s 閱讀頁

第十五節 瑤裏

  瑤裏是景德鎮附近的一座古鎮,屬於浮梁縣,它本來叫“窯裏”,從唐朝中葉開始,這裏就有陶瓷作坊了。要說與瓷的淵源,可以說先有窯裏,然後才有景德鎮。瑤裏的高嶺村在世界陶瓷史上赫赫有名,全世界生產陶瓷的高嶺土就是以這小小的高嶺村命名的。沿高嶺上山,可見一條古老的瓷土礦坑帶。它們從山腳下開始,順著瓷土的地質分布走向,一直延伸到山頂。景德鎮之所以在中國諸多產瓷窯區脫穎而出,後來居上,有各種因素的“天作之緣”,其中貼近優質原料基地,是必不可缺的一環。

  瑤裏與徽州隻有一山之隔,一千多年來,這裏也是徽州古商道的重要樞紐。古道至今可見,是用寬約2米的麻石鋪成,往瑤裏深處走,古道旁還有一塊立於乾隆三十八年的青石碑,銘刻著“徽州大道轉彎”。千百年來,從石碑前來來往往的車馬、挑擔不知有多少。隻是我立於碑前時,昔日的繁華早已不再,青石碑上隻有夜裏降下的露水百年依舊地涼。

  第一次去瑤裏時,我還沒來官莊。當時是作為旅遊者,印象最深的是河裏的水,非常清澈,橋下的魚,又多又大。村裏的民規約法三章,村民不得任意捕魚,所以瑤河裏的魚都很長壽。瑤河旁的大香樟下,有個農婦在賣苦楮豆腐。

  那豆腐是用一種山樹的堅果磨的澱粉做的,吃起來清清涼涼。

  瑤裏鄉村飯館的土菜很著名,例如有一種叫“鴨腳板”的野菜,因長在水邊,葉片酷似鴨掌形狀而得名,吃在嘴裏有滑溜的感覺。

  到官莊後的第二年秋天,在天涯網上認識的“閑閑書話”版主徐岩先生從京城打來電話,說要和北京中科院的湄子女士來瑤裏參加高嶺國家地質公園的開園儀式,讓我在景德鎮等他們。接他電話時我的車正開在回南昌的路上,於是趕緊掉頭。徐岩先生是個無書不讀、無地不去的大玩家,對古瓷的了解也是一流。別看在京城,對瑤裏比我還熟悉。與他一塊去瑤裏,收獲會遠遠超出一般的旅遊。

  那一回常爺開車我們跟著徐岩湄子在瑤裏的腹地轉,徐岩教我們學會了如何認找古窯包,還帶我們去看了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建南京大報恩寺時燒製琉璃瓷瓦和瓷磚的窯址。不過,那窯址已完全被破壞,變成了一座賓館的庭院,讓徐岩兄痛心疾首。他說前幾年來時古窯址還在的,當時他和幾位北京的專家還再三叮囑當地政府要保護好,千萬不要去破壞它,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它都是一筆巨大的文化財富。

  書生們的話如果沒有依附權力,那就總是最無力的,它們就像遺址中被丟棄的殘瓷片,無人在意。

  我們在賓館旁邊的土坡上尋找了很久,才找到小半塊殘缺的瓷瓦。在賓館的工作人員那裏看到了一塊基本完整的明瓷瓦。

  南京大報恩寺五彩琉璃瓷塔是永樂皇帝朱棣為紀念他的生母而建,被西方人譽為東方建築藝術最完美的傑作,曾經是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國建築,與萬裏長城齊名,都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十七至十八世紀,在西方人心目中,中國是世界文明的巔峰,當時歐洲各國的君主紛紛聘請藝術家們仿製中國瓷器、餐具,建造中國風格的亭台樓閣,南京大報恩寺塔就是在那個時候廣為西方人所知的,他們並不懂這個名字的含義,隻能直觀地稱呼它為瓷塔,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就曾讓人在宮廷裏仿造了一個“南京瓷塔”。

  1839年,安徒生在童話中寫到一位名叫東風的少年,穿著一套中國人的衣服,飛到中國,在瓷塔周圍跳了一陣舞,把所有的鍾都弄得叮當叮當地響起來!在這個充滿想象力的童話故事中,安徒生通過風媽媽四個兒子的敘述,描繪了世界各地的旖旎風光和獨特的景物。在故事中,瓷塔即代表著中國,是中國的標誌性景觀。安徒生一生從未到過中國,他關於中國瓷塔的印象,可以說明,瓷塔作為具有代表意義的中國景物,在安徒生生活時代的歐洲是廣為流傳的。

  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令重建大報恩寺,同時要求“造九級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重建工程曆時19年,動用軍夫工匠10萬人,僅建塔一項費用,耗銀就達248.548萬兩,把鄭和下西洋剩下的100多萬兩也搭了進去。

  塔身九層八麵,全用琉璃構成,塔的各層和內壁布滿佛龕。塔頂是重達兩千兩的黃金寶珠頂,鑲滿金銀珠寶,塔身表麵均貼以白色瓷磚,拱門琉璃門券,門框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角梁下懸掛152個風鈴,日夜作響,聲聞數裏。

  這座名塔毀於1856年。那年正是太平天國天京之變,北王韋昌輝害怕南京大報恩寺塔被翼王石達開用以充當攻城的炮壘,於是下令將塔摧毀,結果塔和寺都被夷為平地。

  當瓷塔已成為傳說,為建塔燒製瓷磚琉璃瓦的古窯址就更值得重視和保護了。徐兄說,他正在寫一篇關於此窯的論文。我很悲哀,因為我們能做的,也隻能是文字的祭奠了。

  瑤裏一帶有著太多的古民窯,大多是明代的遺址。由於燒瓷過程中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很多瓷燒出後是無法到市場上去的,古代就更不用說了,廢品率比現在高得多。於是每個窯邊都會有數個大坑用於摔瓷器,現在都叫它們“窯包”。那天我們還去了瑤裏長嶺村,那裏的村民幾乎都是北邊的徽州移民。長嶺是瑤裏地區最早生產瓷器的地方,在一所小學校的外圍牆竹林邊上,我們就看見了明代的瓷窯址。在附近的窯包上,我撿到了一塊很好看的酒盅碎片,瓷片上有用青花簡筆畫的一條魚,是我最喜歡的明代民窯青花寫意風格。

  在一座山穀裏,不知在建什麽工程,大型工程機械推出的土中有大批的碎瓷片,我們下車撿了不少,都是明清民窯的碗片,還有不少與匣缽燒結在一起的青花碗。

  沒到過景德鎮的人很難相信滿地古瓷片的情景,全國各地的古窯遺址大多保護起來了,隻能看不能動。不知是否窯址太多的原因,景德鎮除已知的官窯遺址和一小部分著名民窯被保護外,其他都無人理睬。直到現在,那些古窯包還在不斷被挖掘機、推土機無情地推倒碾碎,雖然可惜卻也無奈。

  後來每逢來了外地朋友,我和常爺就帶他們去瑤裏找瓷片。也不知瑤裏到底有多少碎瓷,隻要隨意到一處路邊裸露的古窯包,就能找到不少。有一次在開挖的公路邊,十來分鍾內我的朋友們就撿了兩編織袋碗底及瓷片。

  說到遺址,不能不說說景德鎮禦窯遺址的發現過程。多年前,那時誰都沒想到也不知道原市政府地下就是一處官窯遺址,但文物販子們知道。他們租了附近一處民房,挖地道進去盜取官窯碎瓷片,由於當年摔瓷時一件器物的碎片總是不會滾得太遠的,他們用袋子一袋袋偷偷裝運出來,再一塊塊尋找、拚湊,還是能得到很多完整的東西的。官窯的東西和民窯不可同日而語,民窯的物件到今天也不值錢,但官窯的哪怕是一小塊碎瓷片也大多是天價,官窯的器物要求極高,大多是皇宮用品,一窯瓷出來絕大多數是要被摔在“窯包”裏的,所以盜掘官窯有大利可圖。直到文物販子們挖到了市政府辦公室的地板下才被偶然發現,於是,文物販子被判刑,市政府搬了家,那裏今天已成為禦窯博物館。其實這也不是景德鎮獨有的現象,在我的印象中,全國範圍內為數不少的古墓葬也大多是文物販子先盜掘被發現後才重見天日的。

  與徐岩湄子同行那回,從瑤裏返回景德鎮,寬直的公路劈山而過,山坡綠樹環抱,樹叢中露出一角房舍,路邊廣告牌書:玉嶺瓷廠。徐岩說這是一座燒柴窯的瓷廠。雖在景德鎮待了一年,我還不知道這裏有柴窯。我們進了那個四合院,裏麵坯房、釉房、柴窯等一應俱全,陳列室擺放的全是柴窯燒出的精品和各地名家畫的瓷器,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看上去就是與氣窯燒出來的不同,真的是細膩潤澤精美絕倫。

  雖畫了不少瓷器,我還沒在柴窯燒過自己的作品,好奇加上想得到一件柴窯作品,我就想畫件瓷,與管事的說好後,在瓷廠畫室我畫了一個150件大小的敞口瓶。由於環保及資源的原因,柴窯是不能隨便燒的,這裏一個月隻燒一窯,隻能以後再來看效果。畫完後天色不早,還要送徐岩和湄子去機場,我們飯也沒吃就趕路了。那天瓷廠老板黃國軍出門到南昌去了,未能謀麵。

  後來常爺陪貴溪的朋友再去瑤裏,又路過玉嶺,一是想看看我畫的那瓶子,二也想讓朋友們看看柴窯,因此將車開了進去。正巧,上次的幾位老師傅都在,老板黃國軍也在,一行人樓上樓下地看了半天,一個個讚不絕口。看了一陣,就想找我畫的那瓶子,上得樓來,那瓶雖在一堆瓷器中擺放著,因為熟悉我的風格,他們一眼就看到了,拿到桌上一看朋友們便連聲說美。常爺想把瓶子帶走,也知道柴窯燒製的瓷器成本是很高的,柴窯燒瓷不像燃氣窯放到窯車上推進窯裏燒就行,柴窯裏的每件瓷器都要裝到匣缽裏才能燒製,因此,燒一件稍大的器物起碼得數百元。可常爺提出付錢,黃國軍卻不收,說是交個朋友吧,以後可常來。常爺回來對我說,下次再去,為黃老板畫幅畫吧,那人挺義氣。可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再去呢。

  聽常爺說,黃國軍圓圓的臉,戴一副李大釗那樣的圓形眼鏡,談吐不俗,不像現在的商人倒真像舊時代的知識分子。玉嶺瓷廠所在地名叫窯塢耳,那個山包自古便是古窯址,黃國軍將廠建在老窯址上,大概是聽從先人的召喚吧。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