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正月十三日,李惟嶽派孟祐駐防束鹿。朱滔、張孝忠攻占了束鹿城,進而包圍深州。李惟嶽焦慮萬分,掌書記邵真再次勸說李惟嶽,要他秘密向皇帝進表,先把弟弟李惟簡送到長安,然後將不服的將領誅殺了,親自入朝,暫時安排嶽父冀州刺史鄭詵代理節度使,等待朝廷的新任命。
李惟簡啟程後,孟祐得知這個計劃,秘密報告了田悅。
田悅極為惱怒,派衙官扈岌來見惟嶽,責備他說:“田尚書之所以會采取軍事行動,完全是為了給大夫您爭取節度使,並不是出於為自己謀利的目的。現在您竟然聽信邵真的讒言,派弟弟給皇帝進表,把反逆的罪名全扣在田尚書的身上,以使自己擺脫得一幹二淨,田尚書有什麽對不起您的地方,而您要這樣做!如果我們一起殺掉邵真,則相待如初,否則隻有與您誓不兩立了。”
判官畢華對李惟嶽說:“因您的原因田尚書才被官軍圍困。如果在這個時候背棄了他,就太不講信義了!況且魏博、淄青兵力強悍、糧草富足,完全可以與官軍抗衡,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為什麽要輕易放棄呢?”
李惟嶽平素卑怯,不能遵守前定的方針,竟然拉出邵真,當著扈岌的麵將他處死。隨後,遣發1萬成德軍士,與孟祐一起包圍束鹿。與朱滔、張孝忠戰於束鹿城下,李惟嶽被打敗,隻好燒掉營寨逃跑。
兵馬使王武俊被周圍的人讒謗,遭到李惟嶽的懷疑。因看重他的才能,李惟嶽未忍心殺他。束鹿一戰由王武俊為先鋒,武俊自忖:“如果朱滔被我打敗,必然使李惟嶽軍勢大振,回去以後他一定殺我。”因此作戰並不全力以赴,以致失敗。
朱滔打算乘勝攻打恒州,張孝忠則帶領軍隊向西北進發,駐軍於義豐。朱滔大為吃驚,部將對孝忠此舉也十分不解。
孝忠說:“恒州久經沙場的將領很多,絕對不可以輕視他們。我們把他逼急了,他們就合力與我們死鬥;放鬆一點,他們便會自相殘殺。你們幾位等著瞧吧!我在義豐駐軍,正是冷眼旁觀李惟嶽的滅亡!況且朱司徒話說得大,卻不能看清問題的實質,與他難以共事始終。”
這時,朱滔也屯軍束鹿,不敢貿然進兵。
李惟嶽的部將康日知獻出趙州,投降朝廷。這使李惟嶽對王武俊的猜忌更重了,王武俊也更加為自己的安全擔憂。
有人對李惟嶽說:“您的父親披肝瀝膽,請王武俊輔佐您,況且你們還是親戚關係,是靠得住的。王武俊勇冠三軍,在時下危難的關頭,千萬不要輕易懷疑。如果沒有王武俊,還靠誰來給您打仗呢?”
李惟嶽就派步軍使衛常寧和王武俊一同進攻趙州。又讓王武俊的兒子王士真領兵屯宿恒州軍府中負責警備。
王武俊離開恒州,對衛常寧說:“武俊今天幸運地離開虎口,斷無再回去之理了。我要往北投奔張孝忠尚書。”
常寧說:“惟嶽沒有見識,軟弱無能,隻信任身邊的人。看他的下場遲早會被朱滔翦滅。現在天子有詔,誰將李惟嶽除掉,就把李惟嶽的官爵授給誰。您平素是大家所敬重的,與其逃亡,不如倒戈;把李惟嶽殺掉變禍為福易如反掌。如果事情不成功,再投奔張尚書也不算遲。”
正好李惟嶽的使者衙前官謝遵來到趙州城下,王武俊拉攏謝遵共同商議謀殺李惟嶽的對策。
謝遵回去以後,將此事秘密報告了王士真。
閏一月二十一日,王武俊、衛常寧從趙州帶兵回襲李惟嶽。謝遵與王士真則詐稱李惟嶽的命令,打開城門,將趙州軍隊放入城來。黎明,王武俊率幾百名騎兵衝入帥府;王士真以為內應,殺死了十幾個人。武俊命令說:“李惟嶽背叛朝廷,將士們要服從朝廷,誰敢違反抗拒就會有滅族之禍!”大家都不敢抵抗。就這樣將李惟嶽擒獲,關押了鄭詵、畢華、王它奴等人,把他們全部處死。
王武俊認為李惟嶽是節度使的兒子,打算活著把他送交長安,交與皇帝處置。常寧說:“他見了天子,把叛逆的罪名誣陷給您您就麻煩了。”於是勒死李惟嶽,將首級送往長安。
深州刺史楊榮國是李惟嶽的姐夫,投降了朱滔,朱滔讓他繼續擔任深州刺史。
朱滔、王武俊自寧晉向南援救魏州。
朱滔、王武俊的軍隊來到魏州,田悅備好酒肉出城迎接,魏州軍士熱烈歡呼。
這一天李懷光的軍隊也到達了。圍困魏州的魏博招討使馬燧等整治軍容,出迎李懷光。
朱滔以為這兩支軍隊要向自己所屯駐的愜山進攻,便立刻列陣準備戰鬥。
李懷光勇而無謀,想乘朱滔尚未建好營壘發動突然襲擊。馬燧不同意,提議暫且讓將士們休息,待時機成熟再發動進攻。懷光說:“讓他們把營壘建好,將成為我們的後患,現在這個機會不能失去。”於是在愜山之西向朱滔出擊,擊殺步兵1000餘人,將朱滔軍隊打得四處潰散。李懷光停下馬來觀看,十分得意。士兵們爭相進入朱滔軍營掠奪財物。
王武俊率領兩千騎兵闖入懷光軍中,將其隊伍攔腰截斷。朱滔率兵跟上來,將官軍打得落花流水。擠入永濟渠淹死的人不計其數;士兵們倒壓踩踏,屍體堆積如山,河水因此斷流。馬燧等人各自收拾殘軍退守營壘。
這一天晚上,朱滔等人築堰攔住永濟渠水,導入王莽故河,斬斷了官軍的糧道和歸路。第二天,積水達到三尺多深。馬燧害怕了,派遣使者低三下四地向朱滔投降認輸,請放各節度使返回自己的領地,馬燧向天子請示,請求把河北事務交由朱滔轄理。
朱滔想答應,王武俊卻反對,但朱滔聽不進去。七月,馬燧和各道官軍涉水向西撤退,據守魏縣以抵禦朱滔。朱滔知道自己上當了,這才向王武俊致歉,王武俊由此對朱滔十分不滿。
過了幾天,朱滔等人也帶領軍隊在魏縣東南紮營,隔水與官軍相持。
為表示對朱滔的感激,田悅與王武俊商議尊奉朱滔為盟主,兩人對他稱臣。朱滔不答應,說:“愜山的勝利完全仰仗您和王武俊的作用,我是不能獨占功勞的!”
後來,幽州判官李子千、恒冀判官鄭濡等人一起商定:“請朱滔、王武俊、田悅與鄆州李納為四國諸侯,各自稱王,但不改年號,如同周代諸侯奉用周王室的年號一樣。還須設築祭壇,四家盟誓,如不守盟約,大家討伐,以便保持一致。如果不稱諸侯,長期背著叛臣的名義,沒有凝聚人心的權威,用兵作戰既無號召力,作戰有功的也無官爵可賞,將吏們很難保持作戰的激情。”
朱滔等人對此建議都表示認同。朱滔便自稱冀王,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還請李納稱齊王。
當天,朱滔等人在軍營中築壇,祭告上天,接受王位。朱滔為盟主,自稱孤,王武俊、田悅、李納自稱寡人,他們的妻子稱為妃,長子稱為世子。他們設置留守兼元帥,主持軍政;又設置東西曹,類似中書省和門下省;設置左右內史,類似侍中和中書令;其餘的官職設置也都模仿天朝,僅僅改換了一下名稱。
這時,朱滔等人與官軍對陣相持已經好幾個月了。官軍有度支運糧食,各道補充兵員;而朱滔與王武俊孤軍深入,軍隊供應完全依賴田悅提供,兩方麵日子都一天比一天困難。他們知道李希烈軍隊士氣正盛,戰鬥力強,都有點互相埋怨,就商量派使者到許州勸說李希烈稱帝。
十二月二十九日,李希烈自封為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