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一節 伯仁因我而死

  晉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王敦造反。王導帶領堂弟中領軍王邃、左衛將軍王虞、侍中王侃、王彬以及各宗族子弟20多人,每早在大殿請罪。

  王導像,圖出自清顧沅輯《古聖賢像傳略》。

  周正準備入朝,王導叫住他說:“伯仁,王氏宗族100多條性命都在你的手裏,你可要慎重啊!”伯仁是周的字。

  周大義凜然地走進去了。見到晉元帝司馬睿以後,周述說王導的忠誠,極力為他申明。司馬睿聽從了他的話,周非常興奮,以致喝醉了酒。

  周走出宮門,王導還在門外等候,又呼喚周。周像沒聽見一樣,隻顧對旁邊的人說:“今年殺掉這些亂臣賊子以後,就能得到鬥大的金印,掛在胳膊後麵。”回去以後,又向皇上啟奏為王導開罪,言辭十分懇切。王導不知道這些事,對周非常憎恨。

  三月,王敦攻克建康,司馬睿要求百官去迎候。王敦對周說:“伯仁,你對不起我!”

  周說:“你通過戰爭做大逆不道的事,我親自統率六軍,結果沒有成功,讓君王的軍隊潰逃,這就是我無顏見你的地方。”

  元帝在廣室召見周,對他說:“近來發生了大事,但二宮毫發無損,大家都還平安,這是否表明大將軍王敦本來就是眾望所歸的呢?”

  周說:“二宮的情況,正像陛下說的那樣,然而我們會如何做,現在還不知道。”

  護軍長史郝嘏等人勸說周避讓王敦,周說:“我作為備位大臣,如今朝野走下坡路,難道能躲在草叢中求活,然後出外投靠胡、越嗎?”

  王敦的參軍呂猗,曾經做過台郎,是陰險小人。戴淵擔任尚書,非常討厭他。呂猗勸王敦說:“周、戴淵蜚聲天下,足以蠱惑眾人,近來他們的言談又毫無慚愧的意思,您現在不除去他們,將來恐怕還會再有需要討伐的時候。”

  王敦向來對周、戴二人的智謀有所顧慮,心裏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於是不動聲色地問王導說:“周、戴淵,是天下人所尊敬的,應該讓他們擔任三公,大概是沒有問題的。”王導沒有回答。

  王敦又說:“倘若不讓他們出任三公,難道隻讓他們擔任令或仆射嗎?”王導又不回答。

  王敦說:“如果不這樣,就隻能殺了他們!”王導還是沉默不語。

  二十三日,王敦派部將鄧嶽抓捕了周和戴淵。

  在這之前,王敦對謝鯤說:“我打算任命周為尚書令,任命戴淵為仆射。”

  這一天,王敦又問謝鯤說:“最近人們的看法怎樣?”

  謝鯤說:“明公的做法,雖然是想保全社稷,然而人們卻認為不合道義。如果能任用周和戴淵,就能安撫寬慰大家的心意了。”

  王敦大怒,說:“你疏忽了吧!這兩人徒有虛名,已被我逮捕了。”謝鯤大吃一驚,悵然若失。

  參軍王嶠說:“‘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名士怎麽能說殺就殺呢!”王敦勃然大怒,要把王嶠斬首,眾人都害怕得低頭不語。

  謝鯤說:“明公圖謀大業,不誅殺一個人。現在王嶠因為勸諫不符合您的心意,就要誅殺他,不是太過分了嗎?”王敦這個時候才饒了王嶠,把他貶為領軍長史。周被捕,經過太廟的時候,大聲說:“亂臣賊子王敦,企圖以下犯上,亂殺忠臣,神靈有知,就應當趕快殺掉他!”捕卒用鐵戟刺傷周的嘴,鮮血一直流到腳後跟,但他鎮定自若,旁觀的人都哭泣流淚。周和戴淵都在石頭城南門外被處死。

  元帝派侍中王彬犒勞王敦,王彬向來與周走得很近,他先去哭吊周,然後才去見王敦。王敦奇怪他神色凝重,就問他原因。

  王彬說:“我剛才去哭吊伯仁,不能自己。”

  王敦發怒,說:“伯仁受刑是自找的,而且一向視你如路人,並無特別待你,你為什麽去哭吊他?”

  王彬說:“伯仁是長者,也是兄長你的親友。他在朝的時候盡管稱不上剛正不阿,但也沒有結黨營私,卻在天下人都被赦免後被處以極刑,我因此而傷痛惋惜。”然後發怒,數落王敦,說:“兄長違抗君命,有違臣子之德;殺戮忠良,圖謀不軌,你已死到臨頭了!”言辭慷慨激昂,聲淚俱下。

  王敦大怒,厲聲嗬斥他,說:“你狂悖成這樣,你覺得我還能饒你嗎?”

  當時,王導也在旁邊,為王彬擔心,勸王彬起來認錯。

  王彬說:“我腳痛不能起來,再說我說的是事實,沒什麽錯的!”

  王敦說:“腳痛和脖子痛比較,哪樣更痛?”

  王彬毫無懼色,最終也不肯下拜。

  後來王導清理中書省的舊檔案,看到周幫助自己的文書,拿在手裏,流下了眼淚,說:“伯仁雖然不是我殺的,卻是因我而死。我無顏麵對他啊!”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