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節 蜀漢亡國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八月,魏下詔命令各路兵馬全麵攻擊蜀漢。派遣征西將軍鄧艾率領3萬士兵,從狄道向遝中進軍,牽製薑維;派遣雍州刺史諸葛緒領軍3萬人,從祁山進攻武都,切斷薑維的退路;派遣鎮西將軍鍾會統領10萬大軍,分別從斜穀、駱穀、子午穀進軍,欲乘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

  渡陰平鄧艾襲川

  蜀漢聽說魏兵將要抵達,就派右車騎將軍廖化前往遝中,做薑維的後援;派左車騎將軍張翼、董厥等人到陽安關口協助各據點防守。命令各據點都不準與敵人交戰,保住漢、樂二城,城中各有士兵5000人。

  張翼、董厥向北到達陰平,聽到諸葛緒準備向建威發兵,就在陰平等待諸葛緒,在此駐紮了一個多月。鍾會率領各路軍隊齊頭並進,到達漢中。九月,鍾會讓李輔率領1萬人把王含圍在樂城、護軍荀愷把蔣斌圍在漢城。

  起先,蜀漢的武興督蔣舒負責把守陽安口,但他整日無所事事,蜀漢朝廷派傅僉頂替他的位置,蔣舒因此懷恨在心。

  鍾會派護軍胡烈為先鋒,進攻陽安口關口。蔣舒教訓傅僉:“現在敵人到了,不去進攻而閉城自守,不是好的打算。”

  傅僉說:“我奉命把守此城,隻有保全它才是我的功勞;現在若違背命令出城作戰,如果戰敗,也沒有死得其所。”

  蔣舒說:“你以保全此城為功,我以主動出擊勝利為功,讓我們各行其誌好了。”於是帶領自己的部下出擊,傅僉以為他是要去出戰,所以沒有設防。

  蔣舒歸順了胡烈,胡烈乘虛襲擊城池,傅僉戰死。鍾會聽說陽安口關口已經攻下,就長驅直入,繳獲了豐收的糧食。薑維聽說鍾會率領的各支軍隊已經進入漢中,就率領軍隊返回。魏金城太守楊欣等人乘勝追擊,雙方發生激烈戰鬥,薑維兵敗撤退。又聽說諸葛緒已經切斷通道占據橋頭,於是就進入北道,打算繞到其後麵。

  諸葛緒得到情報後,向後撤退了30裏。薑維進入北道30多裏,聽聞諸葛緒後撤,於是馬上調頭往回走,從橋頭通過。諸葛緒趕上去阻截薑維,晚了一天沒追上。

  薑維退到陰平,聚集軍隊,想奔赴關城。又聽說關城已被攻下,就向北水撤退,遇到廖化、張翼、董厥等人,聚集兵力,據守劍閣以抵禦鍾會。

  鄧艾進兵到達陰平,挑選精銳部隊,想和諸葛緒一起從江油直奔成都。諸葛緒的主要任務是攔截薑維,向西進攻不是他的任務,於是帶領軍隊前往白水,與鍾會會合。鍾會想專擅軍權,就偷偷奏報朝廷諸葛緒畏首畏尾,不敢前行,用囚車把諸葛緒押送回京,將兩路軍隊全部置於自己的統轄之下。

  薑維排列陣營據守劍閣險要,鍾會進攻但沒有取勝。運糧道路又坎坷不平,很難運輸,魏軍糧食缺乏,鍾會就想領軍撤回。

  鄧艾上奏說:“敵人士氣受到損害,應乘勝追擊,如果從陰平出發走小路,經過漢朝的德陽亭奔赴涪縣,出劍閣以西100裏,那裏是平原,道路平坦,離成都就隻有300多裏了。用奇兵衝擊敵人的要害,出其不意,劍閣的守軍必定會調頭回涪縣,那麽大軍就可以兩車並排著前進了;劍閣的守軍不回頭,那麽接應涪縣的兵力就不夠了。”

  於是鄧艾從陰平越過700多裏的無人之地,鑿穿山嶺打通道路,架橋梁修閣道,山勢陡峭,峽穀凹深,險惡至極。又因為後勤跟不上,糧食也快要吃完。鄧艾用氈毯裹住自己,不顧危險滾下山去,將士們都攀著樹木懸崖,排列前進。

  鄧艾先到江油,蜀漢守將馬邈不敵投降。鄧艾到涪縣後,諸葛尚、諸葛瞻統率諸軍抵禦,鄧艾無法再繼續前進。尚書郎黃崇是黃權的兒子,屢次勸說諸葛瞻應當講求兵貴神速,搶占險要地方,不能讓敵軍進入平原地帶,諸葛瞻猶豫再三,最終沒有接納。黃崇再三勸說,甚至急得哭了起來,諸葛瞻還是聽不進去。

  於是鄧艾長驅直入,擊敗諸葛瞻的前鋒,使其被迫撤退到綿竹。鄧艾寫信給諸葛瞻誘降,說:“如果你投降,我讓朝廷既往不咎,並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發怒,斬殺鄧艾的使者,布好陣勢等待鄧艾進攻。鄧艾派兒子鄧忠進攻他的右翼,派司馬師纂等人攻擊他的左翼。鄧忠、司馬師纂進攻失利,一起撤回,說:“敵人還不可以攻打。”鄧艾發怒,說:“存亡之際,在此一戰,哪有什麽不可以的!”叱責鄧忠、司馬師纂等人,宣稱要將他們斬首。

  鄧忠、司馬師纂堅持不懈地再戰,大敗蜀兵,斬殺諸葛瞻和黃崇。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歎息著說:“我們父子蒙受國家大恩,沒有早點斬殺黃皓,以致讓他禍國殃民,我活著還有什麽用!”驅馬衝入敵陣戰死。

  蜀漢沒想到魏兵這麽快就到,還沒有做好防守的準備。聽說鄧艾已經進入平原地帶,百姓驚恐紛擾,都逃往山林大澤避難。

  後主劉禪讓群臣一起商議,有人認為蜀漢與東吳原本是友善邦國,應該投奔東吳;有人認為南中七郡險峻阻隔,易於防禦,應該逃往南中。

  光祿大夫譙周認為:“自古以來,沒有在他國俯首稱臣還是天子的,現在如果進入東吳,也應當向吳主臣服。並且統治都差不多,那麽大國就能吞並小國,這是自然的道理。也就是說,魏、吳兩國實力懸殊,魏能輕易吞並吳,是很明顯的。同樣是稱臣,向小國稱臣不如向大國稱臣,受兩次稱臣的侮辱不如受一次!如果想逃往南中,應該早做準備,然後可以成功。如今大敵已經接近,大禍臨頭,眾多小人之心,沒有一個可擔保的,恐怕出發的時候,會發生難以預測的變故,還去什麽南中呢!”

  有人說:“現在鄧艾就在近處,恐怕不肯受降,那怎麽辦?”

  譙周說:“現在東吳還沒有臣服,形勢讓他們不得不受降,受降後他們肯定會善待我們。如果陛下歸降魏以後,魏不分封陛下,譙周請求親自前往許都,用古之大義為陛下爭取。”

  大家都聽從譙周的建議。劉禪還想逃往南中,猶豫不決。

  譙周上書說:“南方偏遠蠻夷之地,平時就服從朝廷政令,既不繳賦還數次造反,丞相諸葛亮用武力威逼他們,他們無計可施才歸順。現在如去南中,外要抵抗敵兵,內要供給日用物品,費用巨大,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征收,隻能損耗各夷人部落,他們必定會造反的!”

  劉禪沒有辦法,就率領太子、諸王、群臣60多人等捧著璽綬向鄧艾投降。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