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白帝城托孤

  魏黃初四年(公元223年),漢主劉備去世,臨終前拜托丞相諸葛亮並尚書令李嚴一起輔佐太子。

  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一定能治理好國家,並完成光複漢室的大業。

  如果劉禪還能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爭氣,你就取而代之吧。”

  諸葛亮痛哭道:“我一定竭盡全力,以忠貞之節相報效,至死不渝!”

  劉備給太子留下遺言:“人活到50歲而死已經不算‘夭折’,我活了60多歲,也沒有遺憾,隻是擔心你們兄弟。要努力,再努力!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隻有賢明和德行,才能夠使人折服。你父親德行淺薄,不足以令你學習。你要和丞相一起處理政務,並像尊敬父親一般。”

  白帝城先主托孤

  四月,蜀漢先主劉備在永安病逝,諡號昭烈。丞相諸葛亮護送劉備屍首返回成都,讓李嚴留下來鎮守永安。

  五月十七日,太子劉禪即位。尊奉先主皇後為皇太後,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興。

  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兼任益州牧。凡事都聽諸葛亮的意見。後來諸葛亮精簡官職,修訂法製,告誡百官說:“所謂參與政事、署理政務,就是要集合眾人的智慧,廣泛聽取有益於國家的建議。如果因為一點小小的嫌隙而互相疏遠,不能廣集眾議,對我們的事業將是重大的損失。聽取不同意見並得出正確結論,才是為官之道。

  “但人們常常做不到這一點,隻有徐庶做到了。還有董和,參與政事、署理政務7年,萬事處置穩妥,他都反複向我征求匯報,甚至能有十幾次。如果你們都能做到徐庶的1/10、像董和那樣勤勉,對國家盡忠職守,那麽我們的百姓就幸福了。”

  又說:“過去我結交崔州平,他常幫助我改正缺點;後來又結交徐庶,得到很多啟發和教誨;原先和董和商議事情,他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與胡偉度共事,他也經常勸誡我,阻止我犯錯誤。

  “我雖然生性愚昧,見識淺陋,不能全部聽取他們的教誨,但與他們四人一直相處融洽,這應該能說明我能采納直言。”

  胡偉度,就是諸葛亮的主簿、義陽人胡濟。

  諸葛亮曾親自校改公文,主簿楊甬走進來勸諫他說:“治理國家是有體製的,各級不能相互越。

  “我不妨以治家為您打個比方:一個家裏奴仆負責耕種,婢女負責做飯,雄雞管報曉,狗看門防盜,牛拉車負重,馬代步遠行;事事無憂,主人高枕無憂,可以放心飲酒。

  “如果哪天他想所有的事不再交給奴婢、牲口,而代之以自己的辛勞,結果為這種種瑣碎的家務,辛苦至極卻還鬧得一事無成。這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比不上奴婢雞狗嗎?當然不是,是因為他顧小棄大而已。

  “因而古人說:‘坐在殿堂之上議論治國之法的人,叫做王公;在下麵切實實行具體政策的,叫做士大夫。’所以丙吉不過問橫在路中的死人,而擔心農務;陳平不想知道錢糧收入的具體數目,而說‘自有具體負責的人’;這正是各司其職的道理。現在您要治理整個國家,卻親自去校改公文,整天汗流浹背,不正是因小而失大?”

  諸葛亮馬上承認錯誤。後來楊甬去世,諸葛亮哭了三天。

  尚書鄧芝對諸葛亮說:“現在主上年幼,應該派遣重臣再次向東吳表示誠意聯合。”

  諸葛亮說:“我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現在總算找到了。”

  鄧芝問:“是誰呢?”

  諸葛亮說:“正是你呀。”於是任命鄧芝為中郎將並派他去東吳重建友好關係。

  冬,十月,鄧芝到達東吳。當時吳王正在猶豫之中,因而沒有立即接見鄧芝。

  鄧芝便主動請求接見,說:“臣下這次來,也是為吳著想,並非隻是為蜀。”

  於是吳王接見他,說:“我確實願意與蜀和好,但是擔心蜀主年幼、蜀國勢力微弱,如果被魏鑽了空子,就不能夠保全自己啊。”

  鄧芝回答說:“吳、蜀兩國,疆域極大。大王您是當世的英雄,諸葛亮也是一代人傑;蜀國地勢險要,吳國也有長江天險可守。

  “如果兩國聯合起來,像唇齒般互相依存,進可以兼並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這是很自然的道理。

  “大王您現在若對魏退讓,魏一定會得寸進尺,上則要求大王入魏朝拜,下則要求太子為人質侍奉;如果大王您不遵從,他們借機前來討伐,蜀也會順流而下尋找機會進攻。如此,江南將不會再屬於大王您的了。”

  吳王沉默許久後,說:“先生所言極是。”於是和魏斷交,一心與蜀漢聯合。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