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他先被封為代王,呂太後死後登上皇位,即漢文帝。
劉恒的母親薄姬原本是魏王豹的宮女,魏王豹曾與項羽、劉邦一起反抗秦朝。劉邦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她,把她帶進後宮,後來她生了劉恒,成為劉邦龐大後宮中的一個普通妃子。
劉邦當上皇帝以後,寵愛戚夫人,冷落皇後呂雉,並多次打算將呂後兒子劉盈的太子位廢掉,由戚夫人兒子如意取代。呂後為了保住兒子和自己的地位,也不甘示弱,在朝廷內外多方活動,宮廷內外局勢緊張,關係複雜。薄姬處在夾縫之中,時時處處小心謹慎。劉恒在母親的教導下,從小便養成了謹小慎微、溫和謙讓的性格。他們母子對別人來說沒有絲毫威脅,雖默默無聞但也平安度日。
《前漢書續集》版畫之漢文帝即位圖
呂太後死後,劉氏與周勃、陳平等開國功臣聯手,鏟平呂氏集團。在選擇誰為新君的過程中,人們漸漸開始注意到了代王劉恒,他的身份足以服眾;他的母親薄姬為人溫和審慎,家族勢力弱小,與呂後截然不同;劉恒本人性情寬厚仁慈,不可能成為喜愛殺人的暴君。經過多次討論,最後大家一致同意立劉恒為帝。周勃、陳平等人派出使者,到代郡迎接劉恒。劉恒接到消息後十分鎮定,他迅速召集心腹人員,討論事情的真假與應對的方案。郎中令張武認為這事情不可相信,猜測是呂家人設的騙局,趙王劉如意就是被騙到京城以後毒死的。中尉宋昌則認為,呂氏已被誅滅,劉氏重新崛起;代王在所有劉氏子弟之中,身份高,年齡大,名聲好,最適合接替帝位。眾人議論紛紛,拿不定主意。最後決定,派劉恒的舅舅薄昭前去長安探聽虛實,回來後再做定奪。
薄昭迅速趕到長安,拜見了周勃等人,了解了事實真相。將真相,回去後報告給代王劉恒。局勢已經明朗,為了避免招搖引起的反感,劉恒帶著宋昌、張武等人,分乘兩輛普普通通的車子,悄悄地趕往長安。車隊走到距離長安城大約50裏時,劉恒命令停下車子,派宋昌到城裏先觀察局勢,了解一下情況有無變化。宋昌趕到城中,看到周勃、陳平及群臣早已做好準備,列隊集合,等候劉恒到來。宋昌返回報告,劉恒思索片刻,這才向車隊下令以最快速度趕到長安。
車隊來到,朝中大小官員前來拜見,口中稱臣。劉恒站在車邊,恭敬還禮。周勃走上前來,對劉恒說:“請您到這邊來單獨說幾句話。”劉恒不動聲色,看了宋昌一眼,宋昌會意,上前說道:“如果講的是公事,大可當眾講出;如果講的是私事,王者大公無私,還是免了吧。”周勃聽完,就跪在地上,從懷裏掏出皇帝專用的玉璽,雙手捧著獻給劉恒。劉恒覺得時機不對,周勃過於草率,皺了皺眉,沒有接受,對周勃說:“這件事到城裏再說吧。”周勃明白了劉恒的想法,躬身施禮,恭恭敬敬地收起了玉璽。
車隊到達代王府,太尉周勃、丞相陳平、朱虛侯劉章、禦史大夫張蒼等人再次到劉恒麵前參拜,並將由群臣聯合簽名請求劉恒稱帝的表章畢恭畢敬地交給了他。劉恒按照禮法的要求拒絕了數次,群臣也按照禮法的要求奏請了數次。禮儀完畢,群臣獻上玉璽,劉恒接受,正式成為漢朝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