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一個叫陳勝的陽城人和一個叫吳廣的陽夏人在今安徽蘄縣大澤鄉一帶揭竿而起,反抗暴秦。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當時,秦國征發平民去戍守漁陽,陳勝、吳廣等一行900人被征發趕往漁陽,陳勝、吳廣是他們的小隊長。行至大澤鄉正好碰上天降暴雨,道路不通,即使趕到漁陽,也要延誤期限了。按照秦的法律,征戍延誤期限者,一律處斬。
於是陳勝、吳廣趁天下百姓怨恨秦的暴虐,把押送他們的將官殺掉,召集戍卒號令說:“我們都已延誤期限,按律當斬。就算上麵大發慈悲,不把我們斬首,咱們這群人也要有多半要死於戍邊。何況壯士不死也就罷了,要死,就要死得轟轟烈烈!王、侯、將、相,難道是生下來就已注定的嗎?”這一號令得到了戍卒們的積極響應。
於是,假借冤死的公子扶蘇和戰死蘄縣的楚將項燕之名,陳勝吳廣高舉義旗,設壇盟誓,號稱“大楚”。陳勝自立為將軍,任命吳廣做都尉。
起義軍首先一舉攻下大澤鄉,把投降的兵卒收編後,略加整頓,隨即又攻破了蘄縣。於是命令符離人葛嬰率領軍隊,從蘄縣往東,攻打銍、酂、苦、柘、譙等城池,也全部攻下。一路上不斷有新兵加入,起義軍的隊伍迅速壯大,等到了陳縣,擁有的戰車已增至700乘,戰馬1000多匹,士兵好幾萬人。
義軍緊接著攻打陳縣,陳縣的郡守和郡尉都不在,隻有郡丞帶人在譙門迎戰,未能獲勝;郡丞戰死。陳勝率義軍開進陳縣,並以此城為都。
當初,大梁人陳餘、張耳交情深厚,是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秦國滅亡魏國,聽說二人是魏國名士,就出重金征召他們。張耳、陳餘聽說後,改名換姓,一起跑到陳縣,靠在閭裏給人看門混口飯吃。
一次,陳餘犯了過錯,閭裏小吏就要鞭打陳餘,陳餘想起身反抗,張耳用腳踩了踩他,讓他忍受鞭打。小吏走了以後,張耳把陳餘帶到桑樹下麵,責備他說:“當年我們是怎麽說的?現在受了一點小小的侮辱,為了一個區區小吏就什麽也不管不顧了嗎?”陳餘醒悟過來,趕緊向他道歉。
陳勝進入陳縣以後,張耳、陳餘兩個登門請求拜見。陳勝一向聽說二人有才能,十分高興。陳縣的豪傑父老請求擁立陳勝為楚王,陳勝便征求張、陳二位的意見。
張耳、陳餘回答說:“秦國專橫無道,占領別國的土地,荼毒無辜的百姓,將軍您不辭萬死,起兵抗秦,為天下祛除殘暴。如今才到陳縣就稱王,這不是把您的私心詔告天下了嗎?
“希望您不要稱王,一鼓作氣領軍向西推進,派人迎立六國國君的後人,為自己多多樹立盟友,給秦增加敵人。秦敵人多則分散力量,您盟友多則力量壯大。這樣,直接和您交戰的秦軍少了,駐守城池的秦軍力量也被削弱了。等您誅滅暴虐的秦王,占據秦都城鹹陽,然後號令諸侯。諸侯滅亡後靠您複國,一定會感激您的恩德而服從您,如此您也就成就夢想的帝王大業了。現在隻在小小的陳縣稱王,恐怕會惹來天下人的非議、嘲笑。”
陳勝不聽,堅持稱王,就在陳縣建立了政權,定國號為“張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