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有效性假說認為,金融資產的價格完全反映了可利用的信息,在有效市場中資產的實際市場價格等於其基本價值,因此,市場不存在“免費的午餐”,任何一種積極投資策略都無法持續獲得經過風險調整後的超額收益。1985年DeBondt和Thaler在《金融》雜誌上發表了《股票市場反應過度了嗎》一文,提出了股票市場存在係統性過度反應假設,對有效市場假設發起了強有力挑戰,從而引發了行為金融學的複興。其後大量關於資產定價和市場有效性的實證研究發現股票收益在時間序列上的可預測性,如短期收益正相關和長期收益負相關現象,這些現象構成了動量投資策略和反轉投資策略的實證基礎。國外現有文獻對動量及反轉策略研究大致可以歸納為四部分:(1)價格動量投資策略研究;(2)風格水平動量投資策略研究;(3)價格反轉投資策略研究;(4)價值反轉投資策略研究。以上四部分既相對獨立又彼此存在一定關聯。
本章從有效市場理論與行為金融學的對比出發,對國內外動量及反轉策略研究現狀進行綜合性評述。本章共分為以下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有效市場理論,主要從市場有效性假說的涵義、一般均衡定價模型以及金融異象等三個方麵進行評述;第二部分,行為金融學的崛起,主要從行為金融的心理學基礎、有限套利以及行為金融對金融異象的解釋等三個方麵進行評述;第三部分,動量及反轉投資策略研究,分別對價格動量策略、風格水平動量策略、價格反轉策略以及價值反轉策略研究現狀進行評述;第四部分,國內研究現狀,對國內有關動量及反轉投資策略研究文獻進行評述;第五部分,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研究開展的計劃,對上述研究進行總結性歸納,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處,並針對這些不足之處展開本文的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