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章 書經(2)

  微子

  微子名啟,是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此篇是他同父師(箕子)、少師(比幹)討論國事的談話。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微子之言,講了紂王沉湎酒色,亂政敗德,殷商將亡。自己是去是留,難於決斷,希望父師給予指點。第二部分為父師之語,建議微子出逃,以保持殷之後嗣。微子若曰:“父師、少師!殷其弗或亂正四方。我祖遂陳於上,我用沈酗於酒,用亂敗厥德於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竊奸宄。卿士師師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獲,小民方興,相為敵讎。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殷遂喪,越至於今!”曰:“父師、少師,我其發出狂?吾家耄遜於荒?今爾無指,告予顛,若之何其?”

  “譯文”微子這樣說:“父師、少師!殷恐怕不能治理好天下了。我們的先祖成湯製定的成法還陳列在上,而紂王沉湎於酒色之中,亂政敗德。殷國從下到上從民到官無不抄掠偷竊,犯法作亂。連執政之卿士都不遵法度。凡犯罪之人,常常不能被捕獲,小民一並興起,相互對敵結仇。現在殷國恐怕要滅亡了,如同涉一條沒有渡口和邊際的大河危險。時至今日,殷國就要滅亡了。”又說:“父師、少師,我是出逃?還是恭順於荒野直至年老呢?現在你們不指點於我,我就會墜落,怎麽辦呢?”父師若曰:“王子!天毒降災荒殷邦,方興沈酗於酒。乃罔畏畏,其長舊有位人。今殷民乃攘竊神之犧牲,用以容,將食無災。降監殷民,用讎斂,召敵讎不怠。罪合於一,多瘠罔詔。商今其有災。我興受其敗;商其淪喪,我罔為臣仆詔王子出迪。我舊雲刻子、王子弗山,我乃顛。自靖!人自獻於先王,我不顧行遁。”

  “譯文”父師這樣說:“王子!老天要降災難滅亡殷國,使君臣上下一並沉湎於酒色,而不知畏懼天威,違背年高老成在位長久的大臣的勸誡。現在的殷民竟然偷竊祭祀神的犧牲品把它們隱匿起來,飼養或殺掉食用都沒有受到懲罰。上天視察殷民,看到紂王用殺戮來聚斂財富,招致敵人的仇恨而不停止下來。所有罪惡都集中紂王一人身上,眾多貧弱受害的人無處申訴。殷商如果現在有災禍,我們都會蒙受其難。殷商滅亡,我不會去作臣仆勸告王子出逃。我以前曾說箕子王子不出逃,殷國就要覆滅。你們自己謀慮吧!每個人都想對先王有所貢獻,我不會考慮出逃之事。”

  周書牧誓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統帥大軍伐紂,臨戰前在商都朝歌南七十裏的牧野,發表了一篇戰爭動員令,即這篇《牧誓》。內容是訓誡從征將領和參戰的各諸侯國首領。先是列舉紂王的主要罪狀,後講到如何列陣攻擊,如何對待投降的人,嚴明軍紀等。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塚君禦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

  “譯文”在甲子日黎明時分,武王率全軍來到商朝都城的郊外牧野,在那裏舉行誓師大會。武王左手持黃色大斧,右手拿著係有旄牛尾的白色旗幟指揮全軍。他說:“多麽遙遠啊,我們這些人從西方來!”武王又說:“哦!我們友邦的君主和執事大臣們,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們,以及庸、蜀、羌、微、盧、彭、濮諸國之人,舉起你們的戈,排列好你們的盾牌,豎立起你們的長矛,我要發布誓詞。”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以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勖哉!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於商郊。弗迓史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爾所弗勖,其於爾躬有戮!”

  “譯文”武王說:“古人說:‘母雞沒有清晨報曉的,母雞報曉,這家就要敗落。’現在商紂王隻聽信婦人之言,對祖先的祭祀不聞不問,輕蔑廢棄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卻對從四方逃亡來的罪惡多端的人,推崇尊敬,任用他們,以他們為大夫卿士之官,使他們殘害百姓,在國內犯法作亂。現在我姬發隻是奉行上天的懲罰。今天這場戰事,在進攻中不超過六、七步,就要停下來整齊一下隊列。勇士們要奮勇向前啊!在交戰中擊刺不超過四、五回合,六、七回合,就要停下來整頓陣容。奮勇向前啊,勇士們!希望你們個個威武雄壯,如虎、貔、熊、羆一般,前往商郊進軍。不要拒絕從敵方奔來投降的人,以便使他們為我們西方各國效力。奮勇前進啊,勇士們!你們如果不奮力向前,將對你們本身施行殺戮!”

  洪範

  洪,大也;範,法也,洪範即大法。相傳周武王滅商後第二年,訪問前朝遺老箕子,征詢治國方略,史官把箕子的話加以整理,即成《洪範》。《洪範》為《尚書》中重要篇目之一,全篇貫穿了係統的宗教神權思想,還包括樸素的唯物論因素。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洪範九疇的產生、傳授情況及其綱目。第二部分分九段,對九疇的具體內容作了繁簡不一的介紹。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王、曰建用皇極,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月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譯文”周武王即位十三年後,拜訪殷遺臣箕子。武王說:“啊!箕子,惟有上天在默默地保護下民,使他們彼此和睦地住在一起,我卻不知道治理天下(該由)什麽所定?”箕子說:“我聽說在從前,鯀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擾亂了五行運行規律。上帝震怒,不賜給他九類大法,治理天下的常理被破壞。後來鯀被流放致死,禹繼承他的事業而興起,上帝賜給禹九類大法,治理天下的常理由此而定。九類大法:第一是五行;第二是謹慎專心地做好五事,以五事參五行,天人合;第三是忠誠敬重地做好八個方麵的政事,使民眾生活安定;第四是合用五種天象記錄、服從天時;第五是建立君主的至上法則;第六是治民要用剛、柔、正直三種品德;第七是明哲智慧地勘察疑難問題,作出正確決斷;第八要思慮眾多征兆,視察得失;第九是享受五種幸福,懲戒六種大困厄。這是人君治天下之法。”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明作,聰作謀,睿作聖。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四、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

  “譯文”一、五行:第一是水,第二是火,第三是木,第四是金,第五是土。水向下濕潤,火向上燃燒,木可使其彎曲或伸直,金屬可順從人意變化形態,土壤可以種植並收獲百穀。潤下之水為鹹味,燃上之火為苦味,可彎曲可伸直之木為酸味,可以改變形態的金屬為辣味,可以種植收獲百穀的土壤為甜味。二、五事:一為表情儀態,二為言論,三為眼力,四為聽力,五為思維。表情儀態要恭敬,言論要合乎道理,視力要明晰,聽力要聰敏,思維要通達精微。表情儀態恭敬則嚴肅,言論合乎道理則治事有條理,眼力明晰則看得清楚,聽力聰敏則善於謀劃,思維通達精微則達於聖明。三、八種政事官員:一為主管飲食之官,二為掌管財貨之官,三為主持祭祀之官,四為主管土地之官,五為主管教化之官,六為主管刑法緝拿盜賊之官,七為掌管諸侯朝覲之官,八為掌管軍旅之官。四、五種計時方法: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觀察星辰,五是按曆法推算。五、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於汝極,錫汝保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極。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於極,不罹於咎,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則錫之福。時人斯其惟皇之極。無虐煢獨,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汝弗能使有好於而家,時人斯其辜。於其無好德,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曰: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於帝其訓。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譯文”五、君主至上的法則:君主建立至上法則,聚合五種幸福,用以普遍賜予他的民眾。這時他的民眾對此至上法則,要和君主一起保持,凡君的民眾,沒有邪惡的私黨;百官沒有私自結為朋黨,就隻把人君建立的法則為最高準則。凡君之民眾,有謀略、有作為、有操守的,君就要常常想到他們。雖有不合乎最高法則的,但也沒有犯罪,君主就要寬容他們。有的人態度和悅,說:“我所喜好的是美德。”君就要賜給他們幸福。這樣人民就隻把君之法則作為最高準則。不要虐待那些無依無靠的小民而放縱地位尊顯的貴族,隻要一個人有才能、有作為,就應當讓他們貢獻其才能,這樣,邦國就會昌盛。凡屬君主百官,既要給予爵祿使其富貴,又要引導其趨向善道,君不能使這些人為國家作出貢獻,這些人就是有罪的。對於那些沒有好品德的人,君雖然賜給了他們幸福,他們也會使君受到危害。遵循王之準則,不可以有不公平,遵循王之大道,不要有私心偏好,不要有私心偏惡,而要遵循王的準則。不要有偏心,不要結朋黨,王之大道就寬廣平易;不結朋黨,不存偏心,王之大道就治理好了,達於公平;不違反、不偏斜,王之大道就正直。用至上法則聚合臣民,並歸向至上法則。又說:君主至上法則所講的,是法則,是訓導,是順從上帝意旨。凡君之民眾,對至上法則所講的內容,要遵守,要實行,以靠近天子的光輝。又說:天子作臣民之父母,從而為天下之王。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強弗友剛克,燮友柔克。沈潛剛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於而家,凶於而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時人作卜筮。三人占,則人二人之言。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凶。

  “譯文”六、三種德性:一是正直,二是過分剛強,三是過分柔順。中正平和,剛柔相濟為正直,強硬得使人無法親近就是過分剛強,溫和柔順得可親則過於柔弱。要深沉隱伏而又剛強,高遠明察而又柔順。隻有君主能造福於人,隻有君主能降罪於人,隻有君主可以享用美食。百官沒有造福於人、降罪於人、享受美食的權利。百官如果造福於人、降罪於人、享受美食,將會危害他的領地,給他的國家帶來災禍,百官將因此脫離正道,民眾將因此僭越作惡。七、考察疑難:挑選掌管卜筮的官員,命他們進行卜筮。卜出的兆象有的像雨,有的像雨後晴空的雲氣,有的像蒙蒙霧氣,有的像聚散飄忽、若有若無的雲氣,有的為二像相侵之狀,卜出的卦象有內卦、有外卦,共有七種。卜龜出現的兆象為前五種,占筮所得的卦象為後兩種,由此推衍變化。確定這些人員進行卜筮。如果用三個人占卜,結果不一致時應聽從相同兩個人的說法。你如果有重大疑難,先要自己反複思慮,然後和卿士商議,再和民眾商議,最後問及卜筮。如果你自己讚同,卜龜讚同,卜筮讚同,卿士們讚同,民眾讚同,這就叫大同。得此結果則身體安康,子孫興旺發達,這是吉祥。如果你自己讚同,卜龜讚同,卜筮讚同,卿士們反對,民眾反對,也是吉祥的。如果民眾讚同,卜龜讚同,卜筮讚同,你自己反對,卿士們反對,也是吉祥的。如果你自己讚同,卜龜讚同,卜筮反對,卿士們反對,民眾反對,作國內之事吉祥,作國外之事不吉祥。假如卜龜卜筮都違背人的意願,那麽靜止不動是吉祥,有所舉動就凶險。八、庶征:曰雨,曰,曰燠,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其敘,庶草蕃廡。一極備,凶;一極無,凶。曰休征:曰肅,時雨若;曰,時若;曰,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風若。曰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歲月日時無易,百穀用成,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歲時既易,百穀用不成,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寧。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譯文”八、眾多征兆有:降雨,晴天,溫暖,寒冷,刮風。假如一年裏這五種天氣齊備,按次序發生,百草就茂盛。其中有一項過量,就是荒年;有一項過少,也是荒年。美善的征兆是:君王嚴肅莊重,雨水按時降下;君王善於治國,天就按時節晴朗;君王明智,天氣按時溫暖;君王善於謀慮,天氣就按時寒冷;君王聖明,天就按時刮風。醜惡的征兆是:君主傲慢狂妄,就會雨下不停;君王胡亂行事,就會久晴不下雨;君王貪圖安逸,就會久熱不消退;君王急躁且輕舉妄動,就會久寒不退;君王暗昧不明事理,就會久風不止。君王視察其政事得失要看一年的征兆,卿士要看一個月的征兆,執事百官隻看一日的征兆。五種天氣按一年中的季節月份有規律地發生,而無異常,穀物就會因而成熟,政治因而清明,有才能的人因而顯達,國家因而和平安樂。假如五種氣候在一年的季節月份中沒有按時,出現異常,百穀因而不能成熟,政治因而昏暗不明,有才能的人被埋沒,國家因而不安寧。民眾如同眾星,眾星有的喜好風,有的喜好雨。日月的不停運行,就有了冬夏之別。月亮向不同的星域運轉,就會有風有雨。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命終。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譯文”九、五種幸福:一為長壽,二為富有,三為健康安寧,四為美德,五為年高而得善終。六種大困厄:一是遭遇橫禍短命夭折,二是疾病,三是憂愁,四是貧窮,五是邪惡,六是懦弱。

  金縢

  金縢為用金屬絲封緘的匣子,用來珍藏貴重之物。此篇為紀事之書,記載周武王滅商後第二年,身染重病,周公作冊書向先王祈禱,願以身自代。事後,史官將冊書放入金屬絲封緘的匣子裏,封存起來。篇中第一段即記此事。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出來攝政。管叔、蔡叔不平,勾結殷遺民舉兵叛亂。周公奉命東征,平定叛亂,而成王對周公仍有懷疑,周公避去。後來上天示警,成王發現金縢之書,乃幡然悔悟,親迎周公。篇中第二段記此事。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為功,為三壇同。為壇於南方,北麵,周公立焉。植璧秉,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冊,祝曰:“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於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才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舊。今我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乃卜三龜,一習吉,啟見書,乃並是吉。公曰:“體!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於三王,惟永終是圖;茲攸俟,能念予一人。”公歸,乃納冊於金縢之匱中。王翼日乃瘳。

  “譯文”在周滅商後的第二年,武王患病,身體不適。太公、召公說:“我們誠敬地為王卜問吉凶吧。”周公說:“不要使我們的先王擔憂。”周公把自身作為抵押,建成三座祭壇,清掃了祭祀的場地。又在三座祭壇南麵建起一壇,周公麵向北麵立於壇上。安放好璧,拿著,就向太王、王季、文王祈禱。史官寫好策書,祝告說:“你們的長孫姬發患了重病。若是你們三王對上天有助祭之責,就用我姬旦代替姬發之身吧。我仁厚而孝順,多才多藝,善於侍奉鬼神。你們的長孫不如我姬旦多才多藝,他不善於侍奉鬼神。他從上帝那裏得天命,普有天下,因而能使你們的子孫在人世間得以安定。四方的人民無不敬畏他。啊!不要殞沒上天降給周國的寶貴大命,我們的先王也有所依歸。現在我就聽命於大龜,你們如準許我的祈求,我就帶回璧和等候你們的命令;你們如不準許我的請求,我就藏起璧和,不敢再請。”於是用龜卜問三次,都是吉兆。用鑰匙開啟密室見卜兆之書,加以對照也都是吉利。周公說:“從卜兆之形看,王沒有什麽危險。我親自從三王那裏接受命令,隻謀求國運長久;現在我所等待的,是先王能顧念我侍奉鬼神的忠心。”周公回去後,就把策書放入用金屬絲封緘的匣子中。武王第二天病就好了。武王既喪,管步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無以告我先王。”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於後,公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王亦未敢誚公。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與大夫盡弁,以啟金縢之書,乃得周公所自以為功,代武王之說。二公及王乃問諸史與百執事。對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王執書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勞王家,惟予衝人弗及知。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國家禮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則大熟。

  “譯文”武王死後,管叔和他的兄弟們就在國內散布流言,說:“周公將做出不利於年幼的成王的事情。”周公就告知太公、召公說:“我如果不攝政,將無法向先王匯報。”周公留在東方二年,就把犯罪的人捕捉了。在這之後,周公作了一首詩送給成王,詩名為《鴟》。成王也不敢責備周公。秋天,穀物都成熟了,尚未收獲,天空雷電大作,又刮起大風,莊稼都倒了,大樹也全被連根拔起,邦國之人極為恐懼。成王和大夫們都穿上禮服,打開用金屬絲封緘的匣子和裏麵的策書,於是看見了周公願以身自代武王的祈禱詞。太公、召公與成王就向史官和眾多執事之官詢問。他們回答:“確實如此。唉!周公有令,我們不敢說出來。”成王拿著策書哭泣著,說:“不必再恭敬地卜問了!從前周公為王室大業操勞,隻有我不了解。現在老天發怒以昭示周公的德行,我應當親自去迎接他,我們國家的禮儀也應該這樣。”成王出郊外迎接周公,天還下著雨,風向卻調轉了,莊稼全都立起來了。太公、召公命令國人,凡是被大樹壓倒的莊稼,要全部扶起來培土固根,這一年獲得了大豐收。

  大誥

  大誥即普遍告諭之意。周武王滅商後第二年死去,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統管國事。而管叔、蔡叔、武庚聯合淮夷等部族發動叛亂,周公決定東征。在出發前,周公以成王的口氣發布此告諭,反複說明東征的必要性,並用神意來統一思想,支持東征。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分析形勢和麵臨的困難。第二部分較長,分層次地闡述東征的理由。王若曰:“猷!大誥爾多邦,越爾禦事。弗吊!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衝人,嗣無疆大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已!予惟小子,若涉淵水,予惟往求朕攸濟。敷賁敷前人受命,茲不忘大功。予不敢閉於天降威用,寧王遺我大寶龜,紹天明。即命曰:‘有大艱於西土,西土人亦不靜,越茲蠢。殷小腆誕敢紀其敘。天降威,知我國有疵,民不康。曰:予複!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於敉寧武圖功。我有大事,休?’朕卜並吉。”

  “譯文”成王這樣說:“啊!普遍告諭各國諸侯,以及執事百官。不幸啊!上天降災禍給我們國家,沒有一點延遲。我這個年輕人,繼承了廣大悠久的王業。沒有遇到聖哲的人,引導民眾達到安定,況且又豈能推究認識天命呢?唉!我這個年輕人,如同要涉過深水,我隻有去尋求我所能渡過的辦法。大寶龜能輔佐先王接受天命,至今沒有喪失他們的大功業。我不敢隱藏上天降下的懲罰,用文王遺留給我的大寶龜,卜問天命。到大龜前聽命說:‘西方有大難,西方人民也不平靜,人心動蕩。殷商的小王竟敢組織起他的殘餘勢力。上天對我國降罰,他們知道我國有困難,民心不安定。就說:我們要複興故國!反過來圖謀我們的國家,現在正在蠢蠢欲動。近幾日,民間有十位賢者來輔佐我,以穩定文王、武王謀取的功業。我國有戰事,將會吉利嗎?’我的卜問都是吉利的。”“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禦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爾庶邦於伐殷逋播臣。’爾庶邦君越庶士、禦事罔不反曰:‘艱大,民不靜,亦惟在王宮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違卜?’”肆予衝人永思艱曰,嗚呼!允蠢鰥寡,哀哉!予造天役,遺大投艱於朕身,越予衝人,不自恤。‘義爾邦君越爾多士、尹士、禦事,綏予曰:’無毖於恤,不可不成乃寧考圖功!“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於寧王,興我小邦周,寧王惟卜用,克綏受茲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嗚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譯文”“故而我告諭我的友邦君主和史官、武士和百官,說:‘我得到吉利的卜兆,我隻有和你們眾邦國一起去討伐殷商逃亡叛亂的人。’你們眾邦國的君主以及眾武士、百官無不反對說:‘困難太大,民眾不安定,叛亂者又出自王室和諸侯之家。我們這些人,遵行孝道,認為不可征伐,王何不違背占卜呢?’”因此我這個年輕人久久思考此事後說:‘啊!戰爭誠然會擾亂孤苦無依的人,多令人哀痛啊!我奉上天的指派,擔當起重大而艱難的使命,我這年輕人不能隻是自己憂慮。’你們各位君主和你們這些武士、史官、百官,應該撫慰我說:‘不要為憂慮勞心,不可以不完成文王、武王謀求完成的功業!’“唉!我這個年輕人,不敢遺棄上帝的命令。上天嘉美文王,使我小國(周)振興起來,文王隻是按占卜所示去行動,所以能安受天命。現在上天要幫助民眾,況且也隻有按占卜行事。啊!天命是令人畏懼的。你們來輔助我的大業吧!”王曰:“爾惟舊人,爾丕克遠省,爾知寧王若勤哉!天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極卒寧王圖事。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天忱辭,其考我民,予曷其不於前寧人圖功攸終?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於前寧人攸受休畢?”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艱日思。若考作室,既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厥父,厥子乃弗肯播,矧肯獲?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後弗棄基?肆予曷敢不越敉寧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養其勸弗救?”

  “譯文”王說:“你們是老臣,你們知道久遠的事,你們知道文王是如何勤勞於王事的嗎?上天秘告我成功之道,我不敢不加速完成文王謀劃的事業。所以我要極力勸導我的友邦君主,上天以真誠言辭輔助我們,這是要使我們的人民獲得成功,我哪敢不把先王謀劃的功業完成?上天也隻有用此來鞭策我的人民,如同人患疾病,必速醫治,我哪敢不依靠先王的舊臣清除危險,以完成先王的偉大事業!”王說:“如同昔日武王伐紂一樣,我也要往征武庚,我說一說在艱難日子裏所想到的:如同父親要建房屋,已經製訂了規劃,他的兒子卻不肯打地基,更何況架梁柱?父親新墾田地,他的兒子不肯播種,何況是收獲?這位父親難道還能說:我有後代,不會廢棄我的基業?因此我哪敢不在我身上完成文王的偉大使命?再如父兄之家有友人攻伐他們的子弟,作為臣仆的人豈能不加勸阻和援救?”王曰:“嗚呼!肆哉,爾庶邦君越爾禦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憂。爾時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於周邦?惟大艱人誕鄰胥伐於厥室,爾亦不知天命不易。予永念曰:天惟喪殷,若穡夫,予曷也不終朕畝?天亦惟休於前寧人,予曷其極卜?敢弗於從,率寧人有指疆土?矧今卜並吉,肆朕誕以爾東征。天命不僭,卜陳惟若茲!”

  “譯文”王說:“啊!盡力呀,你們眾邦國君主與各位官員。邦國政治清明由於任用了聖哲的人,現在也有十名賢者引導人們認識上帝的命令和輔助我們,你們平時不輕慢法令,何況現在是老天給周邦降下的定命呢?唯有那些犯有大罪之人才會勾結鄰國攻伐自己的王室,你們也沒有認識到天命是不可改變的!我長久思慮著:老天想滅亡殷國,我們如同農夫,哪敢不完成我們應做的農事?老天也想著把美善加於先王,我何必要多次占卜?哪敢不遵從原卜,遵循文王之誌保有我們的疆土呢?何況現在占卜並得吉兆,所以我要帶領你們東征。天命是不會有差錯的,卜兆顯示出來的就是這樣。”

  康誥

  康為康叔,周文王之子,武王同母幼弟,名封。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攝政,東方發生叛亂。周公奉命東征,平定叛亂,把原來武庚治下的殷民殷地分封給康叔,以康叔為衛君。這篇誥詞是周公告誡康叔如何治國的訓詞。全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言文王明德慎罰,愛民任賢。第二段勉勵康叔要任賢能、遵古訓、順民心,不要貪圖安逸。第三段強調慎用刑罰。第四段歸結為以德化民,順承天命。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於周。周公鹹勤,乃洪大誥治。

  “譯文”在這年三月,新月始生之日,周公開始謀劃在洛水邊建立新的東都王城,四方臣民都匯合到這裏。侯、甸、男、采、衛邦國君主,以及百官,還有殷遺民,都來為周效力。周公慰勞他們所有的人,就代替成王宣布偉大的治國訓詞。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時怙冒,聞於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時敘,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譯文”王這樣說:“諸侯之尊長,我的弟弟,年輕的封啊。隻有你功勳顯赫的先父文王,能夠崇尚德教,慎用刑罰,不敢侮慢無依無靠且老弱的人。任用那些可以任用的人,敬重那些值得敬重的人,畏懼那些應該畏懼的事,使人民得到顯耀,用以在中夏地區創造周國,再用我西土一二邦國,來治理我們的西土地方。隻有這巨大的努力,被上帝聞知了,上帝高興,就降大命給文王,幫助滅掉殷國,接替殷國的國運和他的邦國與人民。這後繼之業,你的長兄在努力從事,故而你這年輕人才被分封在此東土。”王曰:“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祗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往敷求於殷先哲王用保民,汝丕遠惟商成人,宅心知訓。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於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王曰:“嗚呼!小子封,恫乃身,敬哉!天畏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乃其民。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譯文”王說:“啊!封呀,你要深思啊!現今殷民將觀察你是否恭敬地遵從文王之道,繼續聽取殷民中有德者的意見。你前往殷地要廣泛尋求殷人中的先哲明王用以保民養民的遺訓,你還要長遠考慮殷朝德高望重的長者,他們存心推廣教化。另外,你還要尋求古聖先王用以安定保護民眾的教訓。弘揚天道,如同用美德充滿自身,這樣才不會廢棄王命!”王說:“啊!年輕的封,你要勤勞國事,要專一謹慎啊!上天是可畏的,但它輔助誠信的人;民情好惡雖大致可以看出來,民眾是難得安定的。你要盡心而為,不要貪求安逸享樂,這樣才能治理好民眾。我聽說:‘民怨不在於大,也不在於小;要使不順從的順從,不努力的努力。’唉!你這年輕人,你的職責就是弘揚王道,使殷民受到保護,也就是輔助周王度知天命,使殷民棄舊從新。”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適爾,既道極厥辜,時乃不可殺。”王曰:“嗚呼!封,有敘,時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惟民其畢棄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非汝封刑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非汝封又曰劓人,無或劓人。”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於旬時,丕蔽要囚。”王曰:“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乃汝盡遜曰時敘,惟曰未有遜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

  “譯文”王說:“唉!封呀,要謹慎嚴明你的刑罰。人故意犯小罪,且自始至終主動做不法之事,存心如此,雖然其罪小,卻不可不殺。人犯了大罪,但不是堅持不肯悔改,而是因為無意過失造成災禍,偶然如此,又已經主動陳說了自己的罪行,這樣的人就不可以殺。”王說:“唉!封呀,能順此而行,就能使律法彰明而民心悅誠服,民眾就會相互告誡勉勵和好。他們就會像對待疾病一樣,完全拋棄罪過。像保持小孩子一樣對待民眾,他們就會安定有序。要做到不是你封命令處罰人殺人,就沒有人敢於處罰人殺人。不是你封說要處人以劓之刑,就沒有人敢於劓人。”王說:“判斷刑獄之事,你要把此法律宣示給執掌刑罰的典獄之官,這樣對殷民之罰就有倫序了。”又說:“對囚禁之人,要思考五六日至十來日,才對他們作出裁決。”王又說:“你宣示法律進行處罰,要依據殷人法律斷案,按其罪惡該判刑則判刑,該殺則殺,不用斷案來順從你封的意願。假如你以完全順從己意為標準,就不會辦好此事。唉!你這個年輕人,沒有人有如你封一樣的心胸,我的心意,我的德政唯有你知道。”“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殺越人於貨,不畏死,罔弗憝。”王曰:“封,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傷厥考心;於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於弟弗念天顯,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於弟。惟吊茲,不於我政人得罪,天惟與我民彝大泯亂。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訓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乃別播敷造民,大譽弗念弗庸,厥君;時乃引惡,惟朕憝。已!汝乃其速由茲義率殺。“亦惟君惟長,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則予一人以懌。

  “譯文”“凡民眾由此而獲罪:搶劫偷盜內外作亂,殺人搶奪財貨,強悍不畏死,對這樣的罪惡沒有人不怨恨的。”王說:“封呀!首惡大罪,就是不孝順不友愛。兒子不能恭敬地治理好父親的事業,大傷父親的心;作為父親不慈愛其子,反而厭惡其子;作為兄弟不念倫常之道,就不能恭敬他的兄長;兄長也不顧念幼弟,對弟弟極不友愛。到這種地步,執政官員還不進行處罰,上天賜與民眾的常法就會混亂。就是說,你要趕緊用文王製定的刑罰,懲治這樣的人而不可赦免他們。”不遵循國家大法的人,也有各諸侯國的庶子、訓人,及其執政官員與小臣、掌符節之官。他們竟然另外播布政令,告諭民眾,大肆稱譽那些不思慮不執行大法、危害君主的人,這就是增長惡行,是我所憎惡的。唉!你應當盡快據此依法捕殺他們。“也有諸侯邦國之君長,不善於教化家人和他的內臣、外官,他們這些人作威肆虐,大張旗鼓地拋棄王命,對他們就不能德化而應懲治他們。”你也不能不尊重法律,要用它教導民眾。隻有像文王那樣尊敬德行憎恨罪行,才能教導民眾。你要說:‘我隻求趕上文王。’那樣我就高興了。“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適,不迪則罔政在厥邦。”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監,告汝德之說於罰之行。今惟民不靜,未戾厥心,迪屢未同。爽惟天其罰殛我,我其不怨。惟厥罪無在大,亦無在多,矧曰其尚顯聞於天。“王曰:嗚呼!封,敬哉!無作怨,勿用非謀非彝蔽時忱。丕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遠乃猷,裕乃以;民寧,不汝瑕殄。”王曰:嗚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於常,汝念哉!無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聽,用康民。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聽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譯文”王說:“封呀,民經過教導才能善良安定,我們因此要思考殷人先哲明王的德政,用此來安定治理殷民,才好與其先王治世相媲美。況且現今的殷民,不經教化就不會聽從命令;不經教化,在其邦國內就不會有善政。”王說:“封呀,我認為你不可不視察下情,告諭臣民實行德政和刑罰之道。現在民眾不安靜,我們的心還未安定下來,屢次教導也未能融洽同心。上天將要責罰我們,我們不能抱怨。罪過不在於大,也不在於多,都應自責,何況這些已清楚地為上天所聞知了呢。”王說:“啊!封,要謹慎啊!不要製造怨恨,不要用不善的謀慮,不要讓不法之舉閉塞你的誠心。於是要快速推行德政,用以安定殷民之心,顧念他們的美德,使他們為長遠思慮,使他們衣食豐足。這樣殷民就安寧了,不會找你的毛病要滅絕你了!”王說:“啊!盡力去幹吧,你這年輕的封。天命是無常的,你要深思啊!不要斷絕我們祖宗的祭祀,勉力你的職事,擴充你的聞見,治理民眾使之安定。”王如此說:“前往就職去吧!封,不要拋棄應當謹慎遵守的法典,你聽從我的告諭,依照實行,就可以世世代代和殷民共享其國了。”

  酒誥

  此篇為周公代表成王告誡康叔在衛國應嚴厲戒酒之詞,故名《酒誥》。全篇分三部分,首先指明酒是供祭祀的,戒酒是文王之教,上帝之旨。其次總結殷人的曆史經驗。從成湯到帝乙,飲酒而勤勞政事,殷便興旺;後繼者酗酒亂德而導致滅亡。最後提出嚴厲的戒酒條令。王若曰:“明大命於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禦事,朝夕曰:‘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聰聽祖考之彝訓,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長。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爾大克羞惟君,爾乃飲食醉飽。丕惟曰爾克永觀省,作稽中德,爾尚克羞饋祀。爾乃自介用逸,茲乃允惟王正事之臣。茲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譯文”王這樣說:“到衛國去宣布重大教命。你的先父文王,在西土創建國家。他從早到晚反複告誡各諸侯、卿士與各級官員:‘隻有祭祀才能用酒。’上天降下國命,端正我民眾,隻有大祭才能飲酒。上天降下懲罰,我民因享用酒而大亂失德,無非是因為飲酒成風,大小邦國滅亡,也無非是飲酒所造成的。”文王告誡後代子孫和各級官員,不要常常飲酒。告誡諸侯邦國,隻有在祭祀時才準許飲酒,並要用德來約束自己,不得喝醉。還說我的臣民要教導年輕人珍惜糧食,使他們心地善良,聽清祖宗常訓和他們應培養的大大小小的美德。“衛國民眾要一心一意安居在衛國土地上,繼續用你們全部的力量,專心致力於種植穀物,勤勉地侍奉你們的父老兄長。農事完畢後牽牛車載物,去外地進行貿易,用以孝敬贍養父母,你們的父母高興,你們自己準備盛饌,這時才可以飲酒。”眾位官長與諸侯、長官,你們要經常聽從我的教導!你們要進獻豐盛的酒食給年長者和君主後才可以喝醉吃飽。就是說,你們要能長久地自省,使言行合於中正之德,這樣才能參與助祭。你們如能自行限製飲酒逸樂,這樣你們就真的是君王主管和執事之臣了。這也是順從上天的大德的人,使他永遠不會為君王之家所遺忘。“王曰:封,我西土徂,邦君禦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於酒,故我至於今,克受殷之命。”王曰:封,我聞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自成湯鹹至於帝乙,成王畏相惟禦事,厥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飲?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內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裏居,罔敢湎於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顯越,尹人辟。’“我聞亦惟曰:‘在今後嗣王,酣身,厥命罔顯於民,保越怨不易。誕惟厥縱淫於非彝,用燕喪威儀,民罔不傷心。惟荒腆於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國滅無罹。弗惟德馨香祀,登聞於天;誕惟民怨,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於殷,罔愛於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譯文”王說:“封呀!我們西土從前的那些諸侯和官員、青年們,尚能遵從文王教誨,不過量飲酒,所以我們到如今,才能代殷接受上天的命令。”王說:“封呀!我聽到有人說:‘往昔殷的先哲明王敬畏天命和民心,奉行德政持守明智。從成湯直至帝乙,有成就的君王和可敬的賢相隻思考治理好國事,他們恭敬地輔佐國事,不敢私自偷閑貪圖安逸,何況是聚眾飲酒呢?在外地的官員,如侯、甸、男、衛等諸侯國的君主,在朝的官員,正職副職和執事之官,官員們的宗室成員,致仕在家閑居之人,沒有人敢於沉湎於酒的。不僅不敢,也沒有那種閑暇時間,他們隻輔助君王使他的美德更加顯揚,使人民知道尊重法律。’”我也聽到有人說:‘在近世繼位的殷紂王,以酗酒為樂,他的國命不能昭顯於民眾,受民眾怨恨而不肯改過。他大肆放縱淫樂,不遵法度,由於宴飲而喪失君主莊重威嚴的儀態,民眾無不悲痛傷心。他隻沉迷於酒,不想停止逸樂。他的心腸險惡狠毒,不畏死。他帶給商都災禍,對於殷國滅亡也不憂愁。不想用美德和芳香的祭祀,升聞於上天;隻有民眾的怨恨,隻有大群人自由地酗酒,其腥氣為上天聞知。因此上天降下大命滅亡了殷國,上天不喜愛殷國,就是因為殷人放縱逸樂。不是上天暴虐,而是殷民自招其禍。’“王曰:封,予不惟若茲多誥。古人有言曰:‘人無於水監,當監於民。’今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撫於時!予惟曰,汝毖殷獻臣,侯、甸、男、衛,矧太史友、內史友、越獻臣、百宗工,矧惟爾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疇,圻父薄違,農父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剛製於酒。”厥或告曰:‘群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於周,予其殺。又惟殷之迪諸臣惟工,乃湎於酒,勿庸殺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辭,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時同於殺。王曰:封,汝典聽朕毖,勿辯乃司民湎於酒。

  “譯文”王說:“封呀!我不想告誡得更多。古人有話說:‘人不要用水來察照自己(水僅能見人的美醜),應當用民情來察照自己(民情則知其得失)。’現今殷商已喪失他們的國命,我們豈可不對此事深加省察!我隻想說你須警告殷國的賢臣,侯、甸、男、衛諸侯國之君,還有眾太史、內史與諸位賢臣、百官及其宗族家人,以及你的治事官員、主管宴會休息的官員、主管朝祭的臣子,又及你的三卿,主管追擊叛亂的圻父,善於保養民眾的農父,製定法規的宏父,對於飲酒都要堅決製止。”假如有人報告說:‘有聚眾飲酒的。’你不要放過他們。要全部拘捕起來押送到周的都城,我將要殺掉他們。假如殷的舊臣百官,竟然沉溺於飲酒,不用殺他們,暫且進行教育。有了這些明白的勸誡,假如有誰仍不遵守我的教令,我就不會憐憫他們,不會赦免他們,會用殺頭處治這類人。王說:封啊!你要經常聽從我的告誡,不要使你治理下的民眾沉溺於酒。

  梓材

  本篇與《康誥》《酒誥》一樣,都是周公對康叔的告誡之詞,中心是闡述治理殷民的具體方策和為政要以明德為本的思想。全文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治理殷商故地的一些政策。第二部分以種田、建屋、治材為例,比喻為政治國要接續前人事業,推行明德,發揚先王偉業,並永久保持下去。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達大家,以厥臣達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旅曰:‘予罔厲殺人。’亦厥君先敬勞,肆徂厥敬勞。肆往,奸宄、殺人、曆人,宥。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王啟監,厥亂為民。曰:‘無胥戕,無胥虐,至於敬寡,至於屬婦,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禦事,厥命曷以?‘引養引恬。’自古王若茲,監罔攸辟。”

  “譯文”王說:“封呀!使你的民眾,官員的想法與卿大夫的想法相通達,使你諸臣的想法與天子相通達,這才算是國君。你要持久地這樣做。你說我有眾臣,如司徒、司馬、司空、大夫、士,他們說:‘我不應殺戮無罪之人。’你要知道,他們能夠這樣做也是由於國君先恭敬慰勞於人,他們才對別人盡力施行恭敬慰勞的。從前,內外作亂的人,殺人的人,窩藏資助罪犯的人,都赦免了。他們也仿效君之所為,對毀傷人容貌的人,給予赦免。先王封諸侯,其治亂是為了民眾。他說:‘不要相互殘害,不要相互虐待,至於鰥寡、賤妾,全都給以寬容愛護。’君王教育邦君和治事之臣,其教命是什麽呢?‘要恒久地保養百姓,安定百姓。’自古以來就該如此,諸侯亦應行此道而無所偏差。”“惟曰:若稽田,既勤敷,惟其陳修,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茨。若作梓材,既勤樸斫,惟其塗丹。”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懷為夾,庶邦享作,兄弟方來。亦既用明德,後式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懌先後迷民,用懌先王受命。已!若茲監,惟曰欲至於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譯文”“就是說:治國如同種田,既然已勤奮地開墾出新田,播下種子,就應該繼續整治,為其劃定好田界,修好水溝。又好像建造房屋,既然已勤奮地築起牆壁,就該進行塗飾並苫蓋好屋頂。再如同用優等木料製作器物,既然已勤奮地把原木修斫成器,就應考慮用顏料加以漆飾。”現在王說:先王既然勤勉地推行明德之政,以招徠遠方的人,輔助王室,於是眾諸侯國都來進貢,友好之邦也一並前來。既已推行明德之政,眾諸侯因此經常來朝見,各邦國也來進貢了。上天既然把中國民眾托付給先王了,因此先王隻有推行德政,用以愉悅先王所接受的國命。唉!你要以此為借鑒。隻能說:要想使國命傳至萬年,隻有王的子子孫孫永遠不忘保護安定民眾。

  召誥

  本篇為召公向成王進獻之告誡之詞,故稱《召誥》。據《史記周本紀》載,周公攝政七年,成王年長,周公還政於成王,這一年,成王決定新建洛邑,並委派召公主持此事。在規劃施工期間,周公曾前往視察,成王也親臨過洛邑,召公率領諸侯朝見成王與周公,獻上自己對曆史教訓、當前形勢的看法。全篇可分四段。第一段綜述營建洛邑的情況和過程。第二段分析當前之隱憂,提請成王注意。第三段是對成王營建洛邑、和諧殷民的讚美。第四段總結了夏殷失敗的教訓。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於豐。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來三月,惟丙午。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於洛,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於洛。越五日甲寅,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於洛,則達觀於新邑營。越三日丁巳,用牲於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於新邑,牛一、羊一、豕一。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書,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太保乃以庶邦塚君出取幣,乃複入錫周公。

  “譯文”二月十六日後,過六天到二十一日,成王早晨從鎬京步行出發,到了豐地。太保召公奭在周公來之前勘察營建地址。下一個月即三月初三,新月剛顯微光。到三日後的初五,太保早晨到達洛邑,卜問築城之事。他已獲得吉兆,就開始測量和定卜標誌。過三日至三月初七,太保就率領百姓在洛水匯入黃河的一帶測定各項建築物的位置。過五日到三月十一日,測量定位之事完成。到次日(十二日),周公早晨來到洛邑,就普查洛邑的規劃區域。又過三日到十四日,用犧牲行祭天典禮,用了兩頭牛。到第二日(十五日),又建社稷壇祭後土之神,用了一頭牛、一隻羊、一頭豬為祭品。過七日到三月二十一日,周公在清晨發布文告,命令眾殷民以及侯、甸、男各諸侯國君主來參與營建新都。他已經發令,眾殷民就大舉興建起來。太保就和各國君主出來取了玉帛,又進去獻給周公。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誥告庶殷,越自乃禦事。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奈何弗敬?”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茲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後王後民,茲服厥命。厥終,智藏在。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籲天,徂厥亡,出執。嗚呼!天亦哀於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相古先民有夏,天迪從子保;麵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麵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今衝子嗣,則無遺壽,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謀自天。”

  “譯文”召公說:“跪拜叩首在王與周公前陳述,並告誡眾殷民和執事諸臣。唉!皇天上帝革去了他的長子,這就是大國殷的國命。隻有君王您接受了天命,其幸福是無窮無盡的,然憂患也是無窮無盡的。唉!怎麽能不謹慎啊?”上天既已永遠終結大國殷的命運,這個殷國的許多先哲明王都在天上,他們後代的君王和臣民,都服從他們的命令。在殷代末年,明智的人被隱藏而奸惡之人占據高位。男人們隻知帶著妻子兒女,悲哀地呼告上天,詛咒暴君紂王滅亡,希望能擺脫困境。唉!上天憐憫四方民眾,將要眷顧民命以勉勵他們。王要盡快謹慎於德行。“且看夏代的先民們,上天教化他們順從賢人,當麵考求服從天命,現在他們已經滅亡了。現在再看殷代,上天教化他們聽從賢人,當麵考求而且服從天命,現在他們也滅亡了。現在您這年輕人繼承王位,就不要遺下年高有德的人而不任用他們,他們能考察古人的美德,況且能考察谘請上天的意願。”“嗚呼!有王雖小,元子哉。其丕能於小民,今休。王不敢後,用顧畏於民;王來紹上帝,自服於土中。”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時配皇天,毖祀於上下,其自時中;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王先服殷禦事,比介於我有周禦事,節性惟日其邁。

  “譯文”“啊!王雖然年輕,卻是天子呀!您能很好地調和民眾,這是現在的事。王不敢延緩營建洛邑,又顧忌殷民的意見不一致。王將來繼承上天之命,當自行治理居於天的中央的洛邑。”周公旦說過:‘要興建大都邑,要從此以周之始祖配享上天。謹慎地祭祀天地之神,由此中土就可安定了。王已有治理殷民的明命。’現在最好的做法是,王先使殷民中的治事之臣順服,並親近我們周王朝的治事官員,節製他們的品性,就能使他們天天向前邁進了。“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我不可不監於有夏,亦不可不監於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茲二國命,嗣若功,王乃初服。“嗚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曆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民,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於天下,越王顯。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曆年,式勿替有殷曆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王亦顯。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譯文”“王要謹慎專一於自己的行為,不可不恭謹於德行。”我們不可不以夏代為借鑒,也不可不以殷代為借鑒。我不敢妄加推知,夏代接受天命,該有多少年;我不敢妄加推知,何以他們國命不會綿長。我隻知道他們不恭謹於自己的德行,才早早喪失了國命。現在王繼續接受了上天之命,我想到了夏商二國的命運,應該繼續他們的功業,何況,王新邑初建,剛剛施行教化。啊!比如生育子女,沒有不在幼年時期,親自給予他們明哲教誨的。現在天將給予明哲之人,給予吉祥,給予永年。但必須知道我王是新邑初建。居住在新都洛邑,所以王要趕緊奉行善德,要運用善德,向上天祈求永福!同時期望王不要使小民過分放肆而行非法,也要敢於用殺戮來治理民眾,這樣才會有功效。期望王能夠在自己的位置上作為一個有德的天子,小民就會以此為榜樣而奉行於天下,發揚王顯赫的美德。從天子到臣民都能勤勞奮勉並有憂患意識,或許可以說,我們所接受的大命,會像夏代那樣年代久長,像殷代那些久長而不被廢止。願王與小民接受上天恒久的大命。召公跪拜叩頭說:“微臣我要和殷的遺民、百官,以及友好民眾,忠誠地接受王威嚴的命令,宣揚王的美德。王終於確定營建洛邑,必將功德顯赫。我不敢勞煩王,隻想恭敬地奉上玉帛,用來給王祈求上天賜給永福之用!”

  洛誥

  本篇主要部分為史官記述周公與成王的談話,內容圍繞營建洛邑、治理洛邑和還政成王等問題展開,故稱《洛誥》。全文可分五段:第一段,周公向成王報告營建洛邑情況。第二段,周公勸說成王去洛邑主持祭奠和政務。第三段,成王在答詞中讚揚周公功德,分析當時政治形勢,懇請周公繼續居洛執政。第四段,周公接受王命,同意留洛治事。第五段,史臣記敘成王在洛邑舉行祭祀。周公拜手稽首曰:“朕複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東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於洛師。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水東,亦惟洛食。來以圖及獻卜。”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來相宅,其作周休。公既定宅,來,來視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貞。公其以予萬億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誨言。”

  “譯文”周公跪拜叩頭說:“我稟告你明智的君王。王你沒趕上文王始受天命和武王確定周命的時候,我就繼太保之後,普察東方之地,謀劃著讓你成為民眾的英明君主。我在三月十二日這天早晨到達都城洛邑。為選擇營建都城的地點,我占卜黃河以北的黎水一帶,我還占卜了澗水以東、水以西的地域,結果隻有洛水一帶是吉利的。我又占卜水以東的地域,也隻有洛水一帶吉利。於是請王前來商量,並把洛水一帶的地圖及卜兆的結果獻上。”成王跪拜叩首說:“您敬重上帝賜給的福祥,來這裏視察營建新都的地址,將建成與鎬京相媲美的都邑。您既已選定了新都地址,讓我來,我來了,您又向我展示卜兆,美善而且恒久吉祥,這是我們二人共同占卜得來的。願您與我億萬年敬重上天賜給我的福祥。跪拜叩頭感謝您的教誨。”周公曰:“王,肇稱殷禮,祀於新邑,鹹秩無文。予齊百工,從王於周,予惟曰:‘庶有事。’今王即命曰:‘記功宗,以功作元祀。’惟命曰:‘汝受命篤弼,丕視功載,乃汝其悉自教工。’”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無若火始焰焰;厥攸灼,敘弗其絕。厥若彝及撫事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向即有僚,明作有功,大成裕,汝永有辭。公曰:已!汝惟衝子,惟終。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不享。享多儀,儀不及物,惟曰不享。惟不役誌於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乃惟孺子頒,朕不暇聽。朕教汝於民彝,汝乃是不,乃時惟不永哉!篤敘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廢乃命。汝往敬哉!茲予其明農哉!彼裕我民,無遠用戾。

  “譯文”周公說:“王啊,您開始舉行盛大的會見諸侯典禮,在新都邑舉行祭祀,事情都已安排得有條不紊了。我同百官一道去鎬京,他們跟隨王,我想:‘或許有祭祀之事。’現在王就此事下令說:‘記下營建洛邑的功績,由宗人率領有功之臣舉行大祭祀。’又命令說:‘你接受武王遺命忠誠地輔佐我,審閱記錄功績之書,你要親自盡心教導百官。’”王要少徇私情!王要少徇私情!率領百官,前往新都洛邑。不要好像剛剛點燃的火苗一樣微弱,您要使燃起來的火延續長久,不能被撲滅。要像我為政時一樣,遵循常規常法,奮勉不懈地主持政事,我要帶領鎬京百官前往新都洛邑,使他們的同僚一道,勤勉地建立功業,使功業淳厚博大,成就顯赫,則您的功業成就會長久被讚美。“周公說:唉!您作為年輕人,要思慮完成先王的業績。您應該恭謹地記住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儀,也記住其中有不遵循禮儀的人。享禮有多種禮節儀式,假如禮物豐盛而禮儀疏略,應該叫做不遵享禮。因為不用心於享禮,民眾就要說他不遵守享禮,這樣他的政事就要出差錯會受到侮慢。我想讓王來分擔政務,因政務紛繁我無暇治理了。我教您關於教化民眾的常法,您假如不勉力去作,常法泯亂,就不是治國的長久之道啊!真誠地繼承父誌,像我說的那樣做,他們就不敢廢棄您的命令。您前往洛邑要恭敬謹慎啊!現在我將勉力於農事呀!在洛邑教導我們的民眾,不管多遠都可以使民眾來歸附。”王若曰:公,明保予衝子。公稱丕顯德,以予小子揚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師;宗將禮,稱秩元祀,鹹秩無文。惟公德明光於上下,勤施於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衝子夙夜毖祀。“王曰:公功迪篤,罔不若時。”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於周,命公後。四方迪亂未定於宗禮,亦未克敉公功,迪將其後,監我士師工,誕保文武受民,亂為四輔。王曰:公定,予往已。公功肅將祗歡,公無困哉!我惟無其康事,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

  “譯文”王如此說:“公啊!你要勉力保護我這年輕人。公能發揚博大而顯赫的功德,使我這年輕人建立文王武王的功業,以報答上天的教命,使四方之民享有長久的和悅,居留在京師。厚祀祖大禮,應是有次序的盛大祭祀,一切都要有條不紊。唯有公的功德昭明,光照於四方,公的恩惠廣施於天下,使四方之民和睦安穩,獲得普遍安寧,沒有廢棄文武殷勤的教誨。我這年輕人隻有從早到晚恭謹於祭祀,不忘文武遺訓。”王說:“公專心純一地輔導我,教化我,為我做的事無不順乎時宜。”王說:“公啊!我這年輕人即將回到鎬京,在那裏登上君位,請公留守洛邑。四方經過教化之亂民還未安定下來,由宗人主持的大祭祀也未完成,公要致力於對百官的教化扶持,留守在那裏監督我的士師工各級官員,以安定文王、武王從上天那裏承受來的百姓,把他們治理為四方的屏障。”王說:“公留下,我去鎬京了。公的事務減少了你將會高興了吧,公沒有困難吧!我要不懈地致力於安定天下的政事,公不可放棄表率作用,四方諸侯國將會世世代代來朝貢。”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來,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孺子來相宅,其大典殷獻民,亂為四方新辟,作周恭先。曰:‘其自時中,萬邦鹹休,惟王有成績。予旦以多子越禦事,篤前人成烈,答其師,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乃單文祖德。”來毖殷,乃命寧予以二卣。曰:‘明,拜手稽首休享。’予不敢宿,則於文王、武王。‘惠篤敘,無有遘自疾,萬年厭於乃德,殷乃引考。’王殷乃承敘萬年,其永觀朕子懷德。

  “譯文”周公跪拜叩頭說:“王命令我來洛邑,擔當安撫您先祖文王承受於天的民眾,宣揚您父親武王的顯赫事業,我要把它發揚光大。年輕的君王您來視察新都,要優厚禮遇殷之賢臣,將其治理成為四方的新諸侯,成就周的功業要以恭敬為先。我曾說:‘從這九州中心去治理天下,萬國都會歡悅,王也會有功績。我姬旦率領諸子與治事百官,忠誠於先王的成業,使百姓感到滿意,成就周之功業要以誠信為先。’使我的明君成為天下的楷模,就能光大先祖文王的美德。”王派使臣來慰勞殷民,又命人送來二樽香酒撫慰我。使者傳達王命說:‘幹淨地進行祭祀,跪拜叩頭虔誠地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