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序言

  “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曆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四部儒家經典,蘊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和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是儒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宋儒學者認為,《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經孔子的學生曾參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這兩部書與《論語》、《孟子》一起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係,是研究儒學最重要的文獻。根據這樣的觀點,南宋儒學大家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編在一起,並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注釋,其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對四書的學習提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所以,他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現在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順序。“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其中《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時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此書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方麵,對後世影響深遠。《尚書》古時稱《書》、《書經》,至漢稱《尚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古代曆史文獻匯編,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約1500多年,是我國上古時代王室誥命、誓辭和追述古代史跡的著作匯編。

  《禮記》是戰國到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雖說其隻是解說《儀禮》之書,但由於涉及麵廣,其影響已超過了《周禮》、《儀禮》。《禮記》有兩種傳本,一種是戴德所編,今存40篇,稱《大戴禮記》;另一種,也便是我們現在所見的《禮記》,是戴德其侄戴聖選編的49篇,稱《小戴禮記》,後世以此書流傳最廣,故一般以之作為“五經”的代表。“五經”中的《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包括經、傳兩部分。

  經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辭和爻辭共約5000字,大致編定於西周初年。它不僅對於了解殷周時代的哲學思想、社會生活有極重要的意義,而且保存了一些相當罕見的商周史事材料。

  《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按年、時、月、日記載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時,故名《春秋》。現存《春秋》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記242年間史事,因文句簡短,便有後人為其作注解,流傳下來的有《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合成“春秋三傳”,其中以《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流傳最廣。其也為編年體著作,記事基本以《春秋》一書的魯國十二公為次序,內容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弑等事件,記錄詳細,文辭華美,對後世史學及文學都有重要影響,也最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四書五經”在華夏文明的發展曆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響,是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它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麵的史實資料,以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時至今日,它所承載的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們一再捧讀。

  編者

  2011年3月

  §§第一卷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