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曆簾櫳深夜明,睡回清夢戍牆鈴[2]。狂風送雨已何處,淡月籠雲猶未醒。早有秋聲隨墮葉[3],獨將涼意伴流螢[4]。明朝準擬南軒望,洗出廬山萬丈青。
“注釋”
[1]霽夜:雨後或雪後轉晴的夜晚。霽:雨後或雪後轉晴。
[2]睡回清夢戍牆鈴:睡夢中醒來,聽見城牆處守夜者搖鈴報更的聲音。
[3]墮葉:落葉。
[4]流螢:飛行無定的螢。
“簡評”
這首詩寫秋夜雨霽的清靜景色,表現出爽快的精神境界。先寫雨後的秋夜,是為了更好地創造意境。詩人不僅將時間延展了,而且將順序交叉著。最先觸發作者詩情的,是城牆角樓傳來的風鈴叮當聲。然而詩的開頭卻先寫從簾櫳透入室內的明亮夜色,即先寫醒後所見,次句再寫夢醒。看夜色在前,而夢覺在後,這是一種倒敘;頷聯出句又先寫雨霽前風雨交加的情景,然後再寫眼前“淡月籠雲”的景色,又是一種回敘;頸聯仍先寫雨前秋風掃落葉,再寫雨霽螢火橫飛,仍然是回敘;末聯由夜推想到朝,懸想經過雨洗之後的明日廬山,必然是蒼翠欲滴!詩境不限於雨霽,而是回敘霽前的風雨和推想明日的山色。這種時間的交叉和延展,不僅避免了平直,而且擴大了容量。
詩歌景物清新、動靜相間,閑情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