紞紞[1]有如打兩鼓,星河漫漫[2]參[3]在戶。百鳥已棲人不行,西南洶洶[4]有異聲。有若鬼神移山嶽,又如戰敗百萬兵。出門望見乃火起,椽[5]落瓦裂咫尺[6]鳴。問之相去一裏間,紅光爍爍侵[7]天明。長煙湧波月魄[8]死,其間有物如撒星[9]。是時久旱水泉竭,高屋一燎[10]如毛翎[11]。小兒但知聚看笑,不知擾擾[12]人縱橫。皇皇[13]奔走最可念,耿耿[14]不寢心飛驚。明朝出視火起處,焦木頹垣不知數。白頭老姥啼向天,歎息之聲滿行路。
“注釋”
[1]紞紞:擊鼓聲。
[2]漫漫:廣遠無際。
[3]參: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4]洶洶:形容聲音喧鬧,亦形容聲勢盛大或凶猛的樣子。
[5]椽:放在檁上架著屋頂的木條。
[6]咫尺:比喻相距很近。
[7]侵:漸近。
[8]月魄:指月初生或圓而始缺時不明亮的部分。亦泛指月亮、月光。
[9]撒星:散布的火星。
[10]燎:挨近火而燒焦。
[11]毛翎:翎毛,借指羽翼。
[12]擾擾:形容紛亂的樣子。
[13]皇皇:旺盛的樣子。
[14]耿耿:心中掛懷、煩躁不安的樣子。
“簡評”
詩人用簡短的話語,清楚地表達了十一月二十一日晚起火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其動靜結合的表達方式,聲音的比喻,傳達出心驚肉跳的背景。小兒的聚看嬉笑,白頭老姥的向天啼哭,對比中襯托出哀傷。這是詩人真實的寫照,傳達出與民同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