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日月譯解:
不接近權勢富貴的人固然品行高潔,接近了卻不受汙染就更加高潔;不懂得權謀和手段的人固然境界很高,而懂得這些東西卻不去用的人境界就更高。
日月評譚:
禪家說,火中生蓮終不壞。清幽的環境對於修行者來說,有助於泊然入定,“長養聖胎”。所以,他們盡量離群索居,遁入山林。據說終南山現在都還有隱者在裏麵結茅隱修。“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這是唐李翱贈給藥山的一首詩,寫藥山當年在深山清修悟道的情景。對於徹悟三生、功夫純熟的得道者來說,無論在深山深處行,還是在紅塵浪裏滾,雖然外境殊異,但一顆淡定無染的心,始終不為境轉。十字街頭好修行,一些覺悟者悟道之後,特意回到屠沽酒肆、花街柳巷去驗心,看在這些場合定力會不會退失。這就是說,在清淨的地方能夠保持清靜心的,是高人,但在軟紅塵裏依然能夠保持清淨心的人,是真正的高人。
古話說: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有一等人,身在山中,不是為了做隱士,而是為了沽名釣譽,等待朝廷征召,覓一條做官的終南捷徑。但也有一等人,比前者境界要高一點,這等人有對山中的向往,同時也放不下世俗的牽掛,在山野能夠保持淡然無欲,但到了市朝見了可欲卻不一定把持得住。而真正的大隱,卻是和光同塵,以市朝為山野,置身屠沽也好,位列朝班也好,此心無染,到處悠然。
榮華富貴,很多人都知道這是曇花一現的東西,是腐蝕心性的根苗,希望能與之保持距離。但真正到了榮華富貴麵前,卻禁受不住滾燙的誘惑。就像紅樓夢中的《好了歌》一樣:世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說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這裏我想起納蘭容若,他生下來就是富貴場中人,而身在場中卻一點都沒有被利祿銅臭所熏染,那境界就比一般的林中高士要更加高人一等了。
老莊主張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提倡拙樸無為。認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老莊認為,儒家高標仁義,容易導致虛偽奸巧,敗壞淳樸世風。翻翻曆史,看看現在,覺得老莊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機巧之徒設局布陣,搏弄精魂,使這個世道腥風血雨、波譎雲詭。世道是機巧者的世道,天下是機巧者天下,看台麵上的袞袞諸公,有幾個不是貌似斯文忠厚卻心較比幹多一竅?
現代人欲望已經膨脹到無以複加,巧取豪奪無所不極。機巧者把持的世道,要將這個世道引向何處?核武危機,金融風暴,貧富兩極,資源枯竭,這個世道因人的機巧而變得越來越乖戾越來越危脆。佛說一個世界的成、住、壞、空是一大劫,科學換算一下大概是128億年。我們這個地球,據說壽命已經五六十億歲了,已經步入壯年,本來還可以好好地過它幾十億年,但是這樣機巧下去,這個世界、這個地球不知道還能不能善始善終到白頭?
機巧不是個好東西,容易敗壞世道人心。不懂機巧的人不搞機巧,是高明,但懂得機巧、深通機巧卻棄而不用,那才是真正的高明,絕大的智慧。老子是這樣的高人,道德經五千言,裏麵有大道,也有深不可測的涉世智慧,製人於無形的機巧權謀。但老子不用,騎青牛過函關,縱浪大化,不知所終。莊子是絕大智慧,他懂得什麽是匹夫之劍、諸侯之劍、天子之劍,但他抵製了做宰相的誘惑,寧肯做一隻在爛泥巴裏搖頭擺尾的野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