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商王湯從戰勝夏桀的戰場歸來,到達亳都,公告天下諸侯。商王說:“喂!你們大家,聽明白我的告誡。偉大至上的上帝,賜善性給天下民眾。順人固有之恒常本性,能安其治國禮法者就是君。夏桀泯滅道德,采用酷刑,對各國百姓施行虐政。你們百姓,遭受其凶狠摧殘,不能忍受其殘害之痛苦,都向天神地訴告自己無罪。天道使行善之人得福,使作惡之人遭受禍害,故而降災禍給夏,用以彰明其罪惡。”
“肆台小子,將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玄牡,敢昭告於上天神後,請罪有夏。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眾請命。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殖。俾予一人輯寧爾邦家,茲朕未知獲戾於上下,栗栗危懼,若將隕於深淵。”
“譯文”
“所以我商湯奉行上天賞罰之命,不敢赦免桀之罪。請允許我用黑色公牛作祭祀,請允許我昭示天神地,請求他們降給夏罪。於是求得聖人伊尹,與他齊心協力,為你們請求上天保持國命不滅亡。上天誠信保佑下民,有罪之夏桀被驅除而屈服。天命是不會有差錯的,現在天下億萬百姓生殖繁衍,像草木欣欣向榮。上天使我幫助你們國家和家庭安寧和睦,討伐夏桀之事我還不知道是否得罪天地神靈,為此害怕得驚恐戰栗,就像要掉進深淵一樣。”
“凡我造邦,無從匪彝,無即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嗚呼!尚克時忱,乃亦有終。”
“譯文”
“凡是我創建的邦國,不能遵從不合常規的法則,不能享樂過度,要各自遵守常法,用此來秉承上天之美命。你們有好的業績,我不敢隱瞞遮蓋;罪應由我自身承擔,我不敢自行赦免,這一切上帝心中已有所考核。假如各國諸侯有罪,罪在我天子一人身上;如果我天子有罪,不會連累你們各國諸侯承擔。啊!希望你們能如此誠信,這樣就會有好的結果。”
“大意”
成湯之嫡長孫太甲即帝位後,賢臣伊尹以先祖成湯之德行、功業對太甲進行教導,作成此篇,故名《伊訓》。
《伊訓》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作本篇之背景緣由。第二部分介紹夏失天下殷得天下的曆史經驗與教訓。第三部分評述成湯“三風十愆”訓誡對治國治家、保持國家興旺的重大意義。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醜,伊尹祠於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侯甸群後鹹在,百官總己以聽塚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於王。
“譯文”
商太甲元年十二月乙醜日,伊尹祭祀先王。輔佐繼位之君太甲到祖廟恭敬地拜見祖先靈位,侯服甸服官員各諸侯國君都來參加,百官總括自己的職事聽從塚宰伊尹的命令。伊尹就詳細講述建立功業祖先之盛德,用以教訓太甲。
曰:嗚呼!古有夏先後,方懋厥德,罔有天災。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鳥獸魚鱉鹹若。於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於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寬,兆民允懷。今王嗣其德,罔不在初。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於家邦,終於四海。
“嗚呼!先王肇修人紀,從諫弗,先民時若。居上克明,為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於有萬邦,茲惟艱哉!”
“譯文”
伊尹說:嗚呼!古時夏先王大禹,周遍勉力推行德政,當時沒有天災。山川之神與一切鬼神,都安寧平靜的,連同鳥獸魚鱉也能順性生長。他的後代子孫,不遵循先祖訓誡,上天就給他們降下災禍,借助我們享有天命的成湯來實施。攻伐夏桀從鳴條始,湯修德政從亳都始。我們商王,傳播昭告英明聖武之德,用寬厚仁德代替暴虐凶殘,普天下人民都信賴他、歸心於他。現在君王您繼承他的德政,都需要從開頭做起。樹立仁愛要從對待親人做起,樹立恭敬要從尊敬長者開始,從家開始施行,推至天下各國。
“嗚呼!先王成湯開始修正規範人思想行為的禮法條文,聽從直言規勸,追隨古代賢哲。居上位能聖明,處下位能忠誠,與人相交往不求全責備,檢查約束自身生怕來不及,從而達到擁有天下諸國,這是何等困難啊!”
敷求哲人,俾輔於爾後嗣,製官刑,儆於有位。曰:‘敢有恒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敢有殉於貨色,恒於遊畋,時謂淫風。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於身,家必喪。邦君有一於身,國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於蒙士。’
“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
“譯文”
湯還廣泛尋求聖明而有才智之人,讓他們輔佐後繼君王,製定懲治百官之刑法,用以警戒那些有職位的官員。成湯說:‘有人大膽包天經常在宮室觀賞舞蹈,沉湎歌樂,這就叫做巫風。有人大膽包天拚命貪求財貨、貪求女色,經常遊玩、田獵,這就叫做放蕩之風。有人大膽包天侮慢聖賢之言,違背剛正忠直之言,疏遠德高望重的老者,私愛愚昧之徒,這就叫作迷亂之風。上述三種劣氣,十種過錯,卿士如果犯有其中之一,他就必然喪失封地;諸侯如果犯有其中之一,就必然亡國。臣下如果不能匡正其君的過錯,就要受墨刑。並對下士陳述訓誡。’
“嗚呼!繼嗣君王太甲,自身也要警惕,要對‘三風士愆’牢記不忘啊!聖人謀略盛大完美,其嘉言甚為顯明。上天的態度也可改變,做善事就賜給多種福祿,做惡事就降下多種災禍。你修德就有小德,天下各國都會慶賀你;你不修德而為惡,惡雖不大,發展下去也會喪失國家。”
“大意”
太甲即位之後,“不明,暴虐不遵湯法”(《史記殷本紀》),伊尹勸諫不聽,被放逐於桐宮。後太甲改過,伊尹被迎回歸政。本篇主要是伊尹反複訓戒太甲之詞,內容皆圍繞太甲,故以《太甲》名篇。
《太甲》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為放逐桐宮前。中篇為桐宮迎回伊尹之事。下篇為伊尹告誡太甲的三段話,主要內容是要太甲實行德政,要居安思危,要恪盡為君之道,把天下治理好。
太甲上
惟嗣王不惠於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緒。惟尹躬先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嗣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爾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譯文”
太甲暴虐不遵從伊尹教誨,伊尹作書說:“先王成湯重視上天之明命,敬奉天地神靈,對社稷祖宗之神,無不莊嚴敬奉。上天明白湯之善德,就將天命聚積在他身上,要他去管理天下。我伊尹能輔助君王,使天下民安居樂業,因此,後繼之王才能承繼祖之大業,我伊尹先侍奉於夏代君主,從始至終奉行忠信,輔助之臣也能有始有終;其後繼之王,奉行忠信,輔助之臣也不能有始有終。君王您要警惕呀!要恭敬地完成為君之職責,君如果不像個君的樣子,就會辱沒祖宗。”
王惟庸罔念聞。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彥,啟迪後人,無越厥命以自覆。慎乃儉德,惟懷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度則釋。欽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懌,萬世有辭。”
“譯文”
聽了伊尹的話,太甲還是老樣子,像沒聽一樣。伊尹就說:“先王成湯天未亮就想天亮要做的事,坐著等到天亮。他廣泛尋求才智出眾的人才,開導後代子孫,不要喪失天命而自取滅亡。君王要謹慎遵行節儉美德,胸中要有久謀。就像虞人拉開弩時,要察看箭杆末端與弓弦接觸是否合度一樣。君王要恭謹於其所當止,遵循祖宗遺訓行事,這樣我將感到高興,萬世後也會受到讚美。”
王未克變,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予弗狎於弗順,營於桐宮,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王徂桐宮居憂,克終允德。”
“譯文”
君王太甲還是沒有變好。伊尹對群臣說:“王所作所為乃是不義,反複下去就會成為他的本性。我不許他親近那些邪惡小人,在桐地建造行宮,讓他在那裏居住,親近先王成湯之訓誡,他不能一輩子執迷不悟。君王太甲往桐宮行守喪之禮,也許能成就其誠信之德。”
太甲中
惟三祀十月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於亳。作書曰:“民非後,罔克胥匡以生;後非民,無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於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
“譯文”
太甲即位三年十二月初一,伊尹穿著禮服迎接太甲回來。作書說:“民沒有君,不能互相匡正而發展下去;君沒有民,不能君臨四方。皇天偏愛我殷商,使後繼君主能完成其美德,實在是萬代無窮之大善事。”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於德,自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於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
“譯文”
君王太甲向群臣跪拜,以額觸手又以額觸地說:“我年輕不明於修德,自己招來邪惡。情欲過度敗壞法製,恣意放縱就破壞禮儀,給自身招來災禍。上天造成的災禍,還可以避開;自己造成的災禍,就不可逃避。從前我違背師保之教訓,開頭沒有做好,還仰賴您匡扶救助之恩德,謀劃一個好的結局。”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協於下,惟明後。先王子惠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悅。並其有邦厥鄰,乃曰:‘我後,後來無罰’。王懋乃德,視乃烈祖,無時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視遠惟明,聽德惟聰。朕承王之休無。”
“譯文”
伊尹向太甲跪拜,額觸手又額觸地說:“努力修養自身,使誠信之美德與臣下時刻相隨,這就是明君。先王成湯像對待自己兒子一樣憐愛困苦貧窮之人,因而民眾願意服從他的命令,沒有不心悅誠服的。成湯與其鄰國同樣擁有邦國,鄰國人民卻說:‘等待我們的君王成湯吧,他來了就會為我們解除刑罰。’君王您要勉力修德,以你先祖成湯為榜樣,不能有安逸和怠惰。尊奉祖先思慮孝道,接待臣民想到謙恭。考慮深遠才是明智,聽從合乎德義之言才是聰慧。這樣我將秉承王之美善而永不厭倦。”
太甲下
伊尹申誥於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於有仁。鬼神無常享,享於克誠。天位艱哉!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後。”
“譯文”
伊尹反複告誡君王太甲說:“嗚呼!上天所親並非固定不變,它隻親能敬重天道之人。民眾所歸附不是恒常不變的,他們隻歸附有仁德之人。鬼神享受祭祀也非恒常不變的,他們隻接受誠信之人的祭祀。居天子之位是很難的呀!實施德政就能使天下大治,不實施德政就會導致天下大亂。與治世采取同樣製度,國家無不興旺;與亂世做同樣的事情,國家就會滅亡。從始至終慎重作好抉擇,就是英明的君主。”
“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無輕民事,惟艱;無安厥位,惟危。慎終於始。有言逆於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於汝誌,必求諸非道。”
“譯文”
“先王成湯努力修其美德,盡力與上天相匹配。現在君王您繼承好的祖業,希望要看到這些呀。如同升高,一定從下麵開始;如同行遠,一定從近處開始。不要看輕民生之事,要知民生之艱難;不要以為君位安全穩定,要想到安全中潛在的危險。從始至終保持小心謹慎。違背你的心意的話,一定要用道義衡量;順從你的心意的話,一定要用非道去衡量,以道與非道為取舍依據。”
“嗚呼!弗慮胡獲?弗為胡成?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於休。”
“譯文”
“嗚呼!不思慮怎會有收獲?不去做怎會成功?君王偉大而善良,天下就會隨之歸於正。君王不用詭辯破壞固有之政令法度,臣下不憑依恩寵利祿占據高位,國家將會長久保持美好。”
鹹有一德
“大意”
伊尹接太甲回亳都,還政於君,準備告老歸其封地,又擔心太甲及其周圍之臣德行不能純一,而作此篇訓誡之。因篇中“鹹有一德”語與全文宗旨相合,故以之名篇。
全篇反複申說的主題是要保持純一之德,以此為得失天下、得失民心的關鍵。
伊尹既複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於德。曰:“嗚呼!天難諶,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監於萬方,啟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湯,鹹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於一德;非商求於下民,惟民歸於一德。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災祥在德。”
“譯文”
伊尹把政權交還給君王太甲,請求辭官回封地去養老,於是就陳述修德之訓誡。他說:“蒼天難信,天命無常。德行恒常不變,地位就能安定。德行不能恒常不變,國家就會因此而滅亡。夏桀不能修其常德,侮慢神靈,殘害民眾,老天對此深感不安。察看天下各國,開導有天命之人,反複觀察尋找德行統一之人,使其為君充當天地神靈之主。我伊尹和成湯,都有恒常之德,能符合上天心意,承受上天明命,擁有天下民眾,於是改變夏朝之正朔。並不是老天寵愛我們殷商,老天隻是保佑德行純一之人;並不是殷商招求下民,隻因下民歸附德行純一之至。德行純一,行動無不吉利;德行反複無常,行動無不危險。吉凶出現在人身上沒有差錯,上天降災禍與吉祥也在於人德行之好壞。”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終始惟一,時乃日新。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其難其慎,惟和惟一。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於克一。俾萬姓鹹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綏先王之祿,永民之生。”
“譯文”
“現在君王您重當起天子,一定要不斷改正自己的德行。從始至終保持一貫性,這就是德行的日日更新。任用百官要德才兼備,左右輔弼大臣更須擇取稱職之人。臣對上是助君行德政,對下是為民造福。為臣職事甚難,必須謹慎為之,大家齊心協力始終如一去做。修德沒有固定不變的老師,注重行善的人就可以為師。為善不需經常專注於某事,能與純一之德協和即可。這樣就能使天下民眾都說:‘偉大啊!君王之言。’又說:‘純一啊!君王之心。’如此就能安定保持上天賜予先王的祿命,使民眾生活永久安樂。”
“嗚呼!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後非民罔使,民非後罔事。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譯文”
“嗚呼!從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廟裏,可以體察美德。從治理萬人之首領身上,可以觀到政事。君主沒有民就無可派遣,民眾沒有君主就無可尊奉。不要自高自大而小看別人,平民百姓如果不能盡心盡力,就沒有人幫助君主完成功業。”
“大意”
本篇為殷高宗武丁任命傅說為相之命辭,以及武丁與傅說關於修德、治國的對話,因全文以高宗傳命傅說之辭為主線,故稱《說命》。
《說命》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分三段,一講武丁居喪三年,把國事托付塚宰。二講武丁夢見賢人傅說,派人在國內尋訪。三為武丁命相之辭及傅說讚美武丁之語。中篇三段。一是傅說進言武丁,要奉行天道。二是告誡武丁,任官賜爵要注重才與德。三是君臣以奉行善言互勉。下篇亦為三段。一為陳述虛心向傅說求教之誠心。二為傅說進言,要謙虛勤奮,努力修德。三為武丁讚美傅說之功勳,鼓勵他作出更大貢獻。
說命上
王宅憂,亮陰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群臣鹹諫於王曰:“嗚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王方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譯文”
國君為父守喪三年,服喪期滿,他仍然緘言,群臣都向王進諫說:“嗚呼!先知之人叫明智通達,明智通達就能製定法令。天子君臨天下各國,百官都尊奉您的法令,君王說出話來就是命令,君王不說話臣下沒有命令可以執行。”
王庸作書以誥曰:“以台正於四方,惟恐德弗類,茲故弗言。恭默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於天下。說築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
“譯文”
王於是作書詔告君臣說:“用我為榜樣去糾正天下人,恐怕我德行不完善,這就是我緘默的原因。我恭敬沉默地思索治國之道,夢見上帝賜給我賢良輔弼,他將會代我發言。”於是就詳細回憶夢中人樣子,派人按此形象廣泛尋求。傅說在傅岩的野外築牆,和夢中人形象完全相符,於是王就任命他為相,並把他安置在自己身旁。
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輯;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後,以康兆民。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
說複於王曰:“惟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後克聖,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譯文”
王對傅說道:“你要時時進獻教誨之言,用來輔助我修德。就如同刀劍,你做磨刀石;就好像要渡過大江大河,你做船槳;就好像天大旱,你做及時之甘雨。用你的誠心來滋潤我的心智,就像服藥,服後不感頭暈目眩,他的病就不會治好;就像赤腳走路不看地麵,他的腳會受傷。你要與你的同僚們,大家同心協力,來輔佐你的君王。使他能遵循先王之道,踏著先祖成湯的足跡,讓天下萬民生活安樂。”
傅說回複君王說:“木料經過繩墨測量就能加工直,君王聽從勸諫就會聖明。君王能夠聖明,臣不需命令就會秉承君意而主動進諫,沒有人敢不恭順從君王之美好訓命。”
說命中
惟說命總百官,乃進於王曰:“嗚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建都,樹後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幹戈省厥躬。王惟戒茲,允茲克明,乃罔不休。”
“譯文”
傅說被任命統領百官,走到王前說:“嗚呼!聖明的君王尊奉順從天道,建立邦國都城,立天子,封諸侯,任命官爵管理職事,不是讓他們安逸享樂,而是把民眾治理好。老天是聖明的,聖明之君應以天為法,群臣要恭敬順從上天,民眾要服從治理。君王說話不慎就可能招來羞辱,輕易動用武力就可能招來戰爭,衣服要放在箱子裏,兵器要親自察看。君王能警戒這些事,確信會使政治清明,就沒有什麽事不完美了。”
“惟治亂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慮善以動,動惟厥時。有其善,喪其善;矜其能,喪其功。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無啟寵納侮,無恥過作非。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黷於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
“譯文”
“國家的治亂在於眾官。任官不推及私愛之人,隻看他們的才能;賜爵不推及品德不佳之人,隻看他們是否賢德。考慮周全才行動,行動要掌握好時機。自以為善,就會喪失他的善;自以為是,就會喪失他的功績。做每一件事,都要有準備,有準備才能無後顧之憂。不要開啟寵幸,容納侮慢,不要有過錯又害怕羞恥而文過飾非。你居君位能做到這些,政事就會完美。祭祀鬼神輕慢褻讀,這就是不恭敬。祭祀之禮過於煩瑣,就會混亂,侍奉鬼神就困難了。”
王曰:“旨哉!說。乃言惟服。乃不良於言,予罔聞於行。”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王忱不艱,允協於先王成德,惟說不言有厥咎。”
“譯文”
君王說:“講得真好啊!傅說。你的話應當實行。你的話如果沒這麽好,我也不會聽而行之。”傅說跪拜叩頭說:“明白道理不難,實行起來就難了。王真誠相信此理,做起來也就不難了。相信君王會繼承於先王之成德,如果我不說出這些就有過錯了。”
說命下
王曰:“來!汝說。台小子舊學於甘盤,既乃於荒野,入宅於河。自河徂亳,暨厥終罔顯。爾惟訓於朕誌,若作酒醴,爾惟蘖;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
“譯文”
君王說:來吧!傅說。我年輕時曾長期就學於甘盤,其後就遁於荒野,居於河洲。後來從河洲到亳都,到最後在德行學識上都沒有明顯進步。你要對我的誌向加以教導,就像製作甜酒,你就是酒藥,好像做羹湯,你就是鹽和酸梅。你要用多種方式和內容交互修正我,不要放棄,我一定能謹遵教誨。
說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於古訓乃有獲。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惟學遜誌,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於茲,道積於厥躬。惟學半,念終始典於學,厥德修罔覺。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惟說式克欽承,旁招俊,列於庶位。”
“譯文”
傅說言:“君王,人追求見聞廣博,這是為了建立功業,必學習古聖王遺訓才能有所得。做事情不效法古人,而又能世世代代生存,不是我傅說所聽說的。學習能使心謙遜禮讓,努力從事於此,敏捷不怠,這樣他修德就能實現。誠心相信並關注於此,大道就聚於其身,與學雖各占一半,但能自始至終常在學上,其道德修養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完善。借鑒先王成法,將不會有過錯。我傅說將俯首敬奉於您,招納才華出眾之人,安排到眾官之位。”
王曰:“嗚呼!說,四海之內鹹仰朕德,時乃風。股肱惟人,良臣惟聖。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後惟堯舜,其心愧恥,若撻於市。’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佑我烈祖,格於皇天。爾尚明保予,罔俾阿衡專美有商。惟後非賢不,惟賢非後不食。其爾克紹乃辟於先王,永綏民。”
說拜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譯文”
君王說:“嗚呼!傅說,四海之內都景仰我的聖德,這是你教導的結果。大腿手臂具備才為完人,有良臣輔佐才成聖明之君。從前,先王成湯之正長保衡,使我先王興旺起來,卻說:‘我不能使我的君王成為堯舜,我深感羞愧和恥辱,就像在街市上受杖打一樣。’有一個人不得其所,就是我的罪過。他輔佐我有功業的祖先,其心與上天相感通。你要用你的賢明輔佐我,不要使阿衡在商朝獨得美名。君主沒有賢臣不能治理好國家,賢臣沒有君主就無法得到俸祿。你要能讓你的君主接續先王功業,長久安撫民眾。”
傅說跪拜叩道:“請讓我頌揚天子之美命。”
“大意”
又作《太誓》《大誓》。泰:太、大,古時音義皆同,可通。本篇為周武王大會諸侯於孟津,在誓師大會上發表聲討殷王受的誓師詞。據說與會諸侯八百多,規模宏大,故以《泰誓》名篇。
《泰誓》共分上中下三篇,發表於三個不同時間。三篇時間間隔很近,宗旨相同,形式與內容接近,但各有側重。上篇為到孟津大會諸侯之誓詞,旨在闡明此次戰爭的正義性。可分三段,一是揭露紂王荒淫酒色、大興土木、殘害萬民與賢臣之罪行;二是指責紂王怙惡不悛,不敬鬼神,得罪上天,自取其罪;三是講自己率領奉天伐罪之師是得天意民心的,一定勝利。
中篇是大軍渡過孟津,駐紮在黃河北岸,戊午日對諸侯之誓詞,共三段。一講紂王及其同夥之罪行;二從天意和人事兩方麵說明伐紂必勝;三講伐紂順應天命人心,勉力將士奮勇無畏,建功立業。下篇是在即將與敵決戰之誓師詞,分二段。其一,列舉紂王之主要罪狀,以激勵士氣;其二,號令全體將士同仇亂愾,奮勇爭先,戰勝強敵,實現文王心願。
此外,清代學者孫星衍又以《史記周本紀》所載為基礎,參照《尚書大傳》《詩譜序》《書疏》《周禮疏》《漢書律曆誌》《漢書穀永傳》等所引《泰誓》經文,連綴成篇,內容與古文《泰誓》完全不同,故予譯注,以便參照。孫氏還從先秦及漢代典籍中輯出《泰誓》佚文14條。這些材料對了解《泰誓》全貌有參考價值,可參看《尚書今古文注疏》卷三十。
此篇及以下九篇,即《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陳》《畢命》《君牙》《周命》,屬《周書》。
泰誓上
惟十有三年春,大會於孟津。王曰:“嗟!我友邦塚君越我禦事庶士,明聽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聰明,作元後,元後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殘害於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姓。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勳未集。”
“譯文”
十三年春,周武王大會諸侯於孟津,武王說:“喂!與我結好國家之君主和我的治事百官,仔細傾聽我的誓詞。天地是萬物的父母,人是萬物中最有靈氣的。真正聰明的人來做君主,君主就是民眾的父母。現在商王受,對上天不恭敬給下民帶來災難。他沉溺於酒,貪戀女色,膽敢實行暴虐之政。治人之罪要株連九族,任用官員隻憑家世,不管才德,大肆建造宮室、台榭、池塘,穿戴奢侈華麗的服飾,殘害你們萬民。用酷刑對待忠良之臣,剖挖孕婦之腹。老天震怒,命令我先父文王,恭敬施行上天之懲罰,大功未成先父就去世了。”
“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塚君,觀政於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遺厥先宗廟弗祀。犧牲粢盛,既於凶盜。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懲其侮。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誌。”
“譯文”
“故而我小子姬發,和你們這些友邦的君主,了解殷商政事之得失狀況。商王受沒有悔改想法,他平時居處,不肯供奉上帝和天地神靈,祖先宗廟也不肯祭祀。祭禮用的犧牲和黍稷,都被凶惡的盜賊盜光了。他還說:‘我擁有民眾,享有天命’,不肯懲戒其侮辱行為。上天保佑下民,為他們設立君主,為他們設立師長,這些人應該幫助上帝,愛護安撫四方。對待有罪之人和無罪之人的處理,我怎敢有違上天的意誌。”
“同力度德,同德度義。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於上帝,宜於塚土,以爾有眾,天之罰。天矜於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
“譯文”
“力量均等就衡量德行,德行均等就衡量道義。商王受有臣億萬,也有億萬條心;我有臣三千卻隻有一條心。商王受已經惡貫滿盈,上天命令我們殺掉他。我如果不順天意,就與紂王等罪。我從早到晚恭肅憂懼,我稟受先父文王伐殷之命,祭祀了上天,又祭祀了土神穀神,然後和你們眾人一道,給予殷紂以天之懲罰。上天憐愛於民,民想得到的,上天一定聽從。希望你們輔佐我,使四海之內永遠清明。不可錯失時機啊!”
泰誓中
惟戊午,王次於河朔。群後以師畢會,王乃徇師而誓:“嗚呼!西土有眾,鹹聽朕言。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犁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脅權相滅。無辜籲天,穢德彰聞。”
“譯文”
戊午日,武王大軍屯紮在黃河北岸。諸侯率領軍隊都來會合,武王巡視各軍後發表誓詞說:“嗚呼!西方來的眾位將士,都聽清我的話。我聽說善良之人做好事,整天做還怕時間不夠,凶惡的人做壞事,也整天做還怕時間不夠。現在商王受,竭力去做違背法度之事,一律遠離德高望重的老臣,親近有罪的小人。淫亂、酗酒、恣意暴虐,臣下也為其所化而變壞,以私利結成朋黨而互為仇敵,挾持權臣互相誅滅。無辜之人向上天呼冤訴苦,紂王穢惡之行,昭彰天下。”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惟受罪浮於桀,剝喪元良,賊虐諫輔。謂己有天命,謂敬不足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厥監惟不定,在彼夏王。天其以予民,朕夢協朕卜,襲於休祥,戎商必克。受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譯文”
“上天慈愛下民,君王應該尊奉天意。夏桀不能順承天意,流毒於天下各國。上天就佑助並命令成湯,廢止夏之國命。殷王受之罪惡超過夏桀,他殘害驅逐朝中賢臣,殘害直言進諫之人和輔佐大臣。認為自己享有天命,說祭祀沒用,殘暴無礙。他的借鑒並不遙遠,就在夏王桀身上。上天大約是讓我去治理民眾,我的夢與我的占卜相符,相符吉祥,征伐殷商必定勝利。殷王受有很多平庸之臣,彼此離心離德;我有治世賢臣十人,都同心同德。紂王雖有至親之臣,不如我有仁德之臣。”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惟揚,侵於之疆,取彼凶殘。我伐用張,於湯有光。勖哉!夫子,罔或無畏,寧執非敵。百姓懍懍,若崩厥角。嗚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譯文”
“天所視來自我們民所見,天所聽來自我們民之所聞。百姓有過失,在我一人身上,現在我一定要討伐商紂。我們伐紂之師已出發,侵入到商之疆界,去誅殺那些凶惡的人。我們的討伐因此而擴大,這對成湯也有光彩。努力吧!將士們。不要輕敵,寧可抱有敵人不能打敗的思想。紂王統治下的百姓恐懼不安,他們叩頭像山崩一樣響。嗚呼!你們要同心同德,建己功業,並能使其世世代代相傳,綿長久遠不衰。”
泰誓下
時厥明,王乃大巡六師,明誓眾士。王曰:“嗚呼!我西土君子,天有顯道,厥類推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絕於天,結怨於民。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作威殺戮,毒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上帝弗順,祝降時喪。爾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罰。”
“譯文”
這是在戊午日的第二天,周武王普遍巡視全軍,對眾將士宣告誓言。武王說:“嗚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臨,光於四方,顯於西土。我西方的長官們,上天有顯明之大道,法天道確立各類禮法,應當彰明於世。今之商王受,褻瀆侮慢五常之禮,荒廢怠慢不恭敬。自絕於上天,於萬民結怨。他砍斷早晨涉水過河人的小腿,剖開賢人之心,創製酷刑大肆殺戮,其毒遍及天下。崇信邪惡小人,放逐貶斥師保,摒棄常法,囚禁奴役正直之士,不修習祭祀天地之禮,不祭祀宗廟,製作奇異新巧之物隻為取悅婦人。上帝不依從,斷然降下此喪亡來懲罰他。你們都要勤勉不怠,尊奉我本人,去恭敬奉行上天之懲罰。”
“古人有言曰:‘撫我則後,虐我則仇。’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肆予小子誕以爾眾士殄殲及仇。爾眾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嗚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臨,光於四方,顯於西土。惟我有周,誕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
“譯文”
“古人有言說:‘寵愛我的就是君主,殘害我的就是敵人。’獨夫受大肆製作酷刑,乃是你們世代的仇敵。建樹美德力求滋長除掉邪惡力求去根,因此我率領你們去徹底殲滅你們的仇敵。你們要努力向前,果敢殺敵,力爭建功,用以成就你們君主之功。功勞多者有重賞,不執行命令則執行典刑,處決示眾。嗚呼!我先父文王如同日月一樣照耀,其光輝達於四方,昭顯於西方各國家。我們周圍廣泛接納你們各諸侯國。如果我戰勝殷王紂,也不是因為我武勇善戰,而是因為我先父文王無罪過;如果殷王紂打敗我,不是我先父文王有罪過,隻是我本人無德。”
泰誓輯本
“大意”
古文《泰誓》為偽書,而今文《泰誓》已佚,其書名及部分逸文散見於《史記》《尚書大傳》等典籍,特別是《史記周本紀》引《泰誓》經文頗多且與古文《泰誓》完全不同。清代學者孫星衍認為《泰誓》“在伏生二十九篇中”,《史記》所載即此篇逸文。孫氏以《史記》為底本,又參照《尚書大傳》《詩譜序疏》《書疏》《周禮疏》《漢書律曆誌》《漢書穀永傳》等所引《泰誓》經文,連綴成文,成此輯本,收在《尚書今古文注疏》卷十。
全文可分兩部分。前部分為發生在周文王九年事。此年四月,武王率眾東至孟津,宣布繼承先人遺誌,興師伐殷。渡過黃河後,八百諸侯來會,支持伐紂。周公建議再等一段,武王也認為時機未到,於是還師。此次是試探性質,為伐殷之預演。
後部分為文王十一年事。武王廣造聲勢,大舉伐殷。十一年十二月渡過孟津,大會諸侯,作《太誓》。聲討紂信用婦人之言,毀三正,重用逃犯,淫亂奢侈等罪行,宣布自己恭行天罰,勉勵大家同心合力,戰勝強敵。
唯九年四月,太子發上祭於畢,下至於盟津之上。乃告司馬、司徒、司空、諸節:“齊栗,允哉!予無知,以先祖先父之有德之臣左右予小子,予受先公,必力賞罰,以定厥功,明於先祖之遺。”遂興師。師尚父左杖黃鉞,右把白旄以誓,號曰:“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中流,白魚入於舟中,王跪取,出以燎。群公鹹曰:“休哉!”周公曰:“雖休勿休。”既渡,至於五日,有火至上複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五至以穀俱來。武王喜,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之見此以勸之也,恐恃之。”使上附以周公書報誥於王,王動色變。遂至盟津,八百諸侯不召自來,不期同時,不謀同辭。皆曰:“帝紂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
“譯文”
周文王九年四月,太子姬發祭祀完畢星之神後,東下到了盟津地方。就告知司馬、司徒、司空、諸節等大臣說:“我敬慎恐懼,確實如此啊!我自感無知,請先祖先父遺下之有德之臣教導我。我接受祖先功業,必定做到信賞必罰,以成其功,使先祖功業昭明光大。”於是就興師伐紂。太師呂尚左手持黃鉞,右手握白旄,號令眾軍說:“怪獸蒼兕出現了,趕快集合你們的手下,與你們的舟楫,抓緊渡河,超過限定時間者殺頭。”在渡程一半時,有白魚躍入武王舟中,王跪拜後取之,上岸後把魚放在火上燒烤,用以祭祀上天,以示受命。君臣都說:“是很好的征兆!”周公說:“雖然大好,也不能休閑怠惰。”渡過河後,到第五天,有火團由下流動到上,又由上流到下,到了武王所居之屋,流動變幻成烏鴉,其色為赤,叫聲安定,這隻烏鴉五次銜穀物來到武王屋頂。武王很興奮,諸位大夫都很高興。周公說:“勉勵呀,上天現此征象是勸勉我們,我們應當恐懼以待天命。”派上附官把周公書報告給武王,武王得知後恐懼震動,顏色大變。於是到達盟津,八百諸侯不召而自動前來,不約而同到達,不用謀劃而同出一詞。都說:“殷帝紂可以討伐了。”武王說:“你們不知天命,現在還不可。”就還師西歸。
惟丙午,王逮師。前師乃鼓噪,師乃,前歌後舞,格於上天下地。十一年十二月,師畢渡盟津,諸侯鹹會,曰:“孳孳無怠。天將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武王乃作《太誓》,告於眾庶:“今殷王受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逖其王父母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宗是長,是信是使。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悅婦人。故今予發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譯文”
周文王十一年殷十二月十六日,武王來到諸侯之師。先到達的各軍敲鼓吹呼,全軍興高采烈,載歌載舞,聲音震天動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伐紂大軍盡數渡過盟津,諸侯都來會見武王,說:“勤勉精進,不可怠惰。老天將要改立民之父母,民眾就有法令教化,有安定生活了。”武王就作《太誓》對眾人宣告:現在殷王受竟然聽信妲己的話,自絕於上天,毀壞天地人之正道,疏遠同祖之親。四方犯有重罪且為逃亡之人,卻因此而受到他的尊敬和推崇、信任和使用。又拋棄其先祖之雅樂,製作Y蕩靡亂之樂曲,用以改變和擾亂純正高雅之音樂,來取悅婦人。因此,現在我姬發要恭敬奉行上天的懲罰。各位要勉力聽從誓令,不需等待三令五申。
“大意”
本篇記載武王伐殷,牧野大戰,滅殷後采取的一些措施等。因著重武功完成後之事,且篇中有“大告武成”一語,故以《武成》名篇。
大致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武王伐殷,祈請神靈佑助。第二部分,武王得勝而歸,偃武修文,祭祀祖先和天地山川之神。並發表訓詞,講述周邦興起和滅殷的曆史,以明周得天命。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於征伐商。
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丁未,祀於周廟,邦甸、侯、衛,駿奔走,執豆籩。越三日,庚戍,柴望,大告武成。
“譯文”
一月二日,月亮近於暗淡。及第二天,癸巳日,武王早晨從周都鎬京出發,前往伐商。
本年四月,月亮開始發光之日,武王從商歸來,到達舊都城豐。於是就停止武器裝備,修明文教,放舊軍馬於華山南側,放歸服牛於桃林郊野,向天下明示不再用武力。
四月丁未日,武王在周的祖廟舉行祭祀,邦國及甸、侯、衛等服的諸侯、官長,也為此奔波忙碌,執祭祀之禮。到第三天,庚戌日,舉行柴祭和對山川之神的望祭。普遍告知伐商武功已經完成。
即生魄,庶邦塚君暨百工,受命於周。王若曰:“嗚呼!群後。惟先王建邦啟土,公劉克篤前烈,至於大王肇基王跡,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勳,誕膺天命,以扶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惟九年,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誌。商之罪,告於皇天後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將有大正於商。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丞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予小子即獲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亂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東征,綏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黃,昭我周王。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周。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
“譯文”
月亮出現虛影時,各國諸侯和百官,都到周來接受政命。武王這樣說:“嗚呼!各諸侯。先王建立邦國,開啟疆土,公劉真誠專一繼承前人偉業,及至大王,開創王者的基業,王季勤勞於王家大業。我文德先父文王,能完成這一勳業,大受天命,以安撫中原和四周之國。大國畏懼他的武力,小國思念他的善德。文王即位九年,統一天下之大事尚未完成便病故,我將要繼承他未竟的事業。揭示商紂之罪行,告知天地之神和所經過名山大川之神,說:‘保持天道之曾孫周王將要出兵伐商以治其罪。現在商王受暴虐無道,恣意摧殘天地生物,殘害虐殺眾平民,成為天下逃犯的主人,成為聚集惡人淵藪。我已經得到賢德之人輔助,請求完成上帝之命,阻止擾亂天下之圖謀。中國各國和周邊國家,無不相率隨從。恭行上天成命,故此我率兵東征,以安撫殷民大眾。那些殷民們,竹筐裏裝玄色和黃色束帛作禮物,用以感謝周王為民除惡之盛德。天之美德震動民心,使民歸附和侍奉周。你們眾神靈,希望能相助我救助天下民眾,不要給你們帶來羞辱。’”
既戊午,師逾孟津。癸亥,陳於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舊。釋箕子囚,封比幹墓,式商容閭。散鹿台之財,發钜橋之粟,大賚於四海,而萬姓悅服。
“譯文”
戊午日已過,大軍越過孟津。五日後,大軍已陳列於商都之郊,等待上天之命。第二天甲子日黎明前,商王受率領前來,舉起戈戟如同樹林,兩軍會戰於牧野。紂王之軍沒有願意與周軍對敵的,其前軍攻擊後軍,使紂軍敗北,流血可以漂杵。一次交戰,就使天下普遍安民。於是廢止商紂暴政,政事仍循商代先王舊法。釋放被囚之箕子,為比幹墳墓培土,禮敬商容所居之裏巷。發放鹿台貯藏之財貨,發放钜橋儲存之糧食,普遍賜予四海之民,而天下之民心悅誠服。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喪祭。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譯文”
排列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分封領地分三個品級。官職隻任用賢才,居位治事有能力者。重視對民實行五常之教,重視民之飲食、治喪、祭祀。崇尚誠信,顯明忠義,崇尚美德,回報功績,這樣垂衣拱手聽其自然而天下大治。
“大意”
本篇為太保召公勸誡武王之詞。滅殷之後,四方歸附,皆有進獻。西方旅國進獻巨犬名獒。召公以此事為題,作成一篇勸誡詞,故名《旅獒》。
全文可分三段。一為明王慎德,將寶物賜予諸侯,要勤政事。二講君王要以國事為重,不可玩物喪誌。三為勸勉武王努力勤勞王政。
惟克商,遂通道於九夷八蠻。西旅貢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訓於王。曰:“嗚呼!明王慎德,四夷鹹賓。無有遠邇,畢獻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於異姓之邦,無替厥服;分寶玉於伯叔之國,時庸展親。人不易物,惟德其物。”
“譯文”
武王滅商之後,便開通了與周邊國家來往的道路。西方旅國前來進貢他們的巨犬,太保召公就作了《旅獒》,用以告誡武王。召公說:“嗚呼!聖君能謹慎修德,四方各族邦國就都來朝服。不管遠處或近處,他們的土特產品,都是穿戴、飲食、使用之物。君王就昭示這些因德所獲之物賜給異姓諸侯邦國,使他們不荒廢自己的職事;又分賜寶玉給同姓諸侯之國,這是用來表達親情。人們不可輕慢這些貢物,要把這些物視為有德之標誌。”
“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貞。玩人喪德,玩物喪誌。誌以道寧,言以道接。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獸不育於國。不寶遠物,則遠人格;所寶惟賢,則邇人安。”
“譯文”
“有大德之君不能有輕慢的品質。輕慢賢人百官,就沒有人為你盡心;輕慢民眾,就沒有人為你盡力。不為耳目感官欲望所役使,處理百事的尺度就會公正。對人輕慢會喪失美德,玩物會喪誌。誌向依靠正確道理來安定,人言憑借正確道理去應對。不要做無益之事而危及有益之事,功業就會完成;不貴奇巧難見之物而輕百姓日用之物,民眾就會豐盛富足。犬馬不是土生土長不畜養,珍禽奇獸不在城郭內畜養。不貴遠方之物,則遠方之人就會來歸附。能尊為寶的隻有賢才,則鄰近之民就會安居。”
“嗚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允迪茲,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譯文”
“嗚呼!從早到晚都要勤勉,在小事小節上不加謹慎,最終必然妨害大德。堆造九仞高的山,隻差一筐土也不算成功。能誠信並實行上述訓誡,就可以世世代代為王。”
“大意”
武庚與管、蔡發動叛亂,為周公所平滅,武庚被殺,成王冊封微子啟繼殷祀,為宋國國君。本篇為成王封微子之命詞,故名《微子之命》。
全文分兩段。第一段為成王稱頌成湯之功德,表彰微子繼先祖,敬神愛民之賢德。第二段為成王告誡微子。
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賢。統承先王,修其禮物,作賓於王家,與國鹹休,永世無窮。嗚呼!乃祖成湯,克齊聖廣淵,皇天眷佑,誕受厥命。撫民以寬,除其邪虐,功加於時,德垂後裔。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恪慎克孝,肅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篤不忘。上帝時歆,下民祗協,庸建爾於上公,尹茲東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