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材料作文是曆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今年高考作文題(大題)雖然依舊“根據下麵材料”作文,但從以往的材料作文中脫穎而出,形式新鮮,不同一般。這道作文題,從整體上看,是一道擴寫題;而從材料的各部分去看,題中有四處要求考生順著原材料的思路,進行想象與補充,因而又是四道要求各一的續寫題的組合。這種形式,熔擴寫、續寫、想象作文於一爐。盡管綜合性很強,由於脫胎於原有形式,考生平常分別有所接觸,不致造成心理壓力,有利於考生在考試中寫作能力的正常發揮。
形式新穎還不是一道好題的決定性的標準,關鍵在於測試功能。今年這道高考作文題,其另一個突出優點便是測試功能全麵。題目要求考生寫記敘文,規定考生進行環境描寫、氣氛鋪張、人物語言描寫、人物神態描寫。作為記敘文,測試內容已較全麵。不僅如此,題目在材料的具體內容中,又作了特殊要求,於是使考題同時具有議論、說明、抒情等表達方式的測試功能。如:“女兒對老樹皮發出一串讚歎……”,一個省略號要求考生從讚歎老樹皮的角度生發有新意的議論,並且必須敷以說明與抒情。而“兒子對新樹皮發出一串讚美……”,又須考生從新樹皮的角度出發,展開有深意的議論、說明與抒情。最後則要求補充寫出父親的話,當是父親對女兒、兒子的話的概括、評析。對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議論,並且對這些論文進行綜合、評析,這便是巧妙地測試了考生的思維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寫作的能力。所以這道作文題,考生人人都會寫,但能寫得很好的人不會很多。
認知教育目標含識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分析、綜合、評價是高層次的目標。對於高考語文試題來說,能注意綜合測試這些方麵的能力,既有利於高等院校選拔人才,也有利於中學今後的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