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是“誇”大的,應該多表揚。表揚是好的,但須把握原則,謹防失誤。不當的批評傷人,不當的表揚也傷人。不同的僅僅是:批評不當是硬刀子傷人,表揚不當是軟刀子傷人。
表揚失誤,並非鮮見。
例一。教授帶著孫女上學。老師撫摸著她的頭,說:“你真是太漂亮了,多麽可愛!”孩子蹦蹦跳跳走了以後,教授嚴肅地對老師說:“你應該向孩子道歉!漂亮幾乎跟她本人無關,這屬於遺傳基因。孩子不懂事,如果誇獎她這些不經努力就能得到的東西,使她以此為驕傲,看不起相貌平平的同學,不再努力,這就不好了。你應該表揚她剛才的有禮貌和微笑,使她懂得如何做人。”老師向孩子道了歉,改變了表揚的內容。
例二。教室裏亂哄哄,教師上不了課。這時,他發現有一位同學坐在座位上靜靜地看書,於是他立即表揚這位女同學守紀律。誰知她站起來說:“別給我戴高帽了,我做不了你的好學生!”教師十分尷尬。事後老師問這位同學,為什麽把“好心當成驢肝肺”,她說:“你在這時候表揚我,分明是拿我做你的教鞭,用我治別人。這樣不僅治不了別人,還會使我變成失群的孤雁。”學生的話不無道理,老師愕然。
例三。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樹立大家的自信心,班會課上,老師大麵積表揚學生。以五十分鍾的時間,從座位一號表揚到第五十號,給予每人一分鍾的表揚。開頭表揚幾位,大家還在聽,到了後來,教室裏哄堂大笑。學生們說:“老師發清明銅錢啦!”(當地風俗,清明上墳發錢,見者有份)。人人笑得前俯後仰,表揚變成了搞笑。
上屬三例的失誤在於:例一弄錯了表揚的價值取向,例二把表揚純功利化,例三離開表揚的真諦,搞平均主義,雖然出發點很好,最終使得表揚庸俗化。如果說這些都是運用藝術的欠缺,那麽,發假獎狀、評假三好、樹假典型就難以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釋了。表揚並非隻是說幾句好話、戴一頂高帽那樣簡單、輕鬆,作為一項育人的重要舉措,應該嚴肅、認真、公正,否則難免產生誤導,給事業、工作帶來影響或損害。反思表揚的失誤,使表揚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十分必要。
表揚至少要堅持做到三條--
一、正確取向。表揚是對好人好事公開的讚美,有很強的導向功能。表揚讓人明白是非,懂得什麽該做,鼓勵人朝正確的方向去努力。因此,表揚首先要弄清什麽該表揚,什麽不該表揚。取向錯誤將產生誤導,使教育對象朝錯誤的方向發展。
二、人性化原則。表揚有功利效應,但不能純功利化。如果目的性太強,為自我的一時需要而設計表揚,便把人當成了工具,表揚也就墮落為一種支使人的手腕。表揚要從育人的長遠目標出發,出以公心,公正、平等,激勵人向上、向善,帶給人愉悅、振奮,喚起人們自覺自願地為事業、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而奮鬥。表揚本來是充滿人情味的,如果變成支使人的手腕,便違背了人性化的原則,表揚也就變味跑調了。
三、真、實、度。這是表揚的三個必不可少的指標。
真,就是真實、真切、真誠,不做作,不炒作,真心實意。
實,就是實實在在。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道聽途說,不張冠李戴;不誇大,不縮小;不虛假蒙人。讓群眾認可,讓受表揚的人高興、安心。
度,就是掌握分寸,有篤定標準。表揚忌濫,忌亂,忌俗,忌偏。時機切當,場合適當,方式精當。失度的表揚,就沒有了信度,也沒有了效度。
表揚是教育的藝術,是雕塑靈魂的藝術,宜細不宜粗。不要以為吃維生素都是有益身體的,補藥有時也傷人。教育人、培養人的工作,要小心謹慎,要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