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進生,有人叫“差生”,有人叫“問題學生”,其中“差生”又派生出單差生、雙差生。後進生問題一直困擾著學校和老師。要全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而轉化後進生,要達到標本兼治,則必須從教師入手。後進生是差的教育造成的後果。
一、更新觀念。
轉變差生的工作要靠教師去做。能不能做好差生的轉變工作,跟教師看待差生的觀念關係很大。在一些教師當中,存在著“基礎論”,認為差生的基礎太差,一時難以改變,存在著“天資論”,認為這些學生沒有靈氣,天資不行,要改變現狀很困難,甚至還有“本質論”,認為這些學生本質不好,不可能改變。轉變差生必須首先破掉“基礎論”、“天資論”、“本質論”,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教不好的教師”的新觀念。應該懂得爹媽不會生出一個天然的差生來。好的環境、好的家庭教育、好的學校教育不會教出一個差生來。好的學校裏,好的教師手下,差生少,甚至沒有,這就足以證明。很多優秀教師將差生轉化為優生,更說明教育有著改造人、提高人的功力。有關的統計數字表明,在學生當中,天才隻占1%,弱智者也隻占1%,其餘98%的人,智商相去不遠,出現差生,某些學生暫時處於差的地位,是教育係統內某些環節出了毛病,好的教育完全可以促使他們向優生轉化。教師的觀念更新了,轉變差生的工作就有希望。教師更新觀念,是做好轉變差生工作的前提。
二、改變態度。
私下問老師:“喜歡好生還是喜歡差生?”有的老師直言不諱:“喜歡好生。”有的說得委婉:“差生變好,當然也喜歡。”言下之意,還是喜歡好生。對好生差生一視同仁,一樣喜歡的老師不多。有人冷落差生,有人排斥差生,有的學校采用不恰當的方法篩掉差生。從表麵上看,差生經曆了太多的失敗,在心理上留下太多失敗的陰影,在冷眼、冷言、冷冰冰的態度麵前,他們始終感受著失敗,隻能生活在失敗的惡性循環當中。如果教師改變對待他們的態度,跟他們心貼心,因材施教,讓他們不斷地感受成功的喜悅,體驗成功的樂趣,改變他們的自我概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自立自強,從而形成成功的良性循環,差生就能從根本上轉變。等差生變好了再喜歡他們,不如趁早喜歡他們,愛他們,促使他們往優生方向轉化。教師能否改變對待差生的態度,是差生能否轉變的關鍵。
三、落實措施。
教師的職責不僅是使各方麵好的學生加快發展,更重要的是使落後的學生能排除各種障礙和困難,由差變優,由後進變先進,取得應有發展。更新觀念、改變態度是“務虛”,轉變差生更主要的是“務實”,即采取強力轉化措施,落到實處。
(1)感情管理,愛心教育。
差生普遍存在著“情感饑餓”現象。一個“差”字,使他們承受了超重的心理負擔,他們不敢多多接觸老師、同學,經常產生各種各樣的複雜心理,更不敢向師長將此和盤托出。平常的“管卡壓”的外壓式強製性教育管理模式,隻會對他們帶來更大的傷害,實行“感情管理”勢在必行。教師必須在日常的管理中加入足夠份量的感情因素,以情感為紐帶,聯係學生,曉理導行,跟他們以心交心,以心換心,以心暖心,達到心心相映。推行愛心教育,教師教書要充滿熱心,服務要體現關心,活動要傳遞信心,要做到愛字為本,關心為懷,體貼入微做好轉化工作。
(2)揚長補短,樹立信心。
差生往往並非智力水平低、本質差造成的,而是由自信心、意誌力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特別是反複的失敗讓他們產生了失敗的自我概念,失去了常人應有的自信心。轉變差生首先要幫助他們重建信心。a、教師須弁棄師道尊嚴,親其生,與生為友,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創造一種寬鬆、愉悅、和諧的育人環境。b、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現他們的長處、閃光點,並且加以培植、發揮,“揚長補短”。要杜絕對差生“揚短避長”的錯誤做法,不能橫挑鼻子豎挑眼,對他們的毛病搞“警鍾長鳴”,“反饋”到家長、班級、學校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閃光點,教師的責任就是把其發掘出來,不斷地給他們傳遞成功的信息,讓他們體驗成功,並由此帶動缺陷的彌補,逐漸由後進轉變為先進。c、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間的差異出發,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促使學生取得發展的成功。廢除“一刀切”的方法,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低起點,小步子,及時調整教學部署,提高教學效率。重新樹立信心,重塑自我的內驅力將隨之產生。
(3)錘煉師藝,增強師能。
提高教師自身魅力和教育教學藝術,也是轉變差生工作的需要。一位教師須師魂執著,師德高尚,但同時必須師藝高超,師能高強。轉化差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為教師至少要具備四項高強本領。一是解讀學生的本領。要轉化就必須先讀懂學生,知其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知其皮,知其心,一句話,了解一切。然後善解人意,善解人困,喚起他靈魂的覺醒,鼓起他迎頭趕上的勇氣與決心。二是能教會教善教的本領。能教是熟悉業務,會教是掌握技巧,善教則要求進入出神入化的境界,能教得不願學的學生想學,能教得不懂的學生聽得懂、學得會。教學的呆板、語言的枯燥,不知如何深入淺出、形象直觀、激發興趣,往往是學生厭學、變差的根源。三是把握教育時機的本領。諺語道:“你能把馬牽到河邊,但你不能把馬頭按到水裏去喝水。”把握教育時機是高級的教學藝術。有一位老師為轉化一位差生,足足用一個月的課餘時間陪他下象棋。有一天下完棋兩人去河裏洗澡,學生不小心溺水,老師舍命救他。上岸後,兩人抱頭大哭。這一天晚上,老師的轉化工作契機終於來了。教師用歸因論幫助他分析目前境況,指出前景的美好,這位差生從此徹底改變了,當然,這個例子很典型,教育時機是常有的,全靠老師發現和捕捉。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中,還可創造教育時機。四是創造開拓的本領。一把鑰匙隻能開一把鎖,想用一兩種方法、一兩個方案轉化所有的差生是辦不到的,轉化工作必須具有創造性,教師要有開拓精神,做到遇上怎樣的“鎖”,就給配一把怎樣的“鑰匙”,而不致於亂套亂開,失去主動權。
差生是差的教育造成的後果。轉變差生隻有改善教育,發揮教育的積極的育人功能才能實現。教育以教師為本,改善教育、提高育人功效,要靠教師。轉變差生從教師入手,才能做到標本兼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