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教學極端現象批判

  人類要前進,為人類前進服務的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因而教改是永恒的主題。然而,前進必須沿著正確的道路,不偏不倚,改革亦當穩步前進。可惜,回眸過去,我們有時還是走了極端,有些極端現象還曾多次沉渣泛起,有必要引以為戒。

  一、反傳授

  傳授式教學方法,流傳已有數千年之久,但現在聲名狼藉,被批得體無完膚,如同過街老鼠。我感到難過。

  世界上獲取知識的方法有兩種,一種叫學得,一種叫習得。學得有二類,一是自學,一是他學,自學是自己看書、探究、發現,他學則是由他人傳授而得。年齡越小,學習知識越離不開老師,再先進的學習機也無法取代老師。老師教學,方法繁多,總結歸類,一類叫傳授,一類叫導學。盡管專家們花樣翻新,至今還沒有搞出第三類方法。千奇百怪的教學方法,都屬此二類,非此即彼,隻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加進了一些心理學、生理學、哲學的研究成果而已。

  傳授式教學與導學式教學,說它們是兩種方法也好,兩種教學思想(有點拔高)也罷,都不是互相對立的,它們之間最多是魚與熊掌的關係。可是,不知什麽緣故,導學式教學越來越吃香,傳授式教學被人醜化為“填鴨式”、“滿堂灌”,把學生大腦當窗口“有一個口號叫反對”‘填鴨式’、‘滿堂灌’。有人提出,教師在課堂上連續說三句話,這節課便是失敗的。

  教學方法(或稱模式)本身並無優劣,其優劣在於運用是否得當。用對了內容對象則優,用得不當則劣。譬如教一個“毯”字,教師用詮釋、教讀的傳授方式,三分鍾就解決問題。如果使用導學式,引導學生自行探究,發現,生成,就麻煩了。教師啟發:“你昨晚睡在什麽地方”?學生回答:“外婆家裏。”“睡在什麽東西上麵?”“床上”。“床上有什麽東西?”“被子”。“被子下麵有什麽東西?”“我和媽媽”。“你和媽媽下麵是什麽?”“席子。”真有點像演相聲,問了五分鍾還沒有問出個“毯”子,因為床上沒用毯子。

  人類積累了數千年的知識,正是有了傳授這種教學方法,使我們能在有限的時間裏一代一代往下傳,如果什麽都讓後代去重新探究、發現、生成,這得要多少時間!我們培養後代,使他們具有創新精神,這很重要,但創新必須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傳授與導學,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為什麽要取其一呢?雙贏原則想必也適用於教學改革。

  現在,大家都在研究開發導學的教學模式,傳授模式被冷落棄置。好的傳授也有啟發性,也有研究、開發利用價值,“聽君一席話,勝讀三年書”是有可能的。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組成的,教學改革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教師放開手腳教書,使教壇百花齊放春色滿園。

  二、反壓力

  負擔太重,壓力太大,最初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來的,要學校把學生的學習活動減去三分之一,讓學生去學軍、學工、學農。本世紀之始,壓力太大之說又現身,而且走得更遠,有人在報刊上提出上學不背書包,把兒童的“玩就是學習”移用到青少年身上。一時間裏,學生不背書、不做練習,教師不能管,課不上或上課時胡說八道,老師也不能管;誰要管,誰就是“碰高壓線”。“碰高壓線”的警告一出,樂壞了醉心於麻將桌、撲克牌的老師,勤勤懇懇的老師,感到壓力沉重,工作起來畏首畏尾,家長與熱愛學習的學生怨聲載道。

  負擔太重,壓力太大,不利學生健康成長,減負減壓理所當然,然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搞“零壓力”這就錯了。學習是一種任務,是學生對社會擔負的責任,所以學生的學習,完全沒有負擔是不可能的。再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沒有絲毫壓力,學習便成了遊戲、休閑;隻有給以恰當的壓力,學習才能認真,才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和發展。一個人進入深水,壓力太大,必死無疑;同樣,一個人進入太空,沒有重力,也會自我爆炸活不成。人必須活在一個大氣壓的環境中。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講唯物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負擔重不重,壓力大不大,各地各校不盡相同。六十年代也許個別大學存在這個問題,到了本世紀,這種情況主要集中於城市重點中學。鄉村一些學校,一天上課不到五個小時,沒有早晚自習,如果再要減負減壓,那隻有取消學習了。

  既然感到壓力太大,就必須找原因,治本。學生的壓力來自於老師,老師的壓力又來自何處呢?升學率,末位淘汰製,父母望兒成龍望女成鳳,社會上的壓力匯聚於教師身上,教師隻好把這種壓力傳遞給學生身上。教師不減壓,學生如何減壓?

  有個哲理故事值得我們體味。有人通過一個危崖,當地的向導讓他扛上一根重木。向導告訴他,空手過崖已經摔死兩個人了。“扛著重木過崖不就更險了?”向導告訴他,扛上重木過崖,沒有人摔死過。這就叫“壓力效應”。危崖已經很危險了,扛上重木當然更不敢掉以輕心了。無論是生活或工作學習,“零壓力”一是不可能,二是同高壓一樣坑人。

  三、反考試

  反對應試教育,提倡素質教育,這是將我國教育溶入世界潮流的必經之路。把所有教育活動以應付考試為出發點,按考試需要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適應人的發展需要的教育簡化為考試技能培訓,確實違背了教育教學的根本。有人因此而提出廢止考試,有人提出減少考試。目前的普遍情況是:取消單元測驗,取消期中考試,每學期隻有一次期末考試,考試處於半廢止狀態。

  反對考試不是什麽新見解、新策略,曆來都有。文革期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反考英雄把考試描寫成比下地獄更恐怖、交白卷者被捧成英雄、精英,讀大學由行政部門推薦,民怨沸騰。廢止考試,實際就是廢止民主、平等、公平的競爭原則,學校從有序走向無序,當年就是這樣。

  考試被應試教育所利用,但考試畢竟不等於應試教育,我們有必要因噎廢食嗎?考試源於中國,普及世界,古今中外,誰都在使用,是一門檢測科學,當前尚無比這更便捷、更公正、更恰當的檢測方法。實踐證明,考試運用於人才選拔,人們口服心服;運用於各行各業水平測試中,可以促進職工精心鑽研業務。考試運用於教學當中,可以適時檢測教學效果,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考試所反饋的信息,教師可以改進教學,學校可以調整教學部署、教育決策,學生可以改進自己的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考試使用得當,價值無限。

  因為反對應試教育而反對考試,實在是得不償失。單元測驗取消了,單元教育效果進入瞎子摸象狀態;階段考試沒有了,教育教學少了一次總結、調整機會。一個學期考一次,一錘定音,連改進、補救的機會都喪失,因為接下去的是放假。

  四、反分數

  百分製記分法也是多災多難。解放初照搬蘇聯的一套,把百分製改為五級記分,據說這樣可以“消滅個人英雄主義”。現在學校又搞取消分數,把學的成績記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為什麽要這樣改?據說原因很多,一句話,有利於培養接班人。

  稍有科學常識的人都懂得,百分製記分法來自於統計學上的百分率,是非常科學的,得到的統計結果也最準確。五級記分也好,四級記分也好,給分的“人為成分”很多,老師給分隨便多了,什麽科學、準確用不著費心思,改卷輕鬆便捷。對於學習者也好處多多,大家很容易就能坐在一條板凳上,你好我好他也好,“滿堂紅”,隻是究竟誰優秀,誰也不知道。

  說百分製記分會孳生個人英雄主義,會不利接班人的培養,未免危言聳聽。百分製記分與其他記分方式一樣,旨在檢測教與學的效果,其分別在於:百分製記分精確些,四級、五級記分模糊些;百分製記分科學些,四級、五級記分隨意些。如果精確些、科學些有負麵影響,而模糊些、隨意些更有實用價值,這能說服人嗎?

  無論使用何種方法記分,個別人把分數當教與學的目的,追求優秀率,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我們不能由此而把功夫下在反分數上,而應該把功夫下在引導、幫助正確看待分數、建立正確的分數觀之上。分數隻能說明某一科、某一單元、某一階段的教與學的狀況,麵對分數應該不驕不躁、不氣不餒。過去的就讓他過去,立足現在,把握未來。我們不能因為有人不能正確對待分數就極力反對記分,把罪名都戴在分數頭上。如果有人失眠,醫生就讓他把床鋪燒掉,這豈不太好笑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