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是否優化,關係一個實體的生存與發展。合夥性質的民辦中小學尤其需要組合的優化。辦學是培養人才的事業,“打鐵先要自身硬”,“草台班”式的組合,矛盾重重,糾紛不斷,阻礙了民辦中小學的發展。探索民辦中小學的組合,是民辦中小學穩步發展的急需。
一、組合的現狀及其弊端。
民辦中小學大量存在於縣市之中。縣市之下,大款巨頭不多,因而獨資興辦的民辦中小學很少,絕大多數為合夥辦學。合夥的類型多種多樣,歸納綜合,大約有四類。一為家族型,二為親友型,三為名流型,四為雜糅型。考察以上組合,辦學過程中都多少存在一些毛病。興辦之初,勁頭十足,說幹就幹,辦學效率很高,但學校成立之後,在工作中矛盾逐漸萌發,逐漸尖銳化,有的三五年解體,有的一兩年便辦不下去了。最典型的,有一所學校剛造好教學大樓,剛登過招生廣告,便鬧散夥了。
按常理推測,除雜糅型外,家族型、親友型、名流型的組合應該不會有矛盾。事實並非如此。家族型裏有的父子有矛盾,有的嶽父女婿有矛盾。親友型的,有利益矛盾,權力矛盾。名流型的,各人都有地位,各自主張不同,不肯互相服氣,有時鬧得更凶、更僵。雜糅型的人雜事多,矛盾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即使是獨資辦學,董事長與校長觀念不同,也常常發生矛盾。校長要給幾個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免費助學,董事長說:“學校不是慈善機構,會讀沒錢就別進民辦中小學。”字字句句都響著金子的聲音。固有觀念之爭、權力之爭、利益之爭,是各色矛盾的根源。以上幾種組合,基本上是以親情、錢財、意向為基礎的,辦學過程中出現固有的觀念之爭、權力之爭、利益之爭也就不奇怪了,這樣的基礎是薄弱的,經不起歲月與事件的考驗。消除以上矛盾的最好辦法,便是理念組合。
二、理念組合是最優組合。
一所民辦學校要辦好,首先舉辦人的思想要統一,觀念要一致。有統一的思想,一致的觀念,才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語言,才能勁往一處使,共赴事業。理念組合要求民校的舉辦人在如下的一些方麵,必須取得共識,理念相同。
1、共同的性質理念。這就是說,對民辦中小學的性質有共同的認識。《教育法》第25條規定:“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任何組織和團體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促進法》第三條闡明“民辦教育事業屬公益性事業”。這在法理上本來就非常清晰,但在辦學實踐中,理解不同,各抱私學觀,操作行為差異很大,內部爭論激烈,常常導致合夥辦學危機。合夥辦學要牢靠、穩步發展,首先合夥人要在民辦學校性質上達成理念共識。民校當然不是慈善機構,把扶貧濟困作為己任,但也不能把它視為“二十一世紀投資發財的最佳機會”。無論怎麽說,教育的聖潔不容玷汙,千萬不能忘記社會公益。
2、共同的權利理念,錢權與人的私欲關係最為密切,俗話說,“銀錢是白的,眼珠是黑的”。有俗念的人都有錢權欲,正是這種私欲常常使一所學校亂成一鍋粥。在合夥辦學中,合夥人應該有這樣的認識:中小學與營利性的培訓班、技術傳授班不同,記住學校的公益性,別老盯著錢。對於權力,共同遵守關於權力的原則。建立共同理念:(1)權力是組織與集體給的,對組織與集體負責,不為所欲為;(2)權力不是特權,是一種責任;(3)遵守權力範圍,合理分工,“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手不可伸得太長;(4)沒有擔任領導角色不等於沒有權,股東有股東的權;(5)認真執行民主集中製原則。理念統一,認識一致,就不會同床異夢,各自躺在算盤上做著自己的金錢美夢,人人都爭當“老大”,也不會“誰都出了錢,誰都管不了錢”,合夥變成烏合。
3、共同的教育理念。對教育的認識本來就很紛繁複雜,加上民辦學校日漸增多,競爭日趨激烈,多種教育理念的交鋒也隨之激化。有人主張全封閉,嚴管嚴教,把學校搞成監獄一樣。有人主張開放式,除上課什麽都不管,美其名為“個性教育”。有人則主張半開半閉。在不同理念支配下,怪現象不少,如買優生裝點門麵,淘汰差生等。理念不同,合夥人內部爭論劇烈,嚴重影響學校的發展與生存。要消除由此引起的矛盾,合夥人有必要達成正確的共同理念:中小學是國民基礎教育,旨在提高公民基本素質,具有基礎性、全麵性和普及性。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教育模式可以自由選擇,教育目的不可偏離。學校應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正確處理知識、能力與素質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人格健全和有鮮明個性的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4、共同的管理理念。學校辦起來了便要管理。管理是日常的、細微的工作。民辦中小學是自主辦學,應該實行樣本管理。但不能因此就把學校視為工廠,把教師視作雇員,把學生視作加工材料。樣本管理應以人為本,把人作為發展的主體對待。學校是滿足人的發展的地方。教師從某種意義講,也是辦學的合夥人,應參與教改與決策。學生是教育主體而不是任意拿捏的材料。對此必須有理念共識。有了共同的現代學校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便能樹立起一致開放觀念:融眾家之長,發展自我;一致的戰略觀念:製訂出長期、中期和近期規劃,並輔之以配套措施;一致的創新觀念:探索規律,開拓進取,使學校日新月異;一致的係統觀念:按照係統層次,程序實施管理行為;一致的競爭觀念:組織有效的協作與組織合理的競爭,調動全員積極性;一致的素質教育觀念: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健康發展。
三、共同理念的保持與發展。
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人的理念既不是與生俱來的,肯定會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隨教育的發展而發展。所以合夥人的辦學理念今日是共同的,明日就不一定相同了,因此,合夥辦學的組合今日是優化的,明日就可能劣化。共同理念的保持與發展,是優化組合長久的關鍵。而共同理念的保持與發展,主要靠學習與交流。
首先要學習。學習過程對人的思想有潛移默化作用,通過學習,可以將先進的思想整合到自己的思想中去,正確的教育理念可以從學習中逐漸形成。學習的內容,一般有三個方麵,一是學習黨和政府關於教育的政策方針與文件,二是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與教育動態,三是參觀訪問,取長補短。終身學習,自我教育,方能與時俱進。合夥辦教育,與其他投資事業企業不同,不能錢打進去了就完事,一定要定期學習,統一思想。
其次是交流。交流是統一認識的必經之路。股東們應以多種方式互相交流,交換看法。董事會經常針對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學事件,開展小組討論,通過討論認識方向,澄清原來不正確的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新的理念。討論中大家暢所欲言,不同觀點可以自由爭論,但必須掌握分寸,不可弄得不歡而散,傷了和氣,要以理服人。失卻分寸,有時好事會變成壞事,增加矛盾。認識暫時不能統一,但在工作必堅持民主集中製,個人意見可以保留,集體決議必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