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而校長的靈魂則是其思想觀念。民辦學校的校長要管好學校,領導學校健康發展,必須樹立嶄新的教育觀念。觀念現代化了,才能遠眺前景,鑄造未來。
破傳統的學校意識,立教育經營觀
由於多種原因,目前人們對教育產業的提法還有爭議。然而不管怎麽說,民辦學校校長麵對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龐大的知識服務產業係統。這一係統,有學校教育、課堂教學的專門服務,是主體產業;還有食堂、商店和校辦廠等支撐、保障主體產業的附設產業。對此,政府除給予政策性支持外,學校運轉全靠自己操作維持。所以校長必須樹立教育經營理念,學會經營,沒有經營意識的民辦學校校長是不稱職的。
校長科學經營學校,首先要實行成本核算,以判定投入效益。如:學校最經濟的辦學規模是多少學生,多少教師,其設施建設投入多少最好,每個學生平均成本是多少最合理。同時還要根據社會的要求和自己的條件,去了解社會的教育需求指向、生源市場、家庭教育消費的支付能力。運用科學方法計算投資總成本與折舊,以及規模成本、管理成本、教育直接成本等。
破老板意識,立現代校長觀
學校需要經營,但校長不能以“老板”自居。民辦學校的校長之所以仍稱“校長”而不稱“經理”、“老板”,就因為校長與老板有本質的不同,因為校長是做培養人的工作的。
民辦學校校長中有人把“炒魷魚”當作至寶,形成教師流動性較大,對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不利,對學生的學習也不利。用人機製靈活,能者進,庸者出,這是招覽人才、保持活力、優化師資結構的需要。如果校長存在“老板意識”,權力高度集中,缺乏黨、團、工會組織的監督,就容易走向極端,滋生庸俗風氣,留不住賢才能人。
一位合格的校長,應符合任職的基本條件,明確自己的主要職責和崗位要求,努力兌現。(如果舉辦人不符合校長任職條件,可以當董事長、董事,聘請內行的人當校長)校長在治校中,要辯證地處理權力因素與非權力因素的關係,原則與靈活的關係,民主與集中的關係,豁達與碰硬的關係。校長姓“教”不姓“官”,應當做教學的行家、改革的先鋒、學生的楷模、教師的貼心人。學校有向心力、凝聚力,師生與校長團結一致,和諧共事,才能實現辦學目標。
破封閉教育意識,立素質教育觀
標榜自己的管理模式為“全封閉”,是民辦學校的普遍弊端。作為校長,必須清醒地認識現代教育的特質,認識全封閉的不科學。學生最終要服務於社會,讓學生與社會隔絕是因噎廢食。這種做法遠離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犧牲了學生心身的全麵發展,學生在閉封的環境中,隻能成為學習的工具,孤陋寡聞,高分低能。
實施素質教育是關係民族興旺發達的舉措,教育部門對中小學學生在校時間作了嚴格規定,學生必須有自己的時間去實踐,去體驗,認識社會,思考人生。學校的小課堂必須與社會的大課堂結合。社會才是教育最終的檢驗場所。
破法製意識淡漠,立依法辦學觀
虛假廣告、海闊天空的許諾、無序競爭之類,已經給民辦學校帶來許多負麵影響。這是法製觀念淡漠的表現之一。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是民辦學校的生命線。每一所民辦學校都要做到: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校、管理、聘任教師、教育學生都要依法行事,堅持做到手續齊備,行之有據。這樣有利於增加教育投入,有利於擴大教育規模,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校長應當增強政策觀念和法製觀念,依法治教,依法維護學校師生合法權益。這是學校保持前進態勢、可持續發展的必需。
隨著教育市場的拓展,政府辦學為主,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民辦學校校長任重道遠,要不辜負天職,首先要搞好觀念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