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人本管理中的價值意義
在以人為本的管理中,情感管理具有重大意義,這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和知識分子特點兩方麵來認識。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現實態度的一種反映,在人格結構、心理結構中占重要地位。首先,情感是人的意義行為的動力,對人的認識活動具有激發、調節功能。其次,人的情感需要是高層次的心理需要,是人的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情感需要得到激發、調節和滿足,心理、行為就處於能動狀態,工作積極性就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工作起來十分投入。再次,情感因素又是學校人際關係的主要構成成分,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情感融洽,形成良好的人際環境,可以大大提高教師工作情緒與工作熱情。一所學校,管理者隻會照章辦事,以權治校,冷峻刻板,隻會讓教師各在其位,各盡其責,在約束中遵守紀律,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這種過於理性的管理,缺乏必要的情感調動、激發,必然在客觀上阻礙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
學校是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清高、重感情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美德。對他們知心、知音,他們能夠豪放地“士為知己者死”,得不到尊重,沒有溫暖,沒有情與愛,他們則會心灰意冷,“不為五鬥米折腰”。學校管理以人為本,進行情感管理無疑是上策。
情感管理(一)調動管理者的憎愛分明感效能
所謂“情感管理”,就是領導者通過各種有效途徑,與被領導者達到情感溝通、交融、共鳴,從而調動被領導者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所以實施情感管理,管理者必須首先投入自己的情感,充分發揮自己的情感效能,借以激發教師情感因素,以心換心,以情易情,使教職工為你所用,與你憂樂與共,與你同舟同濟。
激發教職工的情感因素,必須自己投入情感,而調動自我情感效能,管理者則必須在管理思想上解決一些問題:
(1)樹立管理即服務的觀念。這是調動情感效能的前提。管理者的情感投入,不僅僅是管理方法、管理藝術問題,而且是管理思想的體現。管理者應當淡化當官意識,增強服務意識。在思想意識上,要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多為教師辦實事,合情、合理又合法地滿足教師正當的要求,從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入手,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2)要有一顆愛師之心。這是調動情感效能的關鍵。關心人、尊重人、使用人是愛師之心的核心。識才、選才、育才、聚才、護才、容才、用才,是每個管理者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知人、知音、知心、知己,又是每個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用人素質。管理者一旦具備這種良好的道德品質、用人素質,愛師之心也就確立起來了。有了愛師之心,領導與教師的情感通道便暢通無阻,教師也會自覺地將個人的合理要求與工作目標結合起來,有效地發掘自身的工作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3)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是調動情感效能的方法與標誌。管理者發揮自己非權力性影響力,處處嚴於律己,事事身先士卒,用自己優良的德、能、勤、績去感染教師,在教師中建立起信任感、愛戴感、報效感,享有崇高的威信,情感效能便自然得到最大的發揮。
情感管理(二)建構情感激發係
管理者與教職工溝通情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達到情感共鳴,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取得管理的最佳效能,需做一係列的工作,即建構激發情感因素的係列工程。
(1)縮短管理者與教職工的心理距離。不同的思想覺悟、認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造成的差異,以及工作方法的適應程度、工作失誤等等,難免使管理者與教職工存在一定的心理距離。心理距離在行為關係上表現為離心力、排斥力和對抗力,對學校管理產生內耗。實行情感管理,首先必須縮短領導與教師的心理距離。管理者從情感入手,建立平等、民主、合作、融洽的幹群關係,推心置腹,了解思想,弄清問題,做到心理相通,心心相印,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推動學校各項工作。
(2)滿足合理的感情需要。需要和動機是人們行動的直接動力。教師的需要多在層次較高的方麵,即信任、尊重、自我實現之類。作為管理者,要注意滿足教師在政治上要求上進的需要,如培養入團、入黨、評優等。要注意滿足教師發揮才幹、自我實現的需要,如舉辦競賽、論文展覽,推薦出席教改會、教研會,支持他們的教改實驗、創造發明等。要注意滿足參與學校管理的需要,如召開改進學校管理的座談會,采納其合理化建議等。要注意滿足參加文化娛樂活動的需要,如組織文體活動、觀摩影劇等。
(3)創造協調和諧的情感氛圍。領導與教師之間保持平等相待、相互合作、情深誼厚的情感。領導禮賢下士尊重教師,信任教師。評先、提薪、分房,公正無私,一碗水端平。批評與表揚,獎勵與懲罰,講求實事求是,不厚此薄彼,有所傾斜。領導與教師在觀點上、信念上基本上保持一致,消除相互間的距離感,達到心理相通,思想基本一致。經常與教師談談生活,談談理想,談談熱門話題。深入課堂、教研組、備課組,共同探討教育、教學與教改等問題,並親自任課。使教師切實感到領導是“自家人”,親密無間,既敬重又親愛。
情感管理(三)提高情感素質
情感管理並非領導者對教職工不分好歹對錯,一切都要包著、掖著、順著、寵著。姑息並非感情管理真意,提高教職工的情感素質,才能優化情感管理。
人的情感是極其多樣的,有喜怒哀樂,有欲愛惡懼,但無不依賴於認識。有較高的思想認識,情感中會富含崇高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有正確的傾向性,有較高的效能。提高了思想認識水平,也就提高了情感素質。
情感交往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的特點。在情感聯係過程中,彼此的思想、信念、價值觀等互相攝取,互相影響,從而提高各自的思想境界。管理者應在情感交流中熱心幫助下屬,扶植其自尊心,激發其上進心,增強他們的前進動力。學校的領導者應把教師的思想情感統一到貫徹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的目標上來,堅持情感的純潔性和準則性,從而提高教職工的情感素質。
開展係列有益活動,是提高教職工感情素質的必由之路。如開展愛國、愛校、敬業活動,培養教師愛祖國、愛學生、獻身教育事業的道德感,培養以大局為重的理智感,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創設優良的感情環境。富有教育意義的情境能產生一種無形而巨大的影響力,引起感情的共鳴與同化,從而振奮精神,奮發向上。如舉辦成果展覽,讓教職工看到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從而獲得教育工作是神聖事業的體驗,認識自身價值,增加自豪感,激發忠誠於教育事業的情感。
人本管理是管理的進步,但人本管理要達到預期效果,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還有許多細部問題需要探討,情感管理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在這方麵的切磋,僅僅是從理論與實際角度出發的粗線條的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