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難題了--是生活?是工作?是學習?
你似乎陷入了兩難境地,情緒搖擺不定,仿佛在十字路口徘徊著,腦子一片空白,手足無措--別慌,請用三維角度進行思考。
你先在腦子定下一正一反兩個角度,安排兩個人各處一極,然後讓他們各執一端,開展論辯、拚殺,讓他們血流滿地,決不妥協。例如有人讓你禁絕獨處,去與人交往。於是圍繞這個問題,兩個不同角度的人開始了肉搏。
正:人不能自我封閉。禁絕獨處,去與人多多交往吧!
反:作家梁曉聲說,擁有寧靜是一種幸福。朱自清走在月色中的荷塘邊上,頗不寧靜的心才感到自由。還是獨處好。
正:人是一種社會動物,他需要交往。
反:獨處雖然寂寞,但獨處時有靈魂生長的空間,所以顯得充實。
正:和別人談古論今,引經據典,增長智慧,有心靈感應,這才真正豐富了自己。
反:即使這樣很好,但少不了海闊天空,不著邊際的閑聊,這是靈魂的空虛。
正: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忍受獨處的孤獨。
反:盧梭說:“我對獨處從不感到厭煩,閑聊才是我一輩子不能忍受的事情”。
正:和別人一起活動吧!人,須愛別人,也需要別人來愛你,給你以情感。
反:獨處中也可以交往,沉浸在古往今來的大師們的傑作之中,與大師們進行心靈對話,站在更高的高度審視人世。這豈是與凡夫俗子交遊可以比擬的?
正:與朋輩即使遊山玩水,也能豐富生活,增長閱曆。缺少交往,是生活的缺陷,也將使人的性格孤僻。
反:缺少獨處的生活,是無我的生活,更是一種缺失,人格將會因此而畸形。
……
論辯有時勝負分明,有時勝負難分,盡管血肉橫飛。當兩個角度的人都精疲力倦了,不妨再設一第三角,請出“第三者”,擔當裁判的角色,公平、公正地進行裁定。這裁定就是你思考的結果。例如,對獨處與交往的裁定:
正、反兩麵,誰都有理有據,誰也不服誰。既然如此,為什麽一定要非此即彼,作一麵倒的選擇呢?朱自清就說過:我愛熱鬧,也愛獨處。在我們的生活中,何不該交流交往就去交流交往,該獨處寧靜的時候就獨處寧靜。
處理問題,標準的客觀性是很珍貴的。三維角度的思考是最冷靜的思考。思考時雖然是獨自一人,但因采取了三維角度,猶如一個智囊團在商榷琢磨,不受情緒色彩的影響,也不帶個人感情色彩,因而不會有片麵性和盲目性。處理問題不能失去自我,但也不能個人主義,三維角度的思考是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