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邵式平省長擴建南昌城,修建了一條著名的“八一大道”。當時人們頗有微詞,南昌用得著一條比上海南京路更寬的街道嗎?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的發展,八一大道的功能日漸顯示,人們終於認識了八一大道的必不可少。五十多年後的今天,微詞變成了讚語,人們驚歎:邵省長真有眼光!
眼光多重要!有眼光能預見事物;有眼光的人每一著棋都能為全盤的棋勢增益,而不會成為後來的包袱。
關於眼光,誰都遇見過許多相關故事。
同樣是鞋商,同樣去到一個百姓不穿鞋的地方調研。一個鞋商調研後興味索然:“人們不穿鞋,我有力無處可使”!拂袖而去。另一個鞋商調研後情緒高漲,他斷定這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是發展鞋業的黃金寶地。他迅速調集資金,率先在此地辦起鞋廠,開起了鞋店,培育老百姓穿鞋的習慣,美化他們的雙腳。他很快獲得巨大的成功。
有眼光的人就是這樣,能夠平中見奇,於平常之中發現、發掘事業成功的契機。
《戰國策燕策》中曾記載過郭隗講的一個故事。古代有個國君,要用千金尋購千裏馬,三年都未能實現。一個宮中的掃除官對國君說:“請讓我替你去找。”國君同意了。三個月之後,覓得千裏馬。馬已死,掃除官花五百金買下其遺骨,回來報告國君。國君大怒,說:“我讓你買活馬,為什麽買來死馬,還花去了我的五百金!”掃除官回答說:“買死馬尚且願付出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全國人肯定會明白國君是真的渴望買到千裏馬。千裏馬即將送上門來啦!”不滿一年,果真有人送來三匹千裏馬。
事實就是這樣,有眼光的人還能“死中見活”!
眼光,是眼力,是見識,是智慧,是一個人對人、事、物的悟性。工作需要有眼光,事業需要有眼光,即使是居家生活,又何嚐不需要眼光呢?有眼光方能見事於未萌,好眼力才能避危於未形。眼光對於現代生活中的人越來越重要,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眼力要越來越好才對,正如司機,車速越快,司機的眼光要越好。現在有眼光的人不少,沒眼光的人也多。誰都會說“挑戰與機遇同在”,但在實踐過程中,許多創業、振興的契機,因為缺少眼光,任其與自己擦肩而過,悄然遠逝。惜哉!
眼光不是天生的。草原上的牧民,為了羊群的安全與發展,必須時時注視天邊的雲彩,觀察烏雲與風暴的暗中醞釀,防患於未然,因此眼力是常人的三倍。若要具備超人的眼光,不妨於陰晴圓缺之時,風雲際會之中,勤奮“目耕”,擴充自己的腦容,超人的眼光將於風雲縱覽之中鑄煉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