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做人,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也是最高最難以落實的教育內容。說實在的,許多老師自己也不是太會做人,我就是。譬如處世的方圓,我便與人有所異同。
有人漫步河邊,但見大小鵝卵石或圓或扁,無不曲線玲瓏,全無棱角。卵石先前何曾似卵?它們也曾棱角崢嶸,但因樣兒不符潮流終於被磨去棱角,磨掉霸氣,成了順應潮流不易受力的卵形,日子從此倒也安穩起來。石頭無心,見者有意,於是感慨係之,歎道:做人又何償不是這個道理?於是由此產生了做人的方圓之說:為人處世,外形宜圓,內心宜方,身心俱安。這也許是一種人生的寫照。
可惜我為人一世,不諳此道。我主張為人當表裏如一,以誠相待,當圓則圓,當方則方,把一個絕對真實的自我,真真切切的呈奉給人間。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是清醒的、善良的、求真的,不會隻是迷惑於你外表的“圓”,而不提防內心的“方”。一個人既圓且方談何容易,外形的圓潤如何掩飾得了內心的棱角崢嶸?表裏不一,一旦被人識破,又如何做人?做人的方與圓,隻能是具體人、事,具體對待,可圓勿方,該方勿圓。
圓,體現的是靈活、情感與人性。當人事、物事無傷原則,無損他人,何須棱角崢嶸?無論他是親朋好友還是一般熟人,無論是萍水相逢還是夙昧平生,我們應該諒人之過、容人之短、解人之困、成人之美,把方便讓給他們,把困難留給自己。謙遜而豁達,恭敬而誠信,留人以臉麵,給人以希望,無是非曲直之爭,息事寧人,心腸如菩薩。
方,體現的是原則,勇毅與人格。當事關大局,傷及大多數人的利害,盡管與己無關,這又叫人怎圓滑得了?我愛父母,我愛師長,我愛親朋好友,兄弟姐妹,但我更愛大多數人,更愛真理,更愛原則。明知卑鄙者以卑鄙為通行證,高尚將成高尚者的墓誌銘,那也不能圓滑回避。人人都做順應潮流的鵝卵石,讓誰來做中流砥柱呢?即使無心做好漢,不妨也高歌一曲《好漢歌》:“該出手時就出手!”失去的是一人或一夥,得到的是大多數或全體。這時候還想顧及一己的身心俱安,那個“做人”的“人”字,還能是大寫的嗎?當然,“方”並非麵目猙獰,“方”可以方得可愛,講究涵養與策略。
社會情況固然複雜多變,人事關係更加千絲萬縷,做人實在太難。好在萬事萬物畢竟有規律可循。從容處世,以愛為根本,“圓”也好,“方”也罷,都以愛為出發點,關愛人性,不夾帶雜質,不販運“私貨”,終將被人理解,被人接受。理得而心安,處世豈有不從容、不安穩之由?無愧於天,無愧於地,無愧於人,人世不安我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