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數日,想提倡對生活作算術運籌以求得生活的動態平衡。
生活是一道算術題,人活一輩子都在做加減乘除法。有時用加求和,有時用減求差,有時須乘取積,有時須除取商。學會做生活的四則運算,生活將穩定有序,豐富而不沉重,快樂而不煩惱。
荀子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這裏說的是善行與知識。看來生活需要加法。現在社會上也流行加法,誰都想拚命用“加法”過日子。錢,想越賺越多;官,想越當越大;房子,要越住越大;衣服,要越穿越高檔;車子,要越開越豪華。有人還覺得加法的速率太慢,於是又追求用上乘法,以倍數增長才可心舒意。
生活的加法乘法,也是有適用範圍的。人不能跟屎殼郎一樣,一味把糞球往大滾,越滾越沉重,最後把自己壓垮。一個人,擁有的東西必須與自我相稱,太多了便成累贅,擠掉自己生存的空間,甚至艱於呼吸,那該多累!錯誤的疊加,有時是堆積墳墓。
減法除法也是生活所需要的,美國影星利奧羅斯頓有句名言:“你身體很龐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春天來了,沉重的冬裝應該脫掉。休閑在家,西裝革履還用得著嗎?明天就要出門遠行了,不要什麽都帶上,輕裝會使你跑得更快,最先到達目的地。擅長做加法的荀子,同樣擅長做減法,他“日三省吾身”,去掉自身的汙濁,是“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的另一半。
生活是加與乘的藝術,同時也是減與除的藝術。假如你富了肥了,你不妨多做慈善,防奢瘦身;假如你升遷了位高了,你不妨以己為下,放低重心;假如你誌得了意滿了,你不妨謙遜、戒驕戒躁……人生加法乘法好做,減法除法難做,生活裏學會舍棄,不僅是養生之道,而且是一種境界。
偉人的生活算術運籌,遠遠超越常人,他們重物質生活的運籌,更重精神生活的運籌,英國費培根在《論人生》中告訴我們:“如果你把快樂分給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思想更深刻:“一個人好像一個分數,他們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的值越小。”精神生活的貧困是徹底的貧困,擴大人生觀內涵,豐富精神生活,去掉那些雜念與多餘,就能灑灑脫脫,快快活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