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為事,好推脫延宕到“明天”、“下一回”或“以後”。這是一種心理障礙。“今天不做,明天後悔”與其說是哲人的警誡,不如說是一事無成者血的教訓。誰都有成就一番事業的可能和機遇,就是因為事的心理障礙,使得有些人喪失了許多可能與機遇。
曾有兩個學生,其智力、基礎相差無幾,一個做事一絲不苟,學習認認真真,一個馬馬虎虎,寄希望於“以後”三年之後,一個考上了名牌大學,另一個卻名落孫山之後。孩子不懂事,大人何嚐不如此?在醫院裏碰到兩個病友,一個患惡性腫瘤,一個患良性腫瘤。患惡性腫瘤者知道自己擁有的時間不多,毅然離開醫院,利用剩下的一點點時間去履行生平夙願,去沙漠騎了一回駱駝,去天涯觀賞了一回日出,寫了一本自傳體小說《軌跡》。而良性腫瘤患者安心靜養,雖然也有許多想法,但總認為“來日方長”,日程一天天往後推移,什麽大事小事都不曾開筆。不同的心理導出了不同的結果。兩位後悔者的心障是:為天生的惰性所左右,安於現狀,做事沒有緊迫感。
“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幹事業當說幹就幹。而另一種“今天不做,明天後悔”者的心理障礙,是怕困難,講條件,理想、抱負、計劃因而遲遲不肯付諸行動。誰都在小時候讀過“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的故事。兩個和尚都想去南海朝觀音。富和尚常歎條件還不成熟,窮和尚背起佛像帶上一個化齋陶缽就上路。富和尚還在等條件成熟,窮和尚卻朝完觀音回到了故鄉。為事,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上。天天苦苦等待就不那麽可愛了,萬事俱備也有欠東風的時候,別把理想帶進墳墓。
真正想為事,要有緊迫感,要敢為人先,不畏艱苦,還要做到用心與堅持。為事草率,淺嚐輒止,沒有一個好心態,就是事業有成的另一種心理障礙。俄國著名導演米凱洛姆拍第五部電影時,請老師--著名電影藝術家艾森斯坦--給他一些忠告,老師告訴他,你即使是拍一雙靴子的鏡頭,也要拍到這樣的程度:萬一你明晚不幸發生了車禍,但這個鏡頭能陳列到博物館裏去。洛姆接受了老師的忠告,以這種態度拍好每一個鏡頭。他的這部以一雙靴子開頭的電影《脂肪球》,成了曆史上的精品,被收藏在世界上每一個電影博物館中。人世間有許多難事,看似難以辦成,但隻要全心身撲上去,懷著“告別演出”的心態去工作,大多可以辦成。
心理障礙總是那樣固執地全程陪伴在我們為事的過程中,心態稍不正常就會毀掉一個本可大有作為的人。無論做什麽事,都懷著“今天不做,明天後悔”的果決心態,把握住每一個機遇,就有可能成就每一件事。為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真正的上帝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