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教子絮語

  人類生生不息,教育子女之事也就代代傳承,無盡無了。教子並非易事,多少權威,在家中的頑童麵前威風掃地,造就人才的教師,有的人連自己的兒子都坐了班房。誰都愛子心切,於是教子方法常常不脛而走。花錢買經驗也在所不惜。前不久見有人到基層去傳授教子方法,大講如何教兒子考研、讀博,演講一場,收取高額酬金。書店裏還有許多類似的新書上了書架。這種父母的做法,使人想起方仲永的父親,借兒子的天資謀利。會不會教子,豈能以孩子是否考研、讀博為標準?除了碩士、博士的父母,天下的父母就都不會教子?

  孩子是“活寶”,不會有教育的固定模式與方法。王安石的父親主張嚴厲,聽一位臨川人說王安石號半山,是因為其父準備用半山竹子做教鞭,嚴教王安石。孟母教子,循循善誘,注重環境熏陶,為了讓孩子有個成長好環境,三次遷居,最後住到學舍近旁。林則徐教兒自立,他的名言是:兒子若如我,要錢做什麽?兒子不如我,要錢做什麽?

  中國現代三位文豪的母親,教子各有特色。胡適母親教子勝過“嚴父”,胡適小時喟歎,別家孩子是“嚴父慈母”,自家卻是“嚴父嚴母”。有一次病眼,眼睛火辣辣地痛,昏昏沉沉睡了去了,忽然感到眼睛舒服極了,睜眼一看,母親正用自己的舌頭舔他髒兮兮的眼睛。原來母親為他的眼病四處求治,當聽說舌頭舔易去眼病,她悄悄地給兒舔眼。這是一位疼兒子疼在心裏的典型母親。魯迅的母親讓兒從小幫家裏做事,魯迅從小出入於藥鋪、當鋪,使魯迅認識了舊社會的本質,決心在“鐵屋”裏呐喊。而茅盾的母親是“慈母型”的,十分寬容、慈善。

  善教的人,總是關注孩子的一生。多少父母在孩子當官之後,仍然不忘教育,要他們清正廉潔,為百姓做事。陶侃母親就是這樣的。陶侃做水利官,送給母親一罐糟魚,其母責備兒子說:“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我憂也。”當然,關注一生總得落實到具體事件上,適時教育。近讀《稼軒長短句》,發現辛棄疾有一首罵兒詞。詞序說他準備退休,但“犬子以田產未置”為由“止我”,辛棄疾於是“賦此罵之”。詞中用了八個典故詮釋“富貴”內涵和做人道理,指出富貴能給生活帶來種種好處,然而“富貴”畢竟也暗藏“危機”,為人當灑脫,“千年田換八百主”,衣食溫飽就應知足常樂,“一人口插幾張匙”。這番話不僅對他兒子有效益,對現代人也振聾發聵。

  《夢溪筆談》中也載有一個教子故事。將軍郭進,新建府第落成,大開筵席,不但請木工瓦匠參加宴會,而且讓木工瓦匠坐在自家子弟們的上首。有人問郭進:“你怎麽讓公子們跟匠人們坐在一起,而且還坐下首呢?”郭進指著匠人說:“他們是造房子的,應當坐上首。”又指著自家子弟說:“他們是賣房子的,下首也不該坐呀!”郭進將軍很有眼光,但他不善於教子,讓孩子養成了公子哥兒作風,光靠打一次預防針難以奏效,郭進死後不久,府第便落入他人之手,換主改姓了。在教子方麵,王安石也很失敗,他一改他父親的教子方法,容忍兒子的不規,幫兒子謀官,害了兒子,也使自己在朝廷裏威信掃地。

  教子的酸甜苦辣,是人人都要嚐的。人有喜甜、喜辣、喜酸、喜鹹,現代人又增加了喜香、喜脆、喜麻等等,教育要適合諸多口味,確實不是易事。好在可借鑒的人事,古今中外都很多,即使是教子考研、讀博,也有可以學習學習的一家之言,何樂而不為?何必花錢去聽那些父親傳授教兒子考研、教博的經驗之談呢?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