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縷
(1)人活著,是生命的外形展示,是物質轉換的曆程顯現。真正的生命價值存於對生命意義的覺醒,對生命本身局限的超越。教育的偉大就在喚起生命的覺醒,使生命擺脫物質流轉進程而進入超物質時空,使世界融入生命,人因此而活得光彩,活得美麗。
(2)為國為民辦學,遵循“三線法則”--
堅守底線:麵向全體,“一個都不能少”;
出擊中線:提高素質,普通變優秀;
攻克上線:培養頂尖人才。
(3)看守校長,兢兢業業,訂出許多條條框框,推行製度管人,把人管理得死死。
創業校長,輕輕鬆鬆,講民主,講平等自由,放開教師的手腳,激發他們的教育潛能,讓他們的生命閃射光華,學校因此而大放異彩。
管理不是約束,管理是解放。
(4)最差的學生需要最好的老師教,教好最差的學生是最好的老師。這樣一條不懂教育的人都懂的教育規律,卻常常被懂教育的管理者都弄反了,惜哉!
B縷
(5)教師是人師。人師者,一要記住人民,二要記住學生,三要記住自己。記住自己姓甚名誰,免生糊塗,忘了職責;記住學生,心無旁鶩;記住人民,不忘盡責盡忠,擔當起國家民族賦予的重任。
(6)師愛如何?母愛+父愛+教育科學。內含母親的慈善,父親的胸襟,再添以遵循教育科學,為學生奉獻一切。
(7)心地善良是教師的本份。如果有什麽事讓你發狠,不妨背誦一下陶行知先生的教誨:“你這糊塗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8)變臉是川劇中的藝術瑰寶。在教書育人中,教師卻不可是兩麵人、多麵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是教書育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育人音符。讓每一個音符都圍繞著主旋律跳動,隻有這樣,才能奏出美妙動人的教育協奏曲。
(9)充電加油,太好了,然而,向別人學習別丟失了自己。邯鄲學步,隻能一輩子趴在講台上。宏揚自己的傳統,教出自己的風格,有教學個性的教師,才是立得起來的教師。
C縷
(10)母親主其慈教,父親主其嚴教,嚴慈相濟,這是中國人的教育大智慧。打開曆史,閱讀名流偉才,你將發現,在群星璀燦的天空中,嚴慈相濟的教育光環熠熠生輝。
(11)無壓力便無教育。人才成長需要一定壓力。不同壓力造就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挑戰造就不同的人才。人才成長的向度往往取決於壓力的方向,教師切不可濫施壓力。
(12)民主平等與師道尊嚴,愛心教育與挫折教育,表揚與批評,壓力與零壓力,獎與罰,嚴與慈;還有講與練,精與詳,教與學,傳授與生成……教書育人有太多對立的東西。對立,對立,對立,有如一道道門檻,要邁過去,就必須學會組合和統一。將對立的東西組合與統一於教書育人工作中,這就是教書育人的藝術。
(13)學生的表現是教育的回音壁。你嚴厲失度,學生敬而遠之;你橫挑鼻子豎挑眼,學生誠惶誠恐;你喋喋不休,學生心煩意亂;你鬆鬆誇誇,學生懶懶散散;你敷衍塞責,學生不求甚解……如果你仁慈寬厚,虛心好學,言行堪稱表率,學生就會放聲高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14)用放大鏡看待學生的需求,用顯微鏡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望遠鏡眺望學生的未來,用反照鏡觀察自己,正衣冠,看得失。有益的鏡子要珍愛。但有色眼鏡千萬莫戴,這會使教師失去高尚、純淨與潔白。
D縷
(15)教書要善“化”:化繁為簡,化深為淺,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化得讓學生易懂、易學、易會。“教書”誰都會,“化書”不一定誰都會。善教與不善教,分水嶺就在一個“化”字。
(16)課本上的東西是無生命的,隻有當老師的靈魂附著之後才活起來。活起來的知識進入學生體內,會成為學生生命的構成,生命因此而豐富,閃射光彩。
(17)作家的本領是把生活變成文字,語文老師的本領是把文字變成生活。他們都在創作,都是靈魂工程師。生活變成文字,作家便大功告成了,文字變成生活,語文教師還不算完,還得教學生再把生活變成文字,融入生命。
(18)有人說“名師出高徒”,有人說“嚴師出高徒”,要出高徒先得讀懂你的學生。沒有讀懂學生,名師也好,嚴師也好,難出高徒。唯有讀懂學生,方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而有功。
(19)教學的真善美,這是先賢高懸的旗幟。何處可求?到科學中去尋求真,到道德中去尋求善,到藝術中去尋求美;科學、道德、藝術在教學中融合為一體,真善美也在其中了。
(20)創新創新,須創須新。創新不是喜新厭舊,不是嘩眾取寵,不是玩新名詞、玩陌生化、玩心跳。創新是追尋教學的科學化、現代化,追尋教學的高質、高效。
質量是創新的生存依據,效率是創新的勝利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