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提出教育必須由“應試教育”轉入素質教育軌道近十年了,有人還依戀“應試教育”,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實惠。讀罷《百花洲上百花開》,我們欣喜地看到:在素質教育麵前,“應試教育”的“實惠”已是捉襟見肘了。
“應試教育”的所謂實惠,隻是統考之後成績佼佼者躊躇滿誌,外行傳媒鼓噪,外行領導表彰,譽為“狀元”,贏來不明真相者尊崇,然後分得一點獎賞而已。分數背後的酸甜苦辣,方方麵麵又有誰知誰曉?請看百小,沒有加班加點疲勞作戰的煩惱,沒有“一分否決”以偏概全的遺憾,無分數排隊的尷尬,無站到學生對立麵去的危險,教師由辛勞型變為智能型,按教育規律教書育人,有為師之樂而無為師之苦,自我價值得以實現。至於福利,“小步走,走不斷”。這豈非真正的實惠?
教師實惠,學生更實惠。應試教育施恩少數人,素質教育惠及全體。百小千餘名學生文明養成率96%,學科及格率99%,優秀率66%,體育達標率100%,小能人10%。老師們“愛學生更愛差生”。
學校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放在首位。80年代初,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合巴黎,記者們詢問他們最得益於哪所大學、哪個研究所。得到的回答是“幼兒園”,因為在幼兒園養成了良好習慣,學會了怎樣做人。在這裏,偉人們無疑指點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學校,可以成為偉人的搖籃!
今天,我們有必要反思傳統的“應試教育”。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不是靠少數人有多大學問,而是靠全體國民具有的綜合素質。英國有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一位也沒有,二戰後日本短期內趕超英國,這其中國民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21世紀國際競爭將空前激烈,競爭的實質是國民素質高下的比試。隻有素質教育能使國家立於不敗之地。願百小“一串紅”紅遍神州,讓國家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