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教學現象值得重視:優生隊伍難以穩定。許多原來的優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變得平庸起來,以致“泯然眾人矣”。優生隊伍不穩定的原因,“高原現象”值得深思。學習如爬山,有些人攀上一定高度後,好像到達了一個高原似的平台,以後再也無法登上新的高度。這樣的優生,隻好無奈地成為“昨日黃花”。
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固然要看其整體素質,但是有沒有尖子、尖子的數量及尖的程度也不可忽視。如果出了十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誰敢說這所學校教學質量低?保持並增加優生數量,是提高教學質量所必需的,何況“一馬當先,萬馬奔騰”,優生的帶頭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作為教師,應科學地引導優生克服“高原現象”,使其在精神狀態,心理、思維、學習等方麵繼續保持登高的態勢。
引導學生克服高原現象,首先要從實際出發,調查,分析產生高原現象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根治的方法。產生高原現象的原因,一般來自三個方麵:1、主體的自滿自足,固步自封,不求上進;2、基礎不紮實,知識麵太窄,因而發展也有限;3、教學呆板,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其他如好高騖遠、喪失信心等等,也會引出停滯不前的結果。
對於優生,教師應時刻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增加其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堅持到底的內驅力。沒有遠大理想,學習目的不明確,隻憑三分鍾熱度為近期目標去爭先,肯定難以保持優生的“優”。擴大知識麵,加固基礎,是使優生克服高原現象的又一重要方麵。宏偉建築其高度與基礎麵積、牢固度是成正比的。隻顧增加優生壓力,把他們置於題海之中,名之曰“扶尖”,不教他們學會求知、多接觸課外,不讓他們參加知識實踐、社會實踐,結果與希望背道而馳,無論下多少功夫,到頭來尖子不再尖了。要讓尖子越來越尖,就必須擴大知識麵,加固基礎。創造教育,對於優生更是必要。教給優生們創造思維方法,訓練思維的獨特性、流暢性、敏捷性、以及廣度、深度,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讓他們頭腦少些條條框框,多些靈活機智,少些刻板陳腐,多些創新求異,意識新、方法新,當然也就步履新了,每天都有新進步、新高度,談何“高原現象”?
引導優生克服高原現象,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不要以為搞素質教育就不要尖子,國家要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提高民族的整體素質,也需要搞尖端科學、技術的頂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