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機智很重要,可以說是課堂教學的藝術之一。有位政治老師上法律常識課,一位很“皮”的學生忽然問:“老師,強奸怎麽判?”這位女老師很鎮定地走到這位學生麵前,故意放低聲音問:“你家出事啦?是你爸還是你媽?是你哥哥還是你姐姐?”課堂裏哄然大笑,這位“皮”學生滿臉通紅,無地自容。我佩服這位老師機智,大腦聰明靈活,迅速平息了事態,但仔細想想,覺得老師少了點什麽,頗有不是味道的感覺。
學生的“皮”應該教育,課堂教學的內容、方向、節奏應該在教師的控製之下。然而,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學生是內心世界豐富複雜的人,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需要教師引領的人,課堂裏,學生與教師是完全平等的人,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節外生枝在所難免。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在於“撥亂反正”,更要“引邪歸正”,使得課程在動態中生成,提高學生素質,這樣便要機智,更要智慧了。
智慧是聰明才幹,是認識事物和應用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新課標,課堂應該是開放性的,學生的學習是參與式的,教師不可扼殺學生的好奇心與衝動,不可磨滅學生探究世界的熱情。真正的對話或教學發生在師生雙方自由的探究與自發討論中,發生在師生雙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應、相互碰撞中,雙方認知世界的真正融合。萬一學生“皮”,“節外生枝”了,讓老師尷尬了,光是憑機智應對事態變化是不夠的,而應該運用知識經驗去解決問題,叫智慧化解矛盾,變廢為寶,讓課堂放射光彩。
運用智慧處理解決問題,變廢為寶,使問題化解為課程生成的事例很多。在法律常識課裏,學生質疑“強奸怎麽判”,其實也在“法律常識”的範圍之內,如果教師頭腦冷靜,情緒穩定,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完全可以將問題轉化的課程生成。對學生進行一次生動的法律常識教育和防止青少年性犯罪的生動教育。不過,運用智慧解決問題,需要教師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需要膽略與才幹,不是靈機一動迅速平息事態那簡單、便捷的。
我想,我們應當將推崇教學機智轉而推崇教學智慧,在教學中不管怎樣的風風雨雨,我們都能給那些要成長、要發展的孩子們從根上輸給養份,讓他們開出一樣的紅花,結出一樣的碩果,這是教師的任務,也是最珍貴的教師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