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才
中午11點半,正準備開飯,接到延安來的電話:
“打開電視!中央3台。”
“咋啦?”
“快開吧,打開就知道了。”
噢,是二妮,王二妮。
寬敞的演播大廳,“王二妮民歌演唱音樂會”看似已進入高潮,觀眾席歡呼迭起,氣氛興奮熱烈。
舞台上的二妮,漂亮多了。一對坦蕩的大眼睛,經過化妝,睫毛顯得長了,顧盼之際平添幾分嫵媚。那條粗壯的大辮子從右肩繞過,隨隨便便搭在胸前,散披的劉海漫不經意垂到額頭,加上一身綠底紅花式樣時尚的短袖褲褂,使這丫頭一下子變得更俊俏,更大方,更顯成熟了。
自然,那微微上翹略顯調皮的鼻頭,那輕輕咧開憨態可掬的嘴巴,那臉上總不消失的天真笑意不會改變。樸實的鄉音、清晰的口齒以及與主持人機敏得體的應答也一如從前。而純樸自然的演唱則明顯比以往老練得多也自信得多。《趕牲靈》《走西口》《繡荷包》《東方紅》《翻身道情》……十幾個曲子唱下來,沒一處閃失,每一曲都引爆全場。歌是老的,清亮甜潤的嗓音和嫻熟自如的發揮,張弛有度的節奏把握和充沛豐饒的情感投入,凸顯的則完全是她自己的風格。她和京劇名家孟廣祿合演的《白毛女》選段,肥厚的棉襖棉褲,地道的村姑模樣,活靈活現地把喜兒漫天風雪中“等待爹爹快回來”的著急、“見到爹爹心歡喜”的親昵、紮上紅頭繩的歡欣嬌羞,表現得細膩入微、惟妙惟肖。在觀眾如癡如醉的喝彩聲中,我看見王昆老師這位70年前最早飾演喜兒的著名藝術家,始終專注地審度著舞台上的一招一式,目光滿含由衷的讚許和親切的愛意。
這女子亮格哇哇一副好嗓子,天生唱歌的料!在陝北,常能聽到老鄉們這樣誇獎二妮。我自然是讚同的。但有時一想,又覺得並不盡然,似乎還少點什麽。
最早見到二妮,是十多年以前,我剛到北京的時候。一次,幾位老鄉在亮馬河附近的五洲火鍋城小聚,酒酣耳熱,有人提議應由哪位吼幾聲信天遊,給大家助興。推來推去,沒人應承,有的勉強來幾句,不是忘詞,就是跑調,終不成歡。一旁的飯店老板李天北於是走過來說,要聽陝北民歌,有兩位安塞來的歌手,蠻專業的,要不給咱請來?眾人立即叫好。
20分鍾後,歌手如約而至。一位是小夥子,姓李,白羊肚手巾紅腰帶,伴奏,也能唱。另一位便是二妮,半袖的藍花粉衫,衣服質地一般,但很合身。這女孩看去也就十來歲,性格活潑,舉止得體,她向大家問過好,寒暄了幾句鄉情,便隨著電子琴的伴奏亮開歌喉。一曲如泣如訴的《蘭花花》和一曲如怨如慕的《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立刻把大家鎮住了,周圍的嘈雜戛然而止。人們紛紛離開飯桌圍攏過來,偌大的餐廳變成了臨時演播廳,四麵八方回響的盡是二妮甜美的歌聲。
真不知道如何形容那歌聲。“響遏行雲”太濫,“餘音繞梁”過俗,“鳳鳴高岡”嫌虛,搜盡枯腸,唯“天籟”二字差可近之。陝北是民歌的海洋,一年四季,滿山遍窪,隨時隨地能聽到“不斷頭”的信天遊,而像這樣清脆悠揚、蕩氣回腸、有巨大穿透力震撼力的演唱,還真不多見。聽她的歌,嘹亮處,你會想到塞北大漠平沙莽莽的開闊,高原晴空白雲悠悠的遼遠;婉轉處,你會想到山間溪流跌入澗底的清響,雨中燕子穿飛柳蔭的歡快;深沉處,你會想到嘉嶺山頭千年寶塔的雄渾,清涼寺裏萬古鍾磬的蒼涼;輕盈處,你會想到微風搖動樹梢的羞怯,月光鋪灑大地的溫柔。那聲音的確是快活的、靈動的,有生命、有色彩、有滋味的。有蕎麥花盛開的燦爛,有紅高粱熟透的熱烈,有土窯洞裏天長日久的質樸,有母親衣襟上夢中猶在的乳香。有雞叫狗咬的生動,煙熏火燎的踏實,要死要活的浪漫。有自然的精魂,生活的原色,人性的本真,命運的斑痕。
讓我驚異的,是這女孩子的膽量。小小年紀,遠離父母,闖蕩京城,這在我對陝北的鄉村記憶中,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且不說離鄉遠走,在早年,誰家女孩子隻身一人去縣城趕個集,也常讓家長不放心,而人稠廣眾之下拋頭露麵說說笑笑甚至被認為是有失體麵的事情。見我如是絮叨,同座的老鄉提醒說,那還是你落後了,不看而今進城的農民有多少?兩億!老板李天北也插話:這娃膽頭子大,也能受罪(吃苦),上進。天北是靖邊人,離二妮老家不遠,他介紹說,別看她在山溝溝長大,從小愛唱愛跳,逢年過節,常隨秧歌隊走鄉串村,後來招到陝北民間藝術團,憑一股頑強的勇氣和韌勁,先後奪得十多項地區和省級大獎,很不簡單,想來還真讓人佩服。
一株迎風綻放芬芳幽遠的山丹丹!回家路上,腦海裏不時閃現這種隨處落地生根,生命力極強,其枝舒展,其花豔麗,深受民間喜愛的山野植物的動人風姿。
再看到二妮,是在中央電視台的“星光大道”上。那場群雄奮爭的角逐,她從周賽、月賽一路衝殺到總決賽,終因強手如林,未能獲得預期名次,令不少觀眾為她惋惜、抱屈。出乎意料的,是這孩子在挫折麵前表現的那份堅強、那份淡定,她向觀眾和評委感謝說,我帶著我自己和家鄉父老的願望來到這裏,雖然比賽失利,但那麽多的專家前輩給了寶貴的指點,那麽多人支持我喜歡我的歌,我能給祖輩和鄉親交代了,名次,真的不很重要。言辭懇切,讓人感動。主持人畢福劍說她雖敗猶榮,屬無冕之王,固然出於安慰,但也確實反映了觀眾的心聲,立即贏得如雷掌聲。
再後來,夢想劇場,春節晚會,各種紀念性演出與全國性比賽,通過電視轉播,經常看到二妮的身影,作為老鄉,自然為她高興,與人談起,也頗有幾分自豪。
那天的專場音樂會,一直轉播到下午1點。主持人介紹,最近一年,是王二妮成長道路上很不平凡的時段,她拜歌壇前輩王昆為師,被收為門下弟子;與中國歌劇舞劇院簽約,成為專業演員;出版首張民歌專輯;舉辦首場個人音樂會。四喜臨門,好音頻傳。純樸如昔的二妮,則以一曲一往情深的《愛陝北》,答謝社會的關愛,抒發自己的心跡:
一方土,一方水,養育了我祖輩。山丹丹,紅豔豔,開得是那樣美。信天遊,唱不完,黃土地情和愛。東方紅,紅滿天,萬裏春風吹……我用我的歌聲唱陝北,唱不完家鄉的山和水。寶塔放光輝,腰鼓敲得像春雷,光芒萬丈照陝北。啊陝北,我愛陝北!
好一個“用我的歌聲唱陝北”!好一個知情知理的王二妮!“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當此滿身榮耀讚譽盈耳之時,難得你如此明白,如此清醒,懂得從哪裏來,到何處去。聽你真心實意的表達,我禁不住想對你說:
唱吧,二妮。父母給了你好嗓子,生活給了你矯健的翅膀,社會給了你大顯身手的舞台,天高地闊,前程無限。切莫留戀眼前風景,趁著這風和日麗的大好時光,朝著更高遠的目標,銳意精進,振羽奮飛吧。
唱吧,二妮。莫道上山便無難,一山放過一山攔。學無止境,藝途多艱,要緊的是堅定信念,堅守誌向,不為名利所累,不為迷津所惑,永遠懷著感恩之心,以你充滿泥土味和真情實感的演唱,回報養育你的黃土地和愛你的廣大觀眾。
唱吧,二妮。牢記家鄉父老的囑托與期待。牢記王昆老師給你的二尺紅頭繩,一件土布褂。牢記她親切而真誠的叮嚀:不要盲目追求所謂“國際化”,永遠記住,唱民歌,要有自己的特點,要有味道……
唱吧,二妮!
選自《人民日報》2012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