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章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師

  一)蹲下來,慢慢和孩子溝通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說過,“給我一打健全的兒童,更給我一個特殊的環境,我可以運用特殊的方法,把他們加以任意改變,或者使他們成為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家,或者使他們成為乞丐和盜賊。”此話雖然過於極端,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 在美國,有兩個繁衍了八代子孫的家族。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學家嘉納塞·愛德華。他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並且把這個家教代代相傳,其結果是,在他的八代子孫中共出了1位副總統,1位外交官,13位大學院長,103位大學教授,60位醫生、20多個議員,可謂人才濟濟。在這兩個世紀中,整個家族中的成員信譽良好,沒有一人被關起來,被捕起來,更沒有被判刑的。

  另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紐約州的馬克斯·菜克,他本人是個臭名昭著的賭棍,而且大量酗酒,也是個有名的酒鬼,家裏開設賭館。他對子女的教育不聞不問,任其生長,其結果是在他們八代子孫中竟然出現了7個殺人犯,65個盜竊犯,324個乞丐,因狂飲夭亡或成為殘廢者的多達400多人。

  通過兩個家族的八代發家史這個極端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響,將會直接關係到子女人生觀的形成。

  記得曾經和幾個久未謀麵的朋友就餐,大家都帶著孩子,一起吃飯,其中有個朋友的孩子,非常調皮,每次見到上菜的時候,都先搶到自己碗裏,這樣幾次後,他的爸爸有些看不下去了,當真眾人的麵就開始訓斥孩子:

  “你這樣做非常不好,要是再這樣,下次我就不帶你來了。”

  孩子很不高興,過一會,又上菜,孩子照樣搶,結果,父親更大聲音訓斥孩子,孩子一氣之下,扭頭就跑,這頓飯吃得自然都很尷尬。

  這個年輕的父親看見孩子出去後,對朋友說:“哎,他經常不聽話,調皮,總是給我惹是生非,叫我頭疼。”

  這個父親本意是希望孩子在外麵講究禮貌,謙讓,什麽事都做的很完美,給他掙足麵子,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孩子是家長的縮影,平時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給孩子做了榜樣,很難想象有教養的父親會教出一個粗魯的孩子,也很難想象,粗魯的父親會教出有教養的孩子。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多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行為和舉止對孩子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另外,這個朋友教育孩子選擇的時機也有問題,在餐桌前訓斥孩子,對孩子腸胃不好。容易降低孩子的食欲,引起厭食,甚至引起孩子的胃病;還會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如果家長過於嘮叨,會搞得孩子心情煩躁,久而久之就關閉了和家長溝通的窗口。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家長在人前教訓自己的孩子,批評並指責其缺點和問題,這是不理解,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現。不要看孩子小,他們也非常有自尊心。在人前被訓斥,會使孩子感到自己在他人麵前失掉了榮譽,自尊和尊嚴,從而產生孤獨,挫敗和抑鬱的心理,甚至會產生“大家都不喜歡我”的心理錯覺,對於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的孩子來說,不僅嚴重挫傷了他的自尊心,容易使他產生自卑感,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且父母也將得不到孩子的尊重。長此以往,會給孩子心理和行為發展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

  家長要知道,人前訓子,就等於出孩子的醜,而出人的醜是一種攻擊性的行為,而且直接指向人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羞恥心。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謹慎在人前訓子,要知道人前訓子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會產生抵觸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但在心裏也不會接受。

  人前訓子還會引發孩子的逆反性情緒反應和行為。有的孩子會當麵頂撞父母;有的會一言不發,以示反抗;有的會對父母產生敵視,在以後的教育中與父母對著幹,不管家長說什麽都聽不進去,我行我素,繼續做父母不喜歡的事。

  正確的辦法應該是家長在平時做好榜樣,用自己的言行告訴孩子應該怎麽做。比如說謙讓老人,長輩。孩子犯錯誤是他成長的源泉,他現在犯的錯誤越多,以後犯的錯誤就越少。

  所以,當孩子無意間犯下錯誤,或是調皮有不當行為的時候,家長要知道,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認識錯誤並改正錯誤,而不是讓孩子無地自容,也不是叫孩子產生抗拒的心理。

  在公共場合,隻要不是必須立即製止的錯誤,還是要給孩子留足麵子,麵對孩子的錯誤,家長要冷靜,不批評,不責備,不評價,在合適的時間,過後換個機會,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單獨和孩子溝通,用溫和的語言進行教育,用商量的語氣告訴孩子什麽是好,什麽是不好。

  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在人前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麵子,這不是一句簡單說一下就是尊重做到的,而是從與孩子相處的每一件事中慢慢體現的。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生命,和成人一樣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孩子從父母那裏感受到尊重,學會尊重,才能更好地尊重父母和他人。在成人的觀念裏麵,孩子沒有重要的事情,常會聽到“小孩子,他們有什麽重要的事呀,整天就知道吃和玩。”這樣不負責任的評價,完全沒有把孩子作為不同於成人的個體來看待。

  尊重孩子,就應該做到蹲下來和孩子講話,與孩子商量事情,不幹預或隨意打斷孩子的思考,不體罰孩子。隻有讓孩子體會到他的權力受到了尊重,我們的孩子才能無拘無束地生活、學習,才能對周圍環境與人放心,而這正是他安全感形成的最佳營養品。

  在國外的時候,發現孩子很多家長都對孩子采用鼓勵的態度,他們和孩子談話的時候,很注重眼光和孩子平視。

  孩子的朋友,托尼的家長每次在班車點送孩子的時候,都會見到托尼的家長,她每天早上送托尼上班車的時候,都蹲下來,和托尼說話,心平氣和地交代托尼要做的事。

  有一次,我邀請托尼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出去玩,本來以為托尼媽媽會直接答應,但她卻沒有,而是先蹲下來問托尼,“孩子,你的同學邀請你了,你願意和他一起出去玩嗎?”

  “願意,非常開心。”托尼滿口答應。

  這個時候,托尼的媽媽才接受了我的邀請。後來,我發現孩子同學的很多家長也非常注意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我問托尼媽媽,為什麽每次都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她說,她的父母從小就是這樣對待她的,所以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托尼媽媽說:“我認為,孩子也是獨立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們矮一些,我們就應該蹲下來,與孩子在同一個高度上,與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談話,這樣才能尊重孩子,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後來,我問我的鄰居美籍華裔王夫人,她給我講了一個《蹲下來和孩子講話》的故事,叫我非常有啟發。

  在聖誕節的晚上,媽媽帶著5歲的女兒去參加派對。熱鬧的場麵,豐富的美食,還有聖誕老人送的禮物……媽媽興高采烈地和朋友們打著招呼,她以為女兒也會很開心。但女兒幾次想哭,開始還忍著,多次之後,女兒終於坐到地上大哭,鞋子也甩掉了。

  媽媽氣憤地把女兒從地上拖起來,訓斥之後,蹲下來給孩子穿鞋子。在蹲下來的那一刹那,媽媽驚呆了:她的眼前晃動著的全是大腿,而不是自己剛才看到的笑臉,美食和鮮花。她明白了女兒為什麽不高興,她蹲下來的高度正是女兒的身高。

  原來,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不僅僅隔著歲月的距離,還有身高的區別,家長隻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才能給以童年的視角,去看孩子的世界,就多了理解和尊重。如果家長不換種思維,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問題,俯視著孩子們,對他們高喊過來,我告訴你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的時候,孩子們會有多麽的緊張和恐懼啊。

  可惜,有很多年輕的家長沒有注意到這些,我們經常會看見年輕的父母大聲地訓斥著幼小的孩子,家長們高高地站著,滿臉憤怒,孩子羞愧地低著頭,不敢仰視家長,他的內心肯定會受到傷害。

  遇見這樣的家長,我真想過去告訴他們,不要用這種態度訓斥孩子,你想到給孩子帶來的痛苦嗎?教育孩子應該用潤物細無聲的方法,家長可以輕聲細語地耐心說服教育,而不是以傷害孩子的心理為代價的大聲嗬斥。

  如果家長不注意教育方式,很可能會教育出問題孩子。每個問題孩子背後都至少有一個問題家長。家長的方法不對,會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影響。

  出現問題的孩子十有八九是家長和家庭都有問題的:父母之間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家裏硝煙彌漫,戰火不斷,孩子在家庭戰爭頻繁的狀態下長大,被放棄不管。還有的是隔代撫養的孩子,父母工作忙,爺爺奶奶嬌慣無比,被溺愛的失去了分寸,成了被家長過度保護下長大的孩子。還有一些是暴發戶,父母突然之間暴富,手裏有了大量的財富,但精神依舊貧困,認為錢是萬能的,自己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傳染給孩子。

  記得給一個班的學生上課,遇見一個非常活躍的男生,總是在不停地說話,或者偷偷看手機,總之一直不安分。下課的時候,我和班主任談起這個孩子。班主任很無奈地說,這是個問題孩子,上課從來多不認真聽講,總是說話,找同學的麻煩,甚至還和任課老師頂嘴。為了幫助他,老師專門找他家長談話,但家長不但不和老師合作,還認為老師找孩子的麻煩。

  後來,這個孩子又和同學打架,臉上被人挖破了,班主任隻好再次把家長叫來,家長得到通知後立刻趕到學校。他的情緒非常激動,他認為自己的孩子老實,肯定是被其他孩子欺負了。然後又埋怨老師管理粗暴,不會教育孩子。總之,錯都是人家的,自己孩子什麽事也沒有。

  等著老師把當時的情況介紹完,他又改口說,平時很忙,孩子跟著他媽媽,老婆不會教孩子,真沒用,好好一個孩子被她帶壞了。再問他平時都忙什麽,他隻好說,家裏出了一些問題,兩個人經常打架,現在正在鬧分居,孩子跟著媽媽住。看得出,他對兒子還是很有感情的,雖然心情不好的時候,拿孩子出氣,但心情好的時候,又會滿足兒子一切合理與不合理的要求,正是由於他教育不當,造成了孩子極端的性格。

  我正好坐在旁邊,問他知道什麽是養不教,父之過嗎?他愣了半天,有些不好意思。

  我又說,孩子平時有很多問題,原來根源在於家庭,作為家長,不及時的了解孩子的情況,不管孩子,出了問題都推到別人的身上,這樣做是個稱職的家長嗎?

  現在由於家庭的變故,孩子受到心理上的困擾,使他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了,變得焦慮不安,經常感到孤立無助,所以,表現也不合常理。如果家長再不管不問,或者粗暴幹涉,反而會增強這種心理。最終將導致問題更加嚴重,直到不可救藥。

  好在這個父親,最終還能認識到孩子遇見的各種問題主要來自於家庭,是自己對孩子的疏於管理,沒有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良好的環境。也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也知道了作為父親應該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表示以後再也不用粗暴的打罵對待孩子。回到家後,要和孩子的媽媽好好溝通,重新調整好關係,不因為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他希望能夠和班主任及時溝通,多關心孩子的成長。

  最終由於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他不再因為過度保護自己而變得敏感,也不再好鬥,漸漸地能融入到班級來了。

  由此可見,正是因為問題父母,最終才會有問題孩子,作為家長一定要多從自己找原因,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努力多學習,不再做問題家長。

  二)不要把孩子心中的鑽石丟掉

  鄰居的孩子是個非常調皮的熊孩子,經常幹一些叫人莫名其妙的事,家裏的鬧鍾剛買沒有多久就不走了,開始鄰居還莫名其妙,後來發現原來鬧鍾裏麵的零件都不全了,不用問,這個肯定是家裏的熊孩子的傑作,為此,鄰居訓斥他一頓。

  朋友送了一個電動小轎車,孩子玩得很開心,想知道電動汽車為什麽按下開關就行動自如,於是,趁人不注意把遙控打開,拆開裏麵的零件,結果自然是有幾個零件裝不上去,鄰居費了很大勁,才把遙控小車修好。他的玩具沒有幾件是完整的,因為他喜歡用各種辦法打開玩具,看看裏麵到底是怎麽回事。

  鄰居看見家裏的玩具被肢解掉,被拆開時,有些心疼,於是,他經常對他孩子說:“你知道你的錯誤吧,你這種行為完全是破壞,你從來都不知道珍惜家裏的東西,真是敗家子,你是不是故意和爸爸對著幹?告訴你,下次你的手再這麽賤,就揍你。”

  聽了這話,孩子老實一段時間,但沒多久又開始進行家長眼中的破壞活動了。

  “你說我家孩子為什麽就不能像別人家孩子那樣,知道愛護家裏的玩具?”鄰居非常頭疼。

  “你的心情,我很理解,但你就沒有從另外的角度考慮問題,換一個角度來看,你就會發現孩子這麽做,其實,也是一種探索和學習。”

  “什麽,破壞玩具也是探索和學習?”鄰居對我的觀點非常吃驚。

  是啊,孩子破壞玩具也是在玩玩具,隻不過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沒有按照常規出牌而已,他不按照正常的思路去玩,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玩。從成人的角度來看,孩子在搞破壞玩具,可在孩子心裏並不是故意要破壞他們的。

  在孩子眼裏,孩子對這些玩具非常感興趣,想研究一下。比如說孩子看見收音機會發出聲音,心裏就懷疑,是不是裏麵住著一個會說話的小人,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不得不去做,孩子為了看見那個會說話的小人,就會把收音機拆開,這是孩子的一種積極的探索活動。

  孩子破壞玩具對其成長有著有利的方麵,因為孩子在破壞玩具的過程中,大腦處在興奮狀態,腦細胞非常活躍,他不知道會有什麽新奇的發現,所有的信息會在那一刻重新排列組合,這正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關鍵時刻,也是其創造力的體現,孩子喜歡研究,喜歡探索,他們正是通過破壞,了解事物內部結構,增加感性認識的必經之路。

  家長們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也不會對他們的暴力活動大驚小怪。有心的家長,完全可以利用這個階段,鼓勵孩子們打破物品表層,滲透入了解內部構造,在滿足孩子們需求的同時,也許可以啟發孩子的天賦。很多家長都有過小時候對喜愛玩具愛不釋手的經曆,也有過拆開鍾表,收音機後,才知道裏麵結構的經曆。

  作為家長,遇見這樣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孩子,不但不應該訓斥,還應該鼓勵。因為孩子具有獨立的探索精神,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雖然他很多想法叫大人看起來都不現實,但卻會給人一種觀察問題的新角度。

  記得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在科學課上講了孵小雞的故事,孩子深受啟發,他突然感到原來雞蛋竟然可以變成小雞,於是便開始進行了這項科學活動,他執著地認為在某一天,他會孵化出一隻小雞。

  孩子是個實幹家,他不想一般孩子那樣,僅僅停在動腦上,他開始了計劃的實施工作,當然中間遇到了很多阻力,他也不放棄。那段時間,他沒事的時候,就把雞蛋放到溫暖的地方,涼台上,被子裏,大衣櫥裏,抽屜裏,總之,雞蛋經常被孩子放到莫名其妙的地方。

  孩子爸爸認為他腦子有問題,所以做出這樣可笑的事,為了製止孩子的幼稚行為,他一本正經地告訴孩子雞蛋孵化小雞的條件和原理,但孩子卻似懂非懂,好像明白了,又好像不明白。

  “不管你明白還是不明白,反正你是孵化不出小雞的,以後,你就不要再藏雞蛋了吧。”

  “知道了。”孩子回答得很幹脆,但沒有多久他還是繼續進行。

  我也感到該給他談話了,但卻沒有禁止他孵小雞的念頭,雞蛋隨處可見,但想著用雞蛋去孵化小雞的孩子卻不多見。要是禁止孩子的話,就會壓製孩子的創造性,而創造性正是孩子最寶貴的天性,應該受到保護和鼓勵。

  記得全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也是直接就坐到雞蛋上孵小雞,雖然愛迪生被老師給請回家去了,但他的媽媽卻一如既往地支持他,認為孩子是優秀的,隻不過學校的教育不適合他的發展。

  所有的家長都期待孩子有著超人的智慧,但當孩子不按照常規出牌,真正的表現出這些智慧的時候,我們大人卻沒有足夠的能力發現他們,以為那些智慧隻不過都是孩子的胡思亂想,害怕麻煩而把孩子的創造性給壓製了。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是家長最重要的工作。

  所以和孩子談話必須保護他探索的積極性不被打擊。於是我問孩子,“你忙活了這麽長時間到底孵化出了幾隻小雞?”

  他說:“你們總是把我快孵化出來的雞蛋放回冰箱,那裏這麽冷,怎麽可能孵化出小雞來?”

  “那你說在什麽條件下,才有可能孵化出小雞?”

  “我感覺在被子裏,或者在溫暖的陽台上都差不多。”

  “那裏的溫度也不夠的,要知道,孵小雞的正確溫度是38℃~39℃。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胚胎的發育。如高於正常溫度,小雞就會出殼早,不易成活。如低於正常溫度,小雞就會孵不出來。”

  “要不然的話,以後我可以把雞蛋放到爐子上麵蒸。”

  麵對孩子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我非常開心,他開始用自己的大腦去觀察和理解事務了,不再盲從。

  “那雞蛋不就熟了?就變成你經常吃的煮雞蛋了。”

  “哎。”他長歎一口氣,不過緊接著又想出好辦法,接著高興起來。

  “我們可以像養雞場那樣,買來個孵化小雞的機器,那麽我們家裏就會有很多小雞了。”

  “家裏麵有那麽多小雞,我們住到那?”

  “會有辦法的。”這是他的回答,當然,至於是什麽辦法,就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說完他就忙別的去了,孩子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不長,興奮點一會兒就轉移了。

  每次我和孩子談完話,就感覺收獲很多,我發現,孩子其實很了不起,他們天生就是科學家,他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來到世界,睜大眼睛,到處發現問題,尋找答案,能注意到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並且執著地努力,孩子的探索精神可嘉,家長應該鼓勵他繼續探索更多未知的事物,叫他努力地思考,自己尋找答案,雖然很多時候,孩子的答案不正確,但也是他認真思考的結果。

  其實家長完全可以鼓勵孩子的各種看起來和成人不一樣的想法,用欣賞的眼光,看著孩子那些異想天開的念頭,陪著孩子慢慢地長大。

  雖然孩子的奇思怪想給生活帶來不少的麻煩,但也叫人樂在其中。

  每次給孩子洗衣服,我都要仔細地檢查孩子的口袋,因為在他的口袋裏,總能發現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說幾片葉子,一堆沙子,一堆粉筆,或者他自己畫的圖畫,孩子的興趣非常廣泛,經常對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感興趣。

  有一段時間,發現他口袋裏裝滿的是石頭,這些都是很普通的小石子,像泥土一樣隨處可見,孩子的衣服被這些小石子搞得很髒,原來他的興奮點又轉移到了石頭上。

  “請問你把這麽多石頭放在口袋裏幹什麽?”一邊說,一邊把孩子兜裏的石頭扔掉。

  “幹嘛扔掉?這是我千辛萬苦找來的。”孩子趕緊又撿起來。

  “找什麽不行,偏偏找這麽多石頭,太髒了。”

  “沒看見我正在研究石頭嗎?”

  “但你不能把衣服給弄髒,你知道洗一次衣服有多不容易。”

  “你知道石頭的作用是什麽嗎?”

  “地球人都知道,用在建築工地上,可以蓋房子,用在道路施工上,就會鋪成馬路。”

  “是嗎?”

  “當然,這些石頭和水泥,沙子攪在一起,最終變成了建築物,我們住的樓房就是這樣蓋成的。”

  “那我有了足夠的石子,就可以蓋個不錯的樓房。”

  “理論上是這樣的。”我笑了,孩子對石頭很有興趣,走在路上,不去注意精彩的事,卻對普通的石子愛不釋手。在大人眼裏一錢不值的東西,在孩子的眼睛裏,卻價值萬貫。

  他不僅平時喜歡石子,每到一個地方,還要尋找很多稀奇古怪的石頭。寒假時候,帶孩子從北方去海南度假。下了飛機,他就被南國風光所迷醉,藍天,白雲,高大的椰子樹,棕櫚樹,還有藍色的大海,叫他應接不暇,但他的興奮點還沒有離開石頭。

  在海邊,孩子一眼就看見一塊非常奇特的石頭,它是白色的,有巴掌那麽大,扁扁的,一麵非常光滑,另外一麵有很多花紋。孩子就像看見了百年不遇的寶貝一樣,接著拿起石頭仔細觀察。

  “我要把這塊石頭帶到學校裏,給同學們看。”

  “不要,我已經買了很多紀念品,這塊石頭太沉,咱們行李沒有地方放了。”

  “我一定要帶走它。”

  “我們扛不動怎麽辦?”

  “沒事,我會抗走所有的行李。”

  “好吧。”看著孩子對石頭的興趣那麽大,有些心軟,我發現還沒有真正地了解眼前這個滿腦子都是奇思怪想的孩子,但我還算是尊重他,最終答應了他的要求。

  但他得寸進尺,每當我們到了一處海灘,他就撿很多石頭,到收拾行李的時候,發現他撿的不止一塊石頭,而是一堆,一堆石頭的重量是什麽概念?最要命的是要肩挑手抗帶回萬裏之外,難道花費數萬的目的是跑到海南進行關於石頭的科學考察?

  “這些都帶走嗎?”

  “是啊,不同地方的石頭肯定不一樣。”態度很堅決。

  “咱們能不能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石頭帶回去?別忘了,我們還要買很多好吃的東西,還要買紀念品。”

  “還是帶回去吧。”

  “好吧。”

  當我們坐上返程飛機時,同行的旅客都在炫耀帶了多少海南特產,帶了多少免稅產品,回去分發給朋友,家人,隻有我們娘倆屬於另類,除了石頭,幾乎沒有帶什麽。

  回到家裏,人們問我從海南帶回來什麽寶貝?

  “石頭,海邊神奇的石頭。”孩子驕傲地回答。

  “什麽?”大人們都很吃驚,從萬裏之外帶一些不值錢的石頭,真是叫人莫名其妙,他們都笑了。

  但孩子的夥伴卻很羨慕,他們看著這些從海南過來的石頭,在手裏仔細把玩,驚歎不已,很多孩子還經常到家裏和孩子玩這些石頭。

  想想以前把孩子口袋中的石子都扔掉了,有些遺憾,原來我扔掉的不僅僅隻是石頭,還有孩子的夢想,對他們來講,每塊石頭都是最寶貴的鑽石。

  要知道,孩子的創造力來自於他的奇思怪想,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與眾不同的地方,請一定要多多欣賞,也許那就發明創造的萌芽,給孩子創造一個肥沃的土壤,孩子定然能夠長成參天的大樹。

  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我發現孩子不是沒有長成的小大人,也不是成人的準備階段,他就是他自己,是生命發展的自然階段,所以思維也和我們不一樣,對孩子離奇的想法,我們沒有必要過分糾正。

  孩子的成績隻是一個方麵,評價孩子,我們必須全麵地看待問題,探索精神,創造力對孩子來講更加重要,成績隻是一時的,可以改變,平時多引導,他的成績很快就會上去。但探索精神和創造力卻是孩子最可寶貴的財富,在孩子的成長中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一定要多加保護和鼓勵。我很開心地發現,在孩子的身上,已經具備這樣的素質了,他有很多獨特的思想。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科學家,但並不是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是伯樂。如果老師家長都能鼓勵孩子,孩子的未來將會不可限量。

  教育界經常問道,中國孩子的創造力去哪裏了?答案其實很簡單,是被一些不懂孩子,不懂科學的老師家長磨滅掉的,作為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忽略了,打擊了,而是要用鼓勵的態度對待孩子,積極支持孩子的探索精神。

  在國外教學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學校有很多動手的課,老師和家長也鼓勵孩子多動手做家務,回家後,學校很少給孩子布置寫的作業,但動手的作業到布置不少,比如說做聖誕禮物,做裝飾教室的各種小物件,鼓勵孩子們用手做出與眾不同的東西,鼓勵孩子有各種不同的思想。

  記得孩子,在國內經常寫的作文是我的理想,一般孩子的理想都是成名成家,做一個了不起的人。

  但在美國的作文裏,孩子們的理想卻很豐富多彩,因為老師並沒有給他們什麽框架,家長也沒有給他們什麽關於職業高低的教育,所以,孩子的未來的理想豐富多彩,做個冰激淩店的老板,做個總裁,做個烘焙師,麵包師,球星,總之,充滿了孩子的稚氣。

  如果把孩子的創造力比喻成一顆顆種子的話,那麽它們需要一塊適宜的土壤才能更快更好地發芽成長。孩子這些創造活動的萌芽,隻有在寬鬆自由的,沒有過多壓力的狀態下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家長一定要保護孩子自發的創造力,不要打擊。

  我國孩子與西方孩子相比,普遍創造力低,不是孩子不行,是教育孩子的家長,老師沒有注意保護孩子這些優良的品質。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把孩子眼中的鑽石,當作石頭扔掉。

  三)敢於向孩子承認錯誤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看見周圍的汽車不多,雖然人行道上的綠燈沒有亮,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走過去。旁邊的人不但不製止,看見有人走,接著就緊緊跟隨,有時候,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多了,大家橫穿馬路還理直氣壯,連汽車也也得慢行,以避讓行人。

  和孩子出門,看見別人這樣做,我也經常隨大流。

  到了孩子懂事的時候,他就不願意了。如果我有任何闖紅燈的行為,他總是用嚴厲的目光盯著我,害得我不敢再違規。

  回到家裏他教育我,真不理解。你們成年人總是要求孩子遵紀守法,但我就不知道,為什麽你們大人就不去做?既然你們大人不做,憑什麽總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都做不好,有什麽資格去教育別人?

  孩子的一席話,叫我無地自容,但被孩子訓斥,還是很沒有麵子的事,嘴上不由分說地辯解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遇事要會動腦筋,周圍也沒有車,況且大家都在一起走。”

  “什麽,你的意思是說,紅燈也可以闖?怎麽你說的一套,做的一套?我不認為你是正確的。”

  “這個?因為周圍的人都這麽做,所以跟著做也沒有感到錯誤。”我的聲音越來越小,麵對孩子純淨的眼睛,實在不忍心把成人世界的混世哲學說出來。

  “你不認為你做錯了,需要反思,道歉嗎?平時你是怎麽教育我的?要做個知錯就改的人,難道你就可以犯了錯誤,也不改正嗎?”

  當時我很沒有麵子,雖然臉上發燙,但看著孩子的眼睛,感覺逃避是不可能的了,最終決定還是主動認錯,表示以後不這麽做了。

  沒有想到孩子竟然對我的行為表示讚揚,“有錯就改,看來還是個不錯的人。”

  得到孩子的認可,我很高興,誰說家長不能在孩子麵前承認錯誤?家長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會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贏得孩子的尊重。

  很多家長都以為孩子什麽都不懂,其實不是這樣,孩子明白很多道理,在某些時候,還是我們成年人的老師,這樣的一個故事,叫我非常難忘:

  德國青年卜勞恩又一次失業了。

  他滿大街地轉了一天,依然沒有找到工作。情緒極度低落的卜勞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將身上最後一塊錢換了酒喝下肚後,才拖這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裏。

  可是,家裏也不是天堂。他寄予唯一希望的兒子克裏斯蒂安並沒有給他爭氣,他的成績居然比上學期還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裏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說話,回到自己的房間呼呼大睡了起來。當卜勞恩醒來的時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習慣地拿起筆寫日記:5月6日,星期一,真是個倒黴的日子。工作沒找到,錢也花光了,更可氣的是兒子又考砸了,這樣的日子還有什麽盼頭?

  卜勞恩走進可裏斯蒂安的房間裏,準備叫兒子起床時,發現他已經上學去了。同時卜勞恩突然發現,可裏斯蒂安的小日記本忘鎖進抽屜了。他忍不住好奇便拿過來翻看起來:5月6日,星期一,早上去上學的時候,我幫助一位盲眼老奶奶過了馬路,心情很好。隻是這次考試不太理想,但當我晚上將這個消息告訴爸爸的時候,他卻沒有責備我,而是深情地盯著我看了一會兒,使我深受鼓舞。我決定努力學習,爭取下次考好,不辜負爸爸的期望。

  怎麽會是這樣呢。明明自己是惡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怎麽就變成深情地盯著他了呢?卜勞恩好奇地翻開克裏斯蒂安以前的日記:5月5日,星期天。山姆大叔的小提琴拉得越來越好了,我想,有機會我一定要去請教他,讓他教我拉小提琴。

  卜勞恩又是一驚,趕緊去屋裏拿來自己的日記本來看:5月5日,星期天。這個該死的山姆,又在拉他的破小提琴,好不容易有個休息天,又被他吵得不得安生。如果他再這樣下去,我非報警沒收了他的小提琴不可。

  拿著兩本日記,卜勞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無語。他不知道自己從什麽時候起,竟然變得如此悲觀厭世,煩躁不堪,難道自己對生活的承受力還不如一個小孩子嗎?

  那天之後,卜勞恩變得積極和開朗了起來,他日記裏的內容漸漸也完全變:

  5月7日,星期二。今天又找了一天工作,雖然還是沒有哪家單位肯聘請我,但我從應聘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我想,隻要總結經驗,明天我一定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5月8日,星期三。我今天終於應聘成功了,雖然是一份鉗工的工作,但我覺得我一定能成為世界上最出色的鉗工。

  他就是著名的德國漫畫家埃,奧。卜勞恩(E。O。Plauen),1903年3月18日生於德國福格蘭特山區,翁特蓋騰格林村。曾經在工廠當過鉗工,後來又給《橫斷麵》、《新萊比錫報》、《前進》《詼諧報》作過畫,還為他的朋友——作家埃裏西,卡斯特納的許多作品畫過稿圖。

  卜勞恩的連環漫畫《父與子》,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寬容的藝術形象,深深地打動了千百萬讀者的心,從而使卜勞恩成為海恩裏希,霍夫曼和威廉,布施之後的又一巨匠。連環漫畫《父與子》的素材,大多源於他和兒子克裏斯蒂安在一起的日子。《父與子》被譽為德國幽默的象征,受到人們一致高度的讚揚,聲譽遠遠地越出了國界。

  卜勞恩的經典名言是:一個人,隻要具備善良、正直和寬容的性格,那麽,便沒有什麽困難能夠壓得倒他。寬容別人,寬容生活。後來有人采訪卜勞恩時問他,聽說是一本日記造就了您今天的大師成就,這是真的嗎?卜勞恩說,是的,確實是因為一本日記,但需要申明的是,那個大師不是我,真正的大師是我的兒子——克裏斯蒂安。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感觸很深,經過了幾十年社會的曆練,經過幾十年的學習,無論從知識麵上還是從人生閱曆上,我們確實比孩子了解得多,知道得多。但孩子卻有很多想法可以彌補成人的思維局限,很多做法往往另人思考。既然父母並不是在各個方麵都比孩子強,那就不要在什麽方麵都要裝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肯定會給我們不一樣的思路。

  在向孩子學習這一方麵,猶太人做得非常到位,依據猶太教的規定,家庭會議要講家中遇到的一切難題和重要事務。家中的每一個成員,包括年幼的,未成年的孩子都要參加,並可以發表意見或舉手表決。在這些會上,猶太人也都盡量讓年輕人先發言。他們總是被這樣鼓勵著:“真理麵前是沒有老少的,你和我都要聽從真理的召喚。你們最有熱情和想象力,試試你們的能力吧。”

  但我們周圍的家長,很多卻不能做到這些。

  有一次和幾個朋友去吃自助餐,我的朋友每次都用盤子端過來很多的食物,一下端了好幾個盤子,吃完飯的時候,趁著服務員不注意,把剩下的食物拿到了隨身攜帶的皮包裏。

  出門後,她的女兒很不滿地看著她,說:“每次說你,你怎麽總是改不了這個毛病?”

  當著很多人的麵,朋友的臉紅了,她說:“我還不是為了你好,拿的都是你平時喜歡吃的東西,再說我又沒有拿多少,要是扔到垃圾裏,那不是更浪費嗎?”

  “為了我好?說得真好聽,還不是你貪婪自私本性的外露?總是想著占小便宜,有這樣的家長嗎?我真為你臉紅。”

  也許是因為當著很多人的麵,我朋友感覺下不來台,於是,她大聲訓斥道:“你真不是我的女兒,我算是白養你了,你給我滾。”

  “你明明知道錯了,還不承認,我看不起你,討厭你。”說完扭頭就走了。

  最終大家不歡而散。

  本來朋友以為這件事過去就好了,但沒有想到,接下來孩子就不願意跟她說話了,母女雖然共居一室,但彼此之間就像路人一樣,家裏的氣氛很冷淡。

  朋友很苦惱。

  “我也知道錯了,小時候,家裏窮,總是舍不得吃,雖然現在家裏的經濟條件很好了,但節儉的本性卻永遠都改不了,以前孩子說過我幾次,我沒有當回事,但這次孩子是動真格不理我了,你說我該怎麽辦?”朋友問我。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現在也無法改變。還是等著大家都冷靜下來後,給孩子道歉吧。”

  “什麽,給孩子道歉?那裏有這種道理,我是孩子的家長,怎麽可能會給孩子道歉,要是給孩子道歉的話,我的臉麵放在哪裏,以後我還有麵目出現在孩子麵前?孩子會不會更加看不起我,對我表示不滿?”朋友頭搖的就像撥浪鼓。

  “不會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錯,家長也是凡人,吃得是五穀雜糧,犯錯誤是正常,要是家長能夠知錯就改,對孩子也是個很好的啟迪。”

  “我知道你說的對,但是,我放不下架子,害怕在孩子麵前承認錯誤會失去家長的威信,有人說即使犯了錯誤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麵承認,當著孩子的麵承認錯誤,我會很沒有麵子的。”

  “不會的,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地犯錯誤中成長的,永遠不在孩子麵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家長的威信並不是在維護自己的麵子中建立起來的。如果家長自己犯了錯誤卻礙於麵子不去承認,這樣的家長是不可能建立威信的。相反,家長在孩子麵前承認錯誤,或尋找適當機會與孩子談論自己的錯誤,這其實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做人的最佳教育方式。隻有孩子感到父母真正是言行端正,才能產生由衷的敬意,家長的威信也才會真正樹立起來。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探索新的談話起點的父母,遠比固執,專橫的父母要可愛的多。”

  “不瞞你說,我也嚐試著跟孩子說話,但看她那個冷冰冰的樣子,又沒有信心了。”

  “如果你覺得很難當麵向孩子道歉,那麽,不妨給孩子寫封道歉信。”

  “這個?”朋友心動了。

  “孩子很懂事,給孩子寫道歉信能夠打動孩子,體現出父母對孩子的情感,說不定孩子會永遠珍藏著,作為父母給自己的禮物。”

  於是,朋友給她女兒寫了一封感情真摯的道歉信,在信裏對女兒表示道歉。表示以後要規範自己的行為,努力改正錯誤,希望女兒多多監督,批評。希望以後做孩子最好的朋友,先建立信任,再加強溝通,遇到問題要冷靜處理,不再衝動。

  第二天,孩子就主動找她談話,其實我也有錯誤,應該選擇正確的時機,不應該當真那麽多人的麵,給家長下不來台,應該回家後再和家長耐心的溝通。其實在她內心裏,媽媽永遠都是最偉大的,雖然有時候會有很多錯誤,但對母親的愛永遠都不會改變。

  我的朋友說,原來,在孩子麵前及時道歉,改正錯誤,換回來的是孩子的真心相待,這件事叫她深受啟發,她感覺在幾天的冷戰裏,孩子也像她一樣,經曆了很多心理活動,思考了許多問題,最終接受了自己的道歉。

  “孩子真是一麵鏡子,在孩子身上,我發現自己很多地方做的不好,以後就把孩子當作最好的朋友,及時改正身上的缺點和錯誤。”

  “是啊,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你做到了。”

  從此,母女和好如初。

  後來,她給孩子報了輔導班,孩子非常不滿,母女又發生了尖銳的衝突,正當她難過的時候,沒有想到,孩子主動找她道歉。

  “對不起,我錯了,以後再也不對你發脾氣了。”

  “怎麽啦?”

  “我惹你生氣了。”

  “知錯了就好,我不會總記著的。況且我也有錯誤,沒有征求你的意見。”

  “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好,我當時的態度很不好,以後不再這樣了。”

  後來,朋友對我說,原來孩子真是家長的縮影,家長做好了,孩子肯定也會學,現在孩子竟然能夠主動承認錯誤,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如果當初自己不及時改正,肯定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孩子也不會主動改正錯誤。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現教育與被教育是一個相互的過程,雖然我是教師,但我的學生也給了我很多啟發,她們看問題的角度給了我不一樣的思考。他們勇於進取,對未來的夢想,經常也感動著我。

  在陪著孩子長大,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在獲得了很多快樂,也獲得了成長。和所有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找到了童年的快樂,心態變得更豁達,更樂觀,做事更有目標。孩子那雙純淨的眼睛,叫我發現自己身上竟然存在著這麽多缺點。

  美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經帶著複雜的心情給兒子寫了這樣一段話:

  兒子,我對你太橫戾了。當你穿衣服上學時,我責罵你,因為你沒洗臉,隻是用毛巾隨便擦了一下。為了你沒有把鞋子擦幹淨,我又斥責你。當你把東西隨便扔在地上,我又生氣地喝斥你。吃早飯時,我又挑你的毛病。你把東西灑在桌上,你吃東西狼吞虎咽,你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你的麵包塗了太厚的黃油。當你去玩,我去趕火車的時候,你轉過身來,擺著你的手說:爸爸,再見。而我卻皺起眉頭來回答說:挺起胸來,兩肩向後張!然後,下午又是如此。

  “當我走回來,看到你跪在地上玩彈子時,長褲子破了好幾個洞。我押著你走在我前麵,和我一起回家,使你在朋友麵前丟臉。褲子很貴的——如果你自己花錢去買,你就會小心了!兒子,你想,這竟是做父親的所說的話!你還記不記得,過後當我在書房裏閱文件,你走進來的樣子怯怯縮縮的,眼中帶著委屈。我抬頭看到你,對於你的幹擾,覺得非常的不耐煩,而你在門口猶豫著。‘你要幹什麽?’我大聲責問著。”

  “你什麽也沒說,隻是很快地跑了過來,抱著我的脖子,親了我一下,而你的小胳膊,帶著藏在你心中所給予的熱情,緊緊地摟著我,而這種熱情,即使沒有受到注意,也不會枯萎。然後你就走開了,蹬蹬蹬地上樓去了。兒子,就在你走開之後,我手中的文件掉了下去,全身浸在一種非常難過的恐懼中,我怎麽被這種習慣弄成這樣子?那種挑毛病和申斥你的習慣——竟然當你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我給你的期望太高了。我是以我的這種年齡的尺度來衡量你。當你疲倦地蜷縮在你的小床裏,我看出你還是一個小嬰兒,就好像昨天還在母親的臂彎裏。我對你的要求真是太過分了,太過分了!”

  卡耐基的兒子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位雖不十分完美,但卻能隨時檢查自己,反省自己行為的好父親。

  如果每個家長都能知錯就改,放下架子,主動與孩子溝通,做孩子最好的朋友,那麽我們的孩子們將會多麽的幸運啊。

  四)鼓勵孩子的夢想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他們有自由在上麵描繪出屬於自己的理想色彩。作為家長要讓孩子敢於夢想,隻有夢想才有創造,不要訓斥孩子腦子裏那些不切實際的夢想,也不要嘲笑孩子說得那些異想天開的夢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願望,不管孩子怎麽想的,父母都不要打擊,哪怕他的願望是當總統,當兵,做廚師,去賣冰激淩。你也不要去製止,更不要以你的價值觀對孩子的夢想品頭論足,那樣,孩子會失去夢想,你也會失去孩子的信賴和尊重。

  隻要是孩子告訴你的,你都要抱著欣賞的態度去鼓勵,叫孩子向自己的夢想努力。不僅如此,當孩子有了自己的願望而不努力的時候,父母還應該督促孩子,讓他知道隻有努力,他的願望才會實現。孩子的夢想是屬於個人的,家長沒有權利對她的夢想指手畫腳。

  記得有一次和幾個家長帶著孩子去參加聚會,休息的時候,幾個家長問孩子,長大後都想做什麽工作。

  有的孩子說要當老師,有的孩子要當科學家,有的孩子想當醫生,也有的孩子想去探險家,還有的孩子想做軍人。

  家長們都很開心,但那兩個想做軍人和探險家孩子的家長不願意了,她們感覺很沒有麵子,趕緊對孩子說。

  “不行,不行,不能當兵,又苦又累,還很危險,尤其做個職業軍人,不知道到哪裏工作,成家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說立業了,你看人家的孩子多有理想,當科學家,當醫生,受人尊重,錢又多,多麽體麵的職業,怎麽偏你去當兵?真沒有理想,平時我都是怎麽教你的?”

  “探險家更不算理想了,整天去危險的地方,沒錢沒權,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這叫什麽理想?”

  兩個孩子很不開心:“當兵怎麽就沒有理想,人們不是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嗎?穿上軍裝,多麽威風凜凜?我就是要當兵。”

  “對,探險家更了不起,到世界各地,到人們沒有去過的地方,多好?這怎麽就不算理想?”

  “對,算理想,算理解,孩子們的理想都很遠大。”大家一起說。

  兩個孩子開心一些了,得意地看著家長。

  “為了實現你們的理想,得要努力學習啊,現在的軍人可不是好當的,你要當什麽兵種啊?”

  “隻要能夠穿上軍裝,什麽兵種都行。”

  “當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陸軍海軍都很辛苦,身體要好,學習也要好。要想當空軍,那更是百裏挑一的事,身體必須特別好,考試的成績要求也很嚴,心理素質也很好。要做個現代化的軍人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是相當軍官,還要考軍校,現在必須要好好學習。”我說道。

  那個孩子點點頭,眼睛裏有一種被尊重,被認可的興奮。

  “當探險家也不容易,需要掌握很多知識,還需要掌握各種儀器的用法,所以也要好好學習啊。”另外的家長趕緊對那個想當探險家的孩子說道。

  孩子們都開心了,畢竟,夢想是孩子自己的,不是家長的,家長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限製孩子的夢想。

  也許那兩個孩子不一定會實現夢想,但他們肯定會對相關的課程感興趣,比如說數學,物理,地理,曆史,經濟之類的學科感興趣,從這個角度上看,孩子這些夢想,對他今後的學習可以起到促進的作用。

  夢想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乞丐之所以永遠是乞丐,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成為富翁的夢想。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指出:“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生活中許多的人不能成功,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正是正確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所產生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曆、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布現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者,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25年來他們都朝著同一個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和社會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的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麽特別的成就。27%的是那些25年來都沒有目標的人群,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都過得很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人生。

  有夢想的人生,才是精彩的。

  林清玄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散文家,從小他就是敢於夢想的孩子,他生長在一個普通的農家,小時候家裏非常窮,別人家孩子的孩子都在玩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跟著父親下地種田了。

  在田間休息的時候,林清玄望著遠方出神。爸爸問他想什麽?

  他說他將來長大了,不用這麽辛苦地種田,也不用辛苦地上班,每天都坐在家裏,等人給他寄錢。父親聽了,很不以為然,笑他荒唐,“你別做夢了!我保證不會有人給你郵。”

  後來林清玄上學了。有一天,他從課本上知道了埃及金字塔的故事,就對爸爸說:“長大了我要去埃及看金字塔。”

  父親生氣地拍了一下他的頭說:“真荒唐,你別總做夢了!我保證你將來絕對不可能到埃及那麽遠的地方去。”

  十幾年後,林清玄長成了青年,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做了記者,平均每年都出幾本書。他每天坐在家裏寫作,每天早晨4點就起來看書寫作,每天堅持寫3000字,一年就是100多萬字。出版社,報社給他往家郵錢,他用郵來的錢去旅行,第一個去的國家就是埃及。

  他站在金字塔下,抬頭仰望,想起小時候爸爸說過的話,心裏默默地對父親說:“爸爸,人生沒有什麽能被保證。”

  那些在他父親看來十分荒唐不可實現的夢想,林清玄在十幾年後他都把它們變成了現實。成功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太少。

  林清玄說:“幸運通常都是給準備好的人,你要做很多準備,很多的努力,受過很多的挫折,你最後才會有那個幸運,我在屠宰場殺過豬,在碼頭做過搬運工人,擺過地攤,在餐廳推過餐車,洗碗盤,什麽事情都做,還養活自己的夢想,寫作的誌向,所以你隻要有這樣的夢想,就可以維持你的熱力,現代人就是太相信結局了而不去注重那些過程,如果每個過程你都做得很好,當幸運來臨的時候,給兩個人,一定會給比較有準備的那個人,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世界上一切的成功,一切的財富都始於我們心中的夢想。也就是說:成功其實很簡單。你先有一個夢想,然後努力經營自己的夢想,不管別人說什麽,都不放棄。對於孩子,更是這樣。

  五)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

  教書的時候,遇見過很多嬌生慣養的孩子,非常膽怯的孩子。

  其中有個女生給我的印象很深,她非常漂亮,也很聰明,特別喜歡吃魚,但卻從來不在食堂買魚吃,問她原因,臉紅著不幹回答,還是旁邊學生說,她從小嬌生慣養,和爺爺奶奶在沿海城市裏生活,長輩很寵愛她,經常給她買新鮮的魚。

  奶奶做魚的水平很高,經常給她做魚,小時候,她也嚐試著自己挑魚刺,但奶奶總是製止她這種危險的行動,不希望由於她的危險舉動,而遇到麻煩。

  為了不叫她接觸到魚刺,做的魚幹脆就不帶刺了,端到桌子上的魚,刺都會被拔得幹幹淨淨,盤子裏隻剩下最鮮美的魚肉了。即使到飯店裏吃飯,老人也被魚刺摘得幹幹淨淨,放到她的碗裏,由於老人的過度關照,她長大了也不會挑刺。

  到學校後,第一次買魚,就被刺給卡到嗓子眼裏了。從那以後,她就對魚敬而遠之,雖然很喜歡吃魚,但卻再也不敢嚐試著買魚吃了。

  老人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成長,把一切潛在的危險都躲避了,雖然孩子有了一時安全,但卻失去了防禦和抵抗風險的能力,把孩子與生俱來的冒險精神給扼殺掉了。

  每個孩子天生都具有冒險和探索精神的,當孩子懷有好奇心,主動去探究事物,甚至有可能接觸危險的時候,家長的做法和理念,決定了孩子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這種對身體的過度保護而帶來的性格上的膽怯的缺陷,比一些不嚴重的外傷更具有損傷性,而且這種性格上的傷害將是終身的。外傷很快就會好,但孩子性格軟弱卻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懦弱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

  俗話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做什麽事都過分小心的人,成不了大器。在人生旅途中若不具有冒險精神,絕對不可能做出什麽大事,也不會有精彩的人生經曆。成功與冒險是成正比的。所有的成功,都是敢想,敢做,敢於冒險的結果。

  不鼓勵孩子隨意冒險,但鼓勵孩子有一定的冒險精神,有克服膽怯的勇氣,有與別人一比高低的信心。許多運動都具有培養孩子勇氣,信心及冒險精神的特性,鼓勵孩子積極參加有挑戰性的運動,無疑會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帶來很大的益處。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運動,孩子學遊泳的時候,很多家長的心裏都很緊張,生怕孩子遇到危險,總是叮囑孩子一定要隨身帶好救生圈。其實,孩子隻要是在安全性有保證的室內遊泳池裏遊泳,家長倒是不必太過緊張。

  幾個朋友結伴帶孩子一起去學遊泳,孩子幾乎都是零起點的,家長很放鬆,叫孩子們自己去探索,自己在離開孩子一段距離的地方遊泳。

  孩子們很喜歡遊泳,進步非常快,很快淺水區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野心了,看著大孩子在深水區裏自由自在的遊泳,非常羨慕,於是,幾個孩子決心挑戰深水區。

  第一個孩子的媽媽趕緊製止了孩子的危險舉動,她說你目前的技術還達不到,將來長大了,遊泳技術高的時候,再去深水區吧。

  孩子說我的技術已經很高了,如果不去嚐試的話,怎麽知道能不能遊泳過去?

  “你看我遊了那麽多年,都不敢去深水區,你才一個孩子,剛遊了幾天,怎麽可能遊過深水區?還是等著將來長大了再去吧。”母親堅決不同意。

  她的這幾句話就像一盆冷水,把孩子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氣全部都打消了,他很無奈地看著深水區,看著很多健將自由自在地在那裏遊泳,變得有些膽怯,猶豫。

  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她告訴孩子,“被水嗆著非常痛苦,說不定還喝一肚子髒水,非常惡心,況且,這個遊泳池有過危險,有個學生不聽家長勸告,結果。那段時間遊泳池一直閉館。”

  這下,孩子眼裏的熱情立刻消失了,他徹底打消了去深水區的念頭,深水區成了一個恐怖之地。

  另外一個母親沒有製止,她也知道孩子需要冒險,但心裏很不踏實,擔心孩子出危險,她承擔不了這種煎熬,於是,想了想,對孩子說,你要是去深水區沒有關係,我也不反對,但必須要帶好救生圈,萬一遇見什麽事情,有救生圈在就好。

  孩子不同意,堅決不帶救生圈。但家長的態度很堅決。僵持一會,孩子妥協了,他想家長的話肯定不會有錯,於是孩子隻好戴著救生圈遊泳,最終戴著救生圈挑戰深水區成功。

  第三個家長開始也有些猶豫,和所有家長一樣,她也很不放心,但看著孩子自信的樣子,也頓時有了信心,她拍拍孩子的肩膀說:“好,你已經很熟練了,一定能遊得很好,我相信你的技術一定沒有問題,你是最好的,也是個聰明而又勇敢的孩子,大膽嚐試去吧。”開始孩子的眼睛裏還有一絲恐懼和擔憂,但看著母親的鼓勵,立刻就打消了心裏的恐懼,勇敢挑戰深水區。

  家長知道孩子的遊泳技術還不夠,心裏非常緊張,心都快跳到嗓子眼裏去了。但她在孩子麵前卻沒有流露出來,做出一副坦然自若的樣子。隻是趁著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在不遠處,用眼睛的餘光緊張地關注孩子。

  她看見孩子喝了幾口水,但依舊努力繼續遊泳,過了一會兒,孩子遊的越來越熟練,速度也快了起來,信心不斷加強,興致越來越高,最終挑戰深水區成功了,又從深水區遊回來,此時她才長舒一口氣,把懸起來的心放下去了。

  “今天遊得真開心,原來在深水區遊泳不過如此,離浮標近一些,體力不支的時候,扶著浮標,就可以了。”媽媽笑了,本來要交代孩子的話,孩子自己悟道了,有什麽經驗比孩子自己得出的經驗記憶更加深刻?

  “喝了很多水吧?”媽媽笑道。

  “是啊,今天我喝了足夠的遊泳池的水,我已經不用吃飯就飽了。”

  “很正常的事,遊泳不被嗆幾下,不喝足夠遊泳池的水,怎麽可能學會遊泳?喝的越多,學的越快,知道吧?”

  “知道了。”孩子很開心。

  從此那個孩子有了信心,經常在深水區裏遊泳,但他並不知道,雖然他的家長表麵上很放鬆,但心裏還是很緊張,經常在不遠處,趁著孩子不注意的時候,緊緊盯住孩子,持續了很久一段時間,直到孩子的遊泳技術真正有了飛躍。

  三個孩子同時學習遊泳,遊泳技術也不相上下,但家長的做法不同,結果卻是天差地別。

  第一個孩子雖然後來的技術已經很高了,但由於家長的極力勸阻,心裏有了陰影,一直不敢到深水區遊泳,雖然沒有喝過幾口水,但遊泳技術一直沒有長進。

  第二個孩子雖然敢去深水區裏遊泳,但卻離不開救生圈,因為心裏上並沒有斷奶。

  隻有第三個孩子,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在深水區裏遊泳,越發自信,遊泳水平更是飛速提高,因為他在水中體驗到了樂趣,找到了自信。

  所以,父母不能因為危險,就禁止孩子去做。這樣最終將導致孩子什麽也不會做,孩子來到世界上,對一切都很好奇,總喜歡躍躍欲試,做點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還沒有學會走路,就要去跑,腳還夠不著自行車蹬子,就想去騎車;從來沒有下過水,就跳到水中去遊戲。他們隻有通過各種活動,不斷積累各種成功或失敗的體驗,才能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識。

  做父母的千萬不要輕率地否認孩子想要試一試自己能力的舉動,說什麽“你還小,將來再做吧。”,“那可不行,可不能幹啊。”之類的話,這些話會挫傷他們的自信心,等於是給孩子的成長潑冷水。

  人應該有探索,有追求,富有冒險精神。這些都要從小培養,孩子本來是無所畏懼的,他們喜歡冒險,積極探索的精神和自信心就是從這裏產生的,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的冒險精神,和上進心,孩子們在克服重重困難中可以增強勇氣和信心。那些積極進取,不畏艱險,陽光自信的孩子,是由大膽放手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在生活中,一個敢於冒險的人,肯定是自信,自強的人,他清楚自己的優勢所在,當然也清楚自己的不足,所以有信心發揮優勢,揚長避短。一個擁有知識的人,不一定能夠走遠,而一個擁有冒險精神和自信的人,卻能走遍天涯海角。哥白尼的天體運動論,新大陸的發現和開墾,人類的一係列發現,創造和社會變革,皆始於冒險。

  尤其是現在的社會,更需要具有這樣開拓精神的人。

  父母要知道,孩子很反感父母總是像放風等那樣用繩子牽著他們,他們期望父母不要總是過分地表示關心,在同學麵前,他會很沒有麵子,所以做父母的需要克服各種膽怯,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大膽鼓勵他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個勇敢的孩子。

  父母更該擔心的不是孩子的失敗,而是變成“無所作為”的人。孩子整天生活在別人的蔭蔽之下,就必然限製他的長遠發展。龍蝦隻有把自己的硬殼蛻掉,才能夠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隻有冒險,人生才會有成功的希望。要知道,成功永遠是給敢於嚐試新事物,敢於冒險的人準備的。

  六)學會引導,尊重孩子的隱私

  有次上課,有學生說起,她最不喜歡的事,就是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聊天記錄,有的時候還偷聽自己的電話,查看手機短信,“有時間,我真不敢相信父母會做出這樣的事,他們看我就像看賊一樣,他們越是這樣,我和他們之間的隔閡越大,甚至不願意和他們交流了。真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才能不再幹涉我的生活。”

  “你們如何看待父母這種行為?”我問大家。

  結果全班的學生毫不猶豫,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知道父母的好心,但他們確實不應該看我們的日記,偷聽我們的談話,偷看我們的聊天記錄,這些都是隱私的東西,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碰。”

  下課後,那個學生和我談心,她說有寫日記的習慣,每天都把當天的事,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記錄下來,但從某一天起,她發現家長經常翻動她的日記,知道這個消息後,她非常氣憤。

  她不止一次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