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簡單比複雜更難,你必須盡力理清思路才能做到簡單。
——史蒂夫·喬布斯
正是因為喬布斯求學時的豐富經曆,所以在喬布斯的人生中,無論是對自我價值的追求,還是對“蘋果”產品的設計,甚至包括對公司的管理和運營上,喬布斯都主張“簡約的才是永恒的”。
喬布斯認為,複雜的極致即簡約。所以,在他的家裏,所有的裝修都體現出他的“節約”主張。他的起居室是這樣布置的:一套音響設備、一個擺了一半書的書架、一盞蒂芙尼最老的燈,還有他的冥想墊。他的臥室同樣是空蕩蕩的,地上放著他的床墊,牆上掛著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他一直渴望能見麵的尼姆·卡羅裏,還有著名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無論從iPod或iPhone的設計、蘋果產品的包裝還是蘋果公司網站的設計上看,喬布斯的創新就意味著刪繁就簡,突出精要。
蘋果前任CEO斯卡利曾說過:“喬布斯的方法論區別於其他所有人的地方在於,他總是相信你所作的最重要的決定不是你去做什麽,而是你不去做什麽。他是一個簡約主義者。”
受喬布斯的影響,在蘋果公司,設計師們寧可放棄產品的一些附加功能,也不會讓產品新增特性傷害了原本簡約、流暢的用戶體驗。
1983年的阿斯彭設計大會上,喬布斯發表了一篇以“未來絕對不會和過去相同”為主題的演講,在演講中他反複強調蘋果公司的產品會是幹淨而簡潔的:“我們會把產品做得光亮而又純淨,能展現高科技感,而不是一味使用黑色、黑色、黑色,滿是沉重的工業感,就像索尼那樣。我們的設計思想就是:極致的簡約,我們追求的是能讓產品達到在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品質。我們管理公司、設計產品、廣告宣傳的理念就是一句話:讓我們做得簡單一點,真正的簡單。”
蘋果奉行的這一原則在它的第一版宣傳冊上就得到了突出:“至繁歸於至簡。”
喬布斯認為,簡約化設計的一個核心要素就是讓人能直觀地感覺到它的簡單易用。設計上的簡單不總能帶來操作上的簡易。有時候,設計得太漂亮、太簡化,用戶用起來反而不會那麽得心應手。喬布斯對一群設計專家說:“我們做設計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產品特性一目了然。”他以麥金塔電腦桌麵概念為例:“人們直觀上就知道該怎麽處理桌麵。你走進辦公室,桌子上有一堆文件。放在最上麵的就是最重要的。人們知道怎麽轉換優先級。我們在設計電腦的時候引入桌麵這個概念,一定程度上就是想充分利用人們已經擁有的這一經驗。”
微軟創始人保羅·艾倫曾經幫蘋果公司開發麥金塔電腦版本的Excel軟件,有一次,艾倫到矽穀拜訪喬布斯。喬布斯為艾倫展示麥金塔電腦原型機和由鼠標控製的圖形用戶界麵。
當艾倫看到喬布斯演示用的鼠標隻有一個按鍵時,他好奇地問喬布斯:“鼠標上如果有兩個按鍵,是不是會更好?”喬布斯回答:“保羅,你知道的,這完全是簡約和複雜之間的取舍關係。沒有人會在使用鼠標時需要兩個或更多的按鍵。”
於是,多年來,蘋果電腦配置的鼠標一直隻有一個按鍵,與IBM陣營的兩鍵、三鍵鼠標截然不同。近些年來,蘋果又推出了iPod、iPhone,但不管是什麽產品,都體現了“蘋果”的一貫風格——簡約。
喬布斯曾經說過:“產品流暢、簡單,容易看明白,而且責任非常明確,一切都簡化了,這正是我的信條——聚焦與簡化。”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生活就會發現,世上所有的事情都在向著簡約發展,不管是汽車、手機、電腦,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或是社會秩序。簡約並不意味著簡單,正相反,越是簡約的東西越是智慧的結晶,因為隻有用心地探尋事物的本質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往往是簡單的。就如蘇格拉底所說:“我們的需要越少,我們越近似神。”
喬布斯就是這種簡約精神的狂熱追隨者,無論是從他的生活還是從他對產品的要求上,都是以簡約為上。這也是他深刻體察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反映,花哨的東西隻能吸引顧客一時,簡約實用的東西才能吸引顧客一世。蘋果的每一項產品都是極盡簡約,喬布斯及其設計團隊會花費很大精力在讓產品更加簡約上,尤其是在操作使用上,喬布斯要求設計師們做到一個小學生都能很容易地學會。
蘋果公司最初版本的iMac上網的速度就非常快,使用者隻需要經過兩個步驟就能夠連接到互聯網。“沒有第三步”這個廣告創意激發了1998年計算機行業的想象力,成為了那十年中最有影響力的電腦廣告,並讓喬布斯的簡約主義譽滿天下。正如蘋果設計師艾弗所說:“我們完全沉浸在尋找一種高度簡化的設計方案中,因為作為活生生的個體,我們都懂得‘簡單’的定義。”
“iMac電腦秉承蘋果電腦一貫的簡約風格,讓你飛速上網。”喬布斯在做iMac演講時說。同時,配合其演講的幻燈片也極其簡單:“iMac電腦,互聯網為之歡呼雀躍:蘋果電腦,時尚而簡約。”
除了外形力求簡約時尚外,喬布斯還會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簡化用戶界麵上。設計OSX界麵時,由於該係統對每個人來講都是新的,為了讓用戶能夠輕鬆上手,喬布斯將設計重點集中於簡化界麵。他要求將盡可能多的設置匯集在一處,將其他放在一個“係統偏好”框中,而這種“係統偏好”框則放進了“Dock”導航元素中。然後,喬布斯又堅持盡量多地精簡界麵,去除不必要的元素並簡化視窗,僅保證視窗的內容而非視窗本身。經過篩選後,最後隻保留下來幾個主要的特征,其中包括設計團隊花了好幾個星期才開發出來的“單一視窗”模式。
“單一視窗”模式也是應喬布斯的要求而設計的。因為每次打開一個新的文件夾或文件,就會出現一個新窗口,很快就會讓屏幕變得非常亂,喬布斯討厭這種同時打開好幾個窗口的效果。而“單一視窗”模式則會將所有東西在同一個窗口展現,不管用戶操作的是哪個軟件程序。
在進行新界麵研發的過程中,喬布斯經常會提出一些看起來非常瘋狂的想法。但是最後事實證明,那些想法確實不錯。有一次開會時,喬布斯仔細查看了每個窗口左上角的三個小按鈕,這三個小按鈕的功能分別為關閉、縮小和放大窗口。一開始為了防止它們分散用戶的注意力,設計師將這三個按鈕都設計成了相同的淺灰色,但是這樣一來,用戶就很難區分這些按鈕各自不同的功能。
於是有人建議,在光標移到這些按鈕上時,應通過觸發特有的動畫來說明他們的功能。喬布斯認為這個想法有點兒麻煩,他提出了一個建議:就像交通信號燈一樣,給這些按鈕加上顏色:紅色表示關閉窗口,黃色表示縮小窗口,綠色表示放大窗口。這個想法我們現在看來很平常,因為我們使用的界麵就是這樣的。但是當時設計師們聽到他這個想法時,都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設計師瑞茨拉夫說:“聽到這個建議時,大家都覺得將交通燈與計算機聯係在一起實在是太奇怪了。”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就發現喬布斯是對的。不同的顏色含蓄地表明了點擊這些按鈕的結果,且這些顏色所代表的含義,特別容易被用戶所接受,尤其是紅色按鈕,它暗示著“危險”,這樣會給用戶警示,不容易誤點關閉按鈕。這是一個既簡單又實用的方法,而且簡化了操作。
當蘋果公司決定研發iPhone手機時,對於一個在手機領域沒有任何背景的公司來說,是一次幾乎不可能成功的挑戰。但是喬布斯還是堅持要進行研發,因為在他看來,所有手機都過於複雜,簡直無法操作。因此,喬布斯很早就定下一個標準,蘋果開發的手機隻能有一個按鈕。
在蘋果每周一兩次的總結會議上,研發工程師們一直在向喬布斯抱怨,一部手機隻有一個按鈕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隻有一個控製按鈕,你無法開機、關機、調節音量、轉換功能、上網以及使用手機擁有的其他功能。而喬布斯對他們的抱怨完全不理會,他隻是不斷地發號施令:“這種手機隻能有一個按鈕,一定要想出辦法。”對於手機到底該如何設計才能隻需要一個按鈕,喬布斯自己也沒有辦法。但是作為一個消費者,他知道自己就是想要那種手機。他不斷駁回工程師們的研發方案,要求他們必須想出解決方案。
最終的結果是:第一台iPhone手機隻有一個操作按鈕。
簡單思維,有一個較為有名的法則——“奧卡姆剃刀”。他的提出者奧卡姆·威廉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不是教人們偷工減料,而是簡化掉一些無用的工作,專注於最主要的事情,這樣才能提高效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