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裏。
——史蒂夫·喬布斯
1968年,喬布斯進入家園高中上學。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美國社會和文化發生劇烈變化的一個時期,發生了很多影響深遠的事件——馬丁·路德·金被刺殺、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等。隨著這些事件的發生,青年人開始尋找新的方式來思考生命。對喬布斯來說,這些無疑是好事,追求自己的夢想或做自己想做的事再也不會被認為是很古怪的事情。而且,在這個遍地是科技產業的社區,癡迷電子學的人也不再被當成怪人了。
在家園高中,有一門課程受到了這些“電線腦袋”的追捧,那就是約翰·麥科勒姆主講的電子學。麥科勒姆曾經是沃茲的老師,所以沃茲建議比爾和喬布斯一起去上這門課。麥科勒姆是一名海軍飛行員,也許出於這個原因,他總是要求學生遵守那些苛刻的規則。在麥科勒姆的課堂上,喬布斯感覺到那種不容置疑的權威重新出現在他的生活中。盡管事實上,他從麥科勒姆的課程中受益良多,但他還是很不開心,而麥科勒姆同樣不喜歡喬布斯。
後來,麥科勒姆說:“他就像隱藏在背景之中一樣,總是待在一個角落裏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壓根不想和我或者班上的其他同學有任何交流。”高二結束的時候,喬布斯決定下一年不繼續上麥科勒姆的課了。他對文學課更感興趣。他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詩歌、聽音樂、看電影。“我開始對莎士比亞、迪蘭·托馬斯和所有經典的東西感興趣。”
在那一學年裏,喬布斯的生活環境再一次給他提供了學習的機會。這一次是哈爾泰克——山景城一家規模龐大的電子設備商店。當時,很多當地的科技公司會將那些停產或積壓的零件低價拋售,哈爾泰克的存貨大部分就是從這裏來的。“電線腦袋”們總是從堆積如山的零件中細致地挖掘出自己所需要的部件,來製造他們自己的電子設備。比爾和沃茲總是頻繁地掃蕩這家商店,連犄角旮旯也不放過。對於那些癡迷於電子的人來說,哈爾泰克簡直就是世界上最棒的玩具店和糖果商店的結合體。
喬布斯喜歡在哈爾泰克消磨時間。在這裏,他學會了所有零部件的用途,了解了它們的成本,並且懂得識別質量的好壞。從那時起,他便會利用比較低的價格買進一些零件,再以較高的價格把它們賣出去,這也許是受他養父的影響:當年他的養父就熱衷於修好破舊的汽車,再將它們賣出去,從中盈利。
在喬布斯的堅決要求下,哈爾泰克商店的人同意雇用他。於是,在高二那年,他便每周都來這家商店打工。比爾當時正在幫助沃茲製造一台電腦,所以他們也經常來逛哈爾泰克商店。喬布斯不光對沃茲正在製造的電腦非常感興趣,也對沃茲這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是我見過的第一個比我還懂電子學的人。”
除了對電子學共同的愛好,喬布斯和沃茲還有很多共同點。他們都被認為是不合群的人。他們絕頂聰明,而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耐心去了解。他們都喜歡音樂。喬布斯一直以來都是甲殼蟲樂隊的歌迷,而在沃茲的引導下,他開始瘋狂地收集有關歌星鮑勃·迪倫的一切——他的歌詞、歌曲、獨特的演唱風格,以及他思考問題的方式。
“喬布斯和我迷上了聽鮑勃·迪倫的歌曲、讀他的歌詞,我們總想分出甲殼蟲和迪倫究竟誰更棒。我們都很喜歡迪倫,因為他的歌關乎生命、生活、生命中的價值,以及什麽才是真正重要的……對我們來說,迪倫的歌觸動了內心之弦。”而最棒的是,喬布斯發現沃茲也是一個非常善於搞惡作劇的人。在惡作劇上的聰穎與天分,讓喬布斯頓時感覺到自己遇到了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