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相信,那些貌似不起眼的小點滴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某個情況下被連起來,成就你的靈感。
——史蒂夫·喬布斯
喬布斯對電腦的世界越來越著迷,但遺憾的是,他所就讀的中學並不能讓喬布斯對“外麵的”世界著迷。對11歲的喬布斯來說,他的新學校並不是一個讓他開心的地方。現在,他被學校稱為“神童”,但他並沒有被安排與他同齡的天才兒童同班,而是被放到了一個由比他大得多的孩子組成的班級。學校本身也沒有做出任何能夠幫助他適應環境的努力。更糟糕的是,學校裏還有一群真正的鬧事者。喬布斯的一本傳記中寫道:“警察被叫到學校裏來製止打鬥,因為形勢已經失控了。童年的喬布斯是個極度聰明但同時又有點兒野性的孩子,但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裏,他非常不快樂。在混亂中,他的野性不知不覺地消失了,同時消失的還有他超常的智力。”
在這所中學,喬布斯飽受欺辱,他非常痛苦。於是,在升入七年級前的那個暑假,他告訴父母,他再也不想回那個學校了。他必須轉學,否則他就再也不讀書了。從喬布斯出生以來,喬布斯的養父母——保羅和克拉拉已經在舊金山南部郊區搬過兩次家了。但這次他們還是同意了喬布斯的要求,因為他們想為孩子找到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1967年,喬布斯一家搬到了舊金山郊外更偏南的山穀地區——洛斯阿爾托斯,這裏離保羅工作的地方更近了。而且,喬布斯也因此進入了庫比蒂諾學區,這一地區在當時的名氣遠遠超過了山景城。
現在,喬布斯進入了一個更好的學校,按理說,他的學校生活應該有所好轉。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喬布斯比同年級的同學要小一歲,雖然他的身邊也有一些像他一樣非常聰明的孩子,但他還是沒能很好地融入到同學中去。
參加興趣小組和運動能幫助孩子更容易地交到新朋友,但喬布斯對這些根本不感興趣。他唯一的體育活動就是在老社區的山景城海豚遊泳俱樂部遊泳,但是,遊泳並不是一項團體運動,因此,喬布斯便成了同齡孩子中的獨行俠。
幸運的是,喬布斯還是交到了朋友,他就是比爾·費爾南德斯。他和喬布斯同班,與喬布斯相比,比爾的年齡大一點,性格也很孤僻,他也對運動不感興趣。和大部分周邊居民一樣,他們家的車庫也被改造成一件裝備良好的電子車間。比爾家的房子恰好坐落在喬布斯上學的必經之路,也是喬布斯放學後經常逗留的地方。
因為兩個孩子都對電子學非常感興趣,喬布斯和比爾成了親密的朋友。一次,比爾將喬布斯介紹給住在他們家街對麵的沃茲尼亞克一家。比爾所有電子方麵的知識都是傑裏·沃茲尼亞克教給他的。傑裏不光教自己的孩子技術方麵的知識,還樂意與周圍所有對此感興趣的孩子一起分享。
比爾告訴喬布斯,傑裏最大的兒子是一個電氣和電子方麵的神童,而且他的名字也叫史蒂夫。18歲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出生於1950年,比史蒂夫·喬布斯大5歲,大家都叫他“沃茲”。沃茲已經迷上了電子學,他畫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電腦設計圖紙,並常常在斯坦福大學的圖書館裏研讀技術方麵的書籍。
沃茲這樣回憶他和喬布斯的見麵:“我記得,喬布斯和我一起坐在比爾家門前的人行道上,坐了很久,隻是分享彼此的故事——大部分是講我們的惡作劇,當然還有我們做過的那些電子設計。我們竟然有這麽多共同點。一般情況下,我很難向人們解釋清楚我做出的設計,但是喬布斯一聽就明白了。我很喜歡他,他是個瘦瘦的男孩,但是身上卻充滿了活力。”
比爾和喬布斯熱衷於做一些像發射激光並用鏡子讓光線反射那樣的研究,他們喜歡欣賞被鏡子反射在牆上的光線。
每周二晚上,喬布斯仍然會去參加惠普的探索者俱樂部。有一段時間,大概是在他12歲或13歲的時候,他決定要做一台頻率計數器,這是用來測量一個電路中一定時間內通過的電子頻率的儀器。但是,喬布斯發現他想做的這台儀器需要一些非常專業的零件。
接下來,他大膽地做了一件異想天開卻又合情合理的事情。喬布斯回憶道:“有一天,我拿起電話,打給了比爾·休利特——惠普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他的電話是登記在電話簿上的。他接起了電話,態度非常友善。他和我聊了20分鍾。雖然他完全不知道我是誰,但最後還是給了我那些零件,並給我提供了一個暑期在惠普流水線上打工的機會。那條流水線就是用來組裝頻率計數器的。組裝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我隻是在裏麵擰螺絲。但是沒關係,我感覺已經置身天堂中了。”
§§第三章 尋求自我的青年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