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係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麵,其中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動的和不變的,而是一切都在運動、變化、產生和消失。
——恩格斯
1986年秋,肯德基決定進軍中國大陸市場,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市場,又是正在蓬勃發展的經濟體,市場潛力巨大。肯德基總裁迪克·邁耶一直想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為肯德基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這時候,一個叫王托尼的年輕人給迪克·邁耶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向邁耶講述了中國市場的廣闊前景,認為現在是進軍中國市場的最佳時機,而自己則是引領肯德基前進的最佳人選。這封毛遂自薦的信,讓迪克·邁耶大喜過望,信中的很多想法與他不謀而合,王托尼正是他苦苦尋找的合適人選。
王托尼在1979年曾在肯德基工作過,熟悉肯德基餐飲的製作流程,而且這位美國紐約大學的工商管理學碩士在離職後回到中國創業,在天津投資了蘭花食品集團,獲得巨大的成功。邁耶對這個中國人十分信任,不僅僅是因為他能講流利的普通話,與中國人談判的時候絲毫沒有語言障礙,也不僅僅是因為他曾經在肯德基工作過的履曆足夠光鮮,更重要的是,王托尼的自我推薦,讓迪克·邁耶體會到這個年輕人創業的激情與渴望,與這樣的合作夥伴工作,即使未來充滿艱難險阻,仍然會有信心攜手共渡難關。
王托尼被任命為肯德基東南亞區副總經理,主要掌管中國市場的拓展。
最初,王托尼打算在中國實施轉讓特許經營權的策略,這樣做的好處是肯德基可以不用承擔失敗的風險,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但是這樣做利潤很小,在和邁耶商量之後,王托尼堅定了自己作為一個公司代表在中國創業的決心,因為肯德基看重的並不是中國市場的現在,而是未來的廣闊前景。
同時,王托尼還麵臨諸多方麵的問題,比如政策信息不了解,管理人才缺乏,市場前景不明朗,等等。其中,最讓王托尼頭疼的就是在哪裏選址開業的問題,因為這個旗艦店的示範作用很大,決定著肯德基能否在中國站穩腳跟。
肯德基選址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分別是科學調查、確定商圈、尋找聚客點、確定店址。但是王托尼關注的並不是具體的店麵選址,而是將中國的第一家肯德基門店開在哪個城市的問題。當時的中國特大城市中,有四個適合的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這四個城市有各自的優勢,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劣勢。
天津是王托尼最熟悉的地區,他曾經投資過這裏的餐飲業,並且獲得成功,與政府官員和工商界人士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如果第一站選擇在這裏,無疑會順風順水,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天津市也有劣勢,這裏人口流動性不高,消費群體難以保證,天津的家禽養殖業欠發達,難以提供穀物飼養的肉食雞,而且天津的城市影響力不夠,不利於向全國市場覆蓋。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無疑是肯德基選址的最佳之選,這裏有更多的管理人才,還有大量的西方遊客和從業人員,店麵管理和客源保障都不是問題,同時,作為中國最繁華最現代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影響力毋庸置疑,肯德基選址在這裏會起到良好的輻射全國的作用。但是上海的優勢也恰恰是它的劣勢,因為流動人口過多,是否能形成穩定的客源是一個未知數,而且就餐環境也值得考慮,汙染和噪音是最大的問題。
廣州是中國南方的第一大城市,號稱中國的南大門,這裏開埠較早,物流發達,觀念也較為西化,尤其是與香港相距僅100多公裏,能夠與香港肯德基總部進行溝通,得到業務支持。劣勢是因為地處中國最南端,所以對食品口味的要求差異較大,而且影響力也稍顯不足。
王托尼最後將目光落在了北京。北京,作為有著悠久曆史和文化資源的名城,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人口流動性較大,有繁忙的地鐵和公交網絡。而且名勝古跡較多,世界各地遊客眾多,利於肯德基的營銷推廣。
經過認真的分析,王托尼決定將肯德基的中國之旅的起點放在北京。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餐廳在北京前門大街正式開張營業了,也開始了肯德基在中國大陸的輝煌之路。很快,統計結果顯示:這家餐廳每年的客流量達到創紀錄的1700萬人次,位列當年肯德基全球近萬家分店之首;當年盈利近250萬元;原計劃五年內收回100萬美元的投資,結果提前三年半實現了目標。在北京的肯德基旗艦店,最多的一天曾接待顧客近8000人,僅僅是炸雞就賣出了2000多份。王托尼的選擇成功了,時至今日,肯德基已經在中國的幾百個大中城市設立了幾千家門店,不僅獲得了豐厚的利潤,還將老對手麥當勞甩在了後麵。雖然麥當勞比肯德基早幾年進入中國,但是,在本土化經營策略上,肯德基無疑做得更好。
根據尼爾森調查公司的問卷調查,肯德基被評為消費者最願意光顧的品牌,位列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品牌之首。今天,肯德基已經成為中國快餐零售業的行業翹楚,王托尼當年的選擇功不可沒,當然,邁耶選擇了王托尼,也稱得上慧眼識珠,是肯德基在中國市場走向成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