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難產的“泡沫軟件”

  公平不是總存在的,在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麵總有一些不能如意的地方。但隻要適應它,並堅持到底,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比爾·蓋茨

  小孩子都玩吹泡泡的遊戲,有的自己攪拌肥皂水,用一個小吸管蘸一下,輕輕吹口氣,五顏六色的泡泡就被吹出來了。現在世界上肥皂泡愛好者很多,還有專門的肥皂泡節,讓這些愛好者恣意狂歡。因為肥皂泡美麗而易碎的特點,人們會把那些說得好聽難以實現的事情比喻成肥皂泡,有諷刺的意思,也有遺憾的意味。微軟公司的“視窗計劃”就曾經給很多人“肥皂泡”的感覺,比爾·蓋茨為此承擔了很大的壓力。

  “你想當比爾·蓋茨那樣的億萬富翁,隻需吹一個又一個像氣球那樣大的泡泡就行。”“微軟公司在上演一出肥皂劇,充滿懸念,總也演不完。”這些話就是“微軟視窗”出生前比爾·蓋茨與微軟公司得到的公眾評價。也許你會感到奇怪,為什麽會發生這種事情,隻能慨歎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軟件行業也是一個開放的領域,不僅微軟公司看到了軟件的未來趨勢,其他公司的人也同樣看得很清楚。就在“微軟視窗”研發的時期,有很多公司都相繼推出了多功能軟件,大有衝擊第一的勢頭。

  1983年1月,比爾·蓋茨向新聞界暗示微軟公司正在開發視窗軟件,但是到11月的時候他在紐約開了一個盛大的新聞發布會,宣布“微軟視窗”將在年底推出,而且斷言一年以後90%以上使用MS-DOS的計算機都能使用視窗軟件。也就是說,微軟視窗本身不包含任何程序,它隻是創造一個讓用戶更舒服的計算機環境。此言一出,一片嘩然。

  其實,在新聞發布會那一刻比爾·蓋茨心裏也沒底,他隻是虛張聲勢,因為在過去的10個月裏,太多的新軟件衝進市場了,微軟如果再不發出一些聲音就要被人遺忘了。為了讓公眾想起微軟,也給自己再施加一些壓力,一向以行事穩健著稱的比爾·蓋茨竟然鋌而走險,把一件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當作事實說了出來。

  “我們出售的是承諾!”這是微軟公司的宣言,如果到時候微軟公司交了白卷,那麽他們失去的就不僅是金錢,還有名譽,可是比爾·蓋茨顧不了那麽多了。在人們的期待中,微軟公司在1983年底發布了一個消息:視窗軟件推遲到次年的第一季度推出!這種失信於人的事情真是不體麵,比爾·蓋茨覺得非常難堪,可是“視窗”的確是塊硬骨頭,即便微軟高手如雲,也進展緩慢。1984年2月,讓全體微軟公司的員工臉紅的事情發生了。

  微軟第二次承諾的時間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計算機公司的代表和媒體人士齊聚西雅圖,參加微軟公司舉辦的圖形用戶界麵技術研討會,想一睹“微軟視窗”的風采,可是他們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微軟公司不僅沒拿出什麽像樣的資料,而且還宣布“視窗”軟件將推遲到5月份才能與公眾見麵。

  不知道時間怎麽過得那麽快,5月份來了。人們等來了微軟的銷售經理,可是他們兩手空空。“請諸位再等一等,最遲8月份吧,我們一定給你們的機器裝上視窗軟件。”銷售經理們滿臉通紅地說。一再的言而無信使原本市場口碑極好的微軟公司成了大家的笑柄。果不其然,8月份到了,人們等來了微軟的笑話,微軟真的“軟綿綿”了。不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總有峰回路轉的時候。

  當時有一家公司叫可視公司,投資了上千萬元改進他的Vision軟件,希望取代微軟視窗,但是花了3年的時間也沒能成功,更不幸的是可視公司竟以破產告終,可見軟件開發是一個有極大風險的事業。與此同時,IBM公司與數字研究公司都推出了相應的新品,他們也希望在微軟崛起之前把這個可畏的“後生”壓下去,可惜的是他們的實力不足,都沒能成功。於是,人們又對微軟重新燃起了希望。8月份,微軟公司給新聞媒體的回答是:無可奉告。

  於是,傳媒給“微軟視窗”起了一個難聽的名字“泡沫軟件”,所以比爾·蓋茨和微軟公司就成了“肥皂泡”的代名詞。比爾·蓋茨知道自己理虧,再說他也不能把精力放在別人怎麽議論他上麵,他要做的是真正解決問題。微軟公司在人事上麵做了重要調整,比爾·蓋茨把總裁的位置讓給了剛聘任不久的瓊·謝利,他覺得自己不太擅長管理,隻要對公司發展有利,他寧願到幕後當個董事長。比爾·蓋茨再一次做對了。

  瓊·謝利上台以後,他發現比爾·蓋茨是一個好老板,員工也很盡心盡力,可是在管理上還是太混亂,導致軟件開發進度遲緩。瓊·謝利快刀斬亂麻,他安排比爾·蓋茨集中精力在最抽象的層麵上考慮軟件的總體構架和發展方向,把視窗研發人員分成了幾個部門,交給幾個老資格的人分別負責,各司其職。年輕的設計高手尼爾·孔森被調進視窗研發小組,負責圖形界麵的設計工作。瓊·謝利的一番改革過後,日曆上的8月早已過去,可是微軟仍覺得10月份推出軟件是有可能的,他們再度失望了。這回他們宣布視窗問世的時間是1985年6月份,這與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的時間相差了兩年半。

  這一次新聞界又有了可寫的內容。有人說微軟公司犯了戰略性的錯誤,盡管這是第一次,但也是致命的。

  “也許這個‘視窗’根本就沒有用。”“也許這個軟件根本就不存在。”“這是一個‘泡沫軟件’。”《信息雜誌》給“微軟視窗”新命了個名。比爾·蓋茨已經練就了一身硬功夫,他對此視而不見,因為他深知,改變自己形象的事情隻能自己來完成。“微軟視窗”成了一個難產的孩子,它決定著微軟的命運,微軟公司視其為頭等大事,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加多了。設計人員和調試人員的數量已經增至30人,程序員們幾近瘋狂。

  “我們全力以赴,開足馬力,不分晝夜地工作。”孔森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我們不惜一切,隻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一個負責測試工作的程序員把睡袋搬進了實驗室,整整一個月足不出戶,隻為了第一時間完成測試工作,因此得到了一個“瘋子”的光榮稱號。

  比爾·蓋茨的風度也變成了“瘋”度。“鮑默爾,鮑默爾在哪兒?”當比爾·蓋茨審核已經編寫完的軟件時,他竟看到了一個錯誤。當時是個早晨,鮑默爾正端著盤子吃早飯。“你還能吃下去飯?”比爾·蓋茨拍著桌子,“怎麽會有差錯?我得警告你,年底之前交不出貨來,你們就統統滾蛋!”鮑默爾從沒見過比爾·蓋茨發這麽大的火,他慌忙把早餐放一邊,叫醒剛剛睡下的程序員:“必須萬無一失,再出一點差錯,我們都會被比爾炒魷魚!”

  衝刺的階段太緊張了,為了緩解巨大的壓力,微軟的程序員們的行為都幾近瘋狂。他們時而用砂糖和硝石製造小型炸彈和火箭向窗外投擲,時而製造重磅炸彈把辦公樓裏的廚房弄得煙霧彌漫,時而在寧靜的屋裏高聲演奏爵士樂,有時候警察都會被他們招來。“真像回到了大學時代!”雖然緊張疲憊,但孔森仍舊非常高興。為了修一條路要鑿穿幾座山,等到路修好的時候人們會發現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1985年5月,在春季計算機展銷會上,比爾·蓋茨揭開了“微軟視窗”的神秘麵紗,成千上萬的用戶看到了用鼠標和鍵盤打開和關閉“窗口”的神奇效果,現場熱鬧極了,微軟公司真正兌現了開發一款最實用的軟件的承諾,盡管時間拖得久了點。

  “這款視窗1.0標價為95美元。”比爾·蓋茨說。經過用戶和新聞界的測試和評估,1985年11月,“微軟視窗”正式上市,微軟的時代來臨了!“微軟視窗”讓屏幕內容簡潔有序,好像一個神奇的檔案館,各種文件都被安放得整整齊齊。而且它還模仿“蘋果”計算機,帶有書寫器和畫筆程序,有日曆、計算器、名片管理等常用小工具,功能近乎“完美無缺”,微軟公司從此成了行業的新標準。

  1985年11月21日,微軟公司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功會,慶祝“微軟視窗”這個曆史性的軟件開發獲得成功,許多曾經挖苦過微軟公司和比爾·蓋茨的媒體人也在受邀之列。會場氣氛熱烈,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比爾·蓋茨快樂地接受了《信息世界》雜誌記者向他頒發的“金泡沫軟件獎”。史蒂夫·鮑默爾幽默地向大家介紹了“微軟視窗”誕生過程中的苦與樂,包括他被破天荒的大罵。

  每個與會者都免費得到了微軟花費3年多的時間開發的一套軟件——“微軟視窗1.0”,這一次他們乘興而來,興盡而去。而視窗軟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它的升級版不斷,把整個世界都變成了微軟視窗。

  植物世界有很多奇妙的現象,有的開花不結果,有的不開花也結果,有的開出花來卻沒有果實。這種隻開花卻不結果的花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謊花”。“謊花”就是植株的雄性花,比如南瓜、絲瓜、黃瓜等經常會有“謊花”,也許花開得很多,花落了以後什麽都沒有。在外行人眼裏,“謊花”的真麵目直到花落才能被識破。後來微軟公司統計開發“微軟視窗”的時間,他們共花費了11萬個工時,這麽長的時間過去後,還好,我們發現,原來“微軟視窗”不是“謊花”。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