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漢堡包並不會有損於你的尊嚴。你的祖父母對賣漢堡包有著不同的理解,他們稱之為“機遇”。
——比爾·蓋茨
“野心家”這個詞在中國曆史上總是用來形容那些權力欲望極強的人,比如呂後、劉邦、王莽、曹操等人,多多少少還帶有點貶義色彩。其實“野心”並不是什麽壞東西,它應該是“誌向”“理想”的同義詞,在一個好人的身上能給人以奮進的力量,在一個壞人身上會為禍一方。
如果秦始皇沒有野心,中國就不能統一;如果成吉思汗沒有野心,他的鐵蹄就不能踏遍歐亞大陸成為一代天驕;如果拿破侖沒有野心,他就不能讓法蘭西雄霸歐洲;如果武則天沒有野心,中國也就沒有了唯一的女皇帝;同樣,如果沒有野心,比爾·蓋茨就不會有後來在計算機軟件界的半壁江山。
當比爾·蓋茨第一次接觸計算機的時候,他被看不見的機器迷住了。是的,真的很神奇,隻通過一根電話線,輸入進去的指令就能得到執行!“也許沒有它不會做的事兒!”比爾·蓋茨感歎道。
計算機激發了比爾·蓋茨的興趣,他天生就有一種探索的欲望,但是還有一點更為重要,那就是計算機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領域裏人人平等,隻要你肯發現、肯投入,你就有可能取得空前的成就。
“沒準我們能用它做出些大事兒呢!”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逃課上機探索計算機奧秘的時候,他們都聽到了內心身處最隱秘的聲音,那就是絕不做一個平庸的人。
“計算機之所以對我有如此強大的魔力,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這些小家夥竟然可以控製一台體積巨大、價格不菲、結構複雜的機器!”比爾·蓋茨回憶起自己最初接觸計算機時的感受時說,駕馭那台罕見的機器無疑會有一種成就感,因為對一個孩子來說駕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速度與激情的體驗他們還沒辦法實現。
“就是到了現在,一想到無論何時,隻要我輸入正確的程序,機器就會毫無反抗地執行,我仍會感到興奮。”多年以後成為計算機軟件界領軍人物的比爾·蓋茨如是說。
比爾·蓋茨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野心家,隻要可以,他就會與計算機在一起,他也不會錯過每一個研究計算機的機會,他如饑似渴地鑽研計算機的書籍和資料,在文章中提到的程序他都會找機會到計算機上試一試。就這樣,比爾·蓋茨與計算機領域的最前沿一直保持著親密的關係,日積月累,他已經成了一個計算機軟件專家,雖然那時他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計算機使比爾·蓋茨的世界發生了變化,他覺得自己在計算機那裏迸發出了無窮的創造力。
“我們不是胡鬧,我們也會嚐試改變它,”比爾·蓋茨說起他對計算機的態度,“就像一個孩子用一些紙板和一箱蠟筆造出一艘太空船,並振振有詞地說船上有控製溫度的儀表,還規定出許多規則一樣,說明他對單一功能的玩具不夠滿意,他需要多功能的玩具。我覺得計算機更接近創造性活動的本質。”
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對計算機的興趣愛好還有一些差別,比爾·蓋茨更愛研究實際應用程序,保羅·艾倫則更喜歡探索計算機語言。也就是說,比爾·蓋茨更傾向於創造新東西,希望操控計算機做些他想做的事,而保羅·艾倫更想知道怎樣讓計算機更聽話,這真是一對絕妙的搭檔。當然,比爾·蓋茨對計算機語言也相當精通,保羅·艾倫對新程序的編寫也非常在行。
比爾·蓋茨最開始設計出的程序是為了遊戲。其實,當時湖濱中學沒有能力購買一台真正的計算機,他們隻是借助一根電話線來實現與計算機終端的聯係,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根本就無緣一見計算機的屏幕。而且那時候更沒有磁盤存儲器,指令都是借助紙帶記憶,信息反饋隻能通過打印機傳送,往往下一步棋要花費比人力更多的時間。但是就是這樣極慢的速度,也讓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驚訝與興奮,而且這種感覺會從開頭保持到最後,因為計算機可以給出很多不確定的答案。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甚至計劃模擬數以百千計的比賽,隻為了找出一種最有效的戰略。這兩個孩子所做的一切可能很不可思議,但是正是他們的好奇心、野心和毅力使他們最後聯手在計算機界所向披靡。
所以一個人無論大小,都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麽,究竟想做什麽,做到什麽程度。比爾·蓋茨能夠成功就在於他有一份“野心”,他不希望平庸,希望去駕馭這個世界。
有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是一個法國人。這個法國人年輕時很窮,生活困頓,但是他不甘心永遠做一個窮人,於是他想辦法找到發家致富的路。他從推銷裝飾肖像畫做起,不斷尋求發展,終於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躋身法國富翁前50名之列,成為一位媒體大亨,他成功的時候仍然很年輕。遺憾的是財富的增加沒能使他的生命延長,他患了癌症,命在旦夕的時候,他留下了一份奇特的遺囑:“我曾是一個非常貧窮的人,在以一個富人的身份邁進天堂的門檻之前,我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留下。若是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麽’這個問題而猜中我成為富人秘訣的人,他將得到我的祝福。而我留在銀行私人保險箱裏的100萬法郎將作為獎金,獎勵這個睿智的揭秘之人,同時我也會在天堂給予他歡呼和掌聲。”
絲毫不用懷疑這份遺囑引起的轟動效果,有將近5萬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但是大部分人的回答是窮人缺少的是金錢。有人就這個問題問過一個孩子,孩子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正確答案,但是我知道絕不是‘錢’。原因有兩個,一是窮人有了錢就不是窮人了,當然不用變富,二是答案不可能是‘錢’,這個富翁不會出這麽簡單的問題。如果要我給一個答案,我就會說,是信心。”
當然,這個孩子的答案也不見得正確,可是至少他還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那個法國富翁所表達的是窮人如何能擺脫貧窮,而不是擺脫貧窮的標誌是什麽。所以大部分人拿不到那100萬法郎了。還有些答案是機會、技能,等等。富翁逝世1周年的那一天,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他的律師和代理人根據遺囑打開了他銀行的保險箱,那份頗有懸念的遺囑被公之於眾了!
“野心!”富翁給的答案隻有兩個字。
謎底解開以後,法國乃至歐美大陸都受到了震動。人們一致同意,從窮到富的道路上,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野心”,這個法國富翁抓住了生活的真諦。人們談論這個話題的時候都不得不承認,“野心”是治療“貧窮”的特效藥,且永久有效。
§§第二章 巨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