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要,是和滿足需要的手段一同發展的,憑借那種手段發展起來的。
——馬克思
在美國,福特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的創造,可以看作是一部微縮的汽車發展史,也可以看成是對汽車人創新精神和為人類造福的頌歌。這部曆史充分地詮釋了汽車發展的核心動力:人們需要的,就是最好的,就是最應該被滿足的。
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世博會,當140輛五花八門的汽車從休斯敦、費城、洛杉磯、得克薩斯等地風塵仆仆趕來時,世界博覽會第一次出現了交通展覽館。但那時的汽車還談不上什麽效益可言,對大多數人來說,汽車還是陌生的名詞。
1906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上,第一次設置了汽車專門展覽館,標誌著汽車工業開始正式自立門戶。
1909年美國西雅圖舉辦的阿拉斯加太平洋世博會上,從著名的時代廣場出發,紐約——西雅圖汽車賽成為世博會開幕式的一部分。這次橫穿美國大陸的比賽隻有5輛汽車參加,福特公司的T型車一路領先奪取冠軍,並贏得2萬美元的特等獎金。從此,福特公司的汽車開始名聲大噪。曆史上還從來沒有一種產品,如此大規模地改變人類的生活。福特的T型車讓全世界汽車行業重新定位,並將美國變成了“車輪上的國家”。
福特公司1903年成立後,依照字母順序嚐試了從A到S的各種車型設計,最後錘煉出名滿天下的T型車。
亨利·福特認為:“我要推出一款最普及的車型,對家庭不算小,對個人不算大,用最強固的材料、最簡潔的設計、最優秀的工人來製造。讓工薪階層都買得起,和家人共享上帝賜予的廣闊天地。”這就是T型車誕生的樸素理念。
T型汽車為適應農村泥濘道路,不僅安裝了良好的減震係統,而且設計了較高的底盤,還能卸下後輪充當各種農機用具的動力。T型汽車動力強勁,擁有4缸20馬力,三個檔位的行星齒輪係統,用釩鋼製造,時速可達70公裏,耗油量遠低於其他車種,並能以煤油、酒精充當燃料。
T型車“一身美德”,價格卻遠遠低於其他車種,難怪T型車長年不做廣告仍然銷量領先。從1909年投產到1927年下線,T型車生產超過1500萬輛,曾經占全球汽車總量的近六成,創造了單一車型產量的世界最高紀錄。
“在大街上行駛,你們誰也別想超過T型車,因為前麵一定還有一輛。”亨利·福特調侃說。
以T型車為代表的汽車技術,給世界帶來了諸多革命性的變革。我們且看如下的汽車大事記:
巴黎世博會期間,出風頭的是一個叫迪塞爾的工程師,他發明了不使用汽油的內燃機。使用從花生等植物中提煉的“柴油”。發動機不用感應線圈點火,而讓混合油氣在高壓下升溫到燃點自行燃燒,這便是“迪塞爾發動機”。現在,生物柴油技術已經成為了一種科技趨勢。
1912年世博會,通用公司的凱迪拉克汽車首先安裝電動馬達,告別了危險而費力的搖把,這個看起來簡單的革新,讓老人和婦女都成為汽車的消費者。杜森堡公司發明的液壓四輪刹車,皮爾斯·阿洛汽車首創的方向盤助力裝置、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研製的獨立前懸架係統,都讓汽車駕駛更加安全和舒適。
1933年至1934年芝加哥世博會,正趕上世界經濟大蕭條,汽車工業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樹立大眾消費信心,重振世界經濟的重任。新興的汽車工業挺身而出,成為世博會的重要支撐和絕好看點。汽車業的“三巨頭”使出了渾身解數,都設置了新奇的互動環節,建立了宏偉的大型展館。
通用公司的雪佛蘭生產線上,200名身穿白色製服的工人演示著汽車裝配的全過程,可以允許顧客現場參觀,將以前神秘化的生產過程曝光在大眾麵前,現場買車者甚至還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零件並擔任“總監製”,監督生產的各個環節,直到最後開走。一個8歲的小女孩小米莉,幸運地抽中了現場大獎,獎品便是生產線上的第一輛汽車。
福特公司也精心布置了一個圓形展館,一個直徑6米的巨大地球儀,標記了福特在世界的場館和工廠車間,顯示了福特追求國際化的野心。福特公司還精心安排了一個別開生麵的活動,邀請參觀者用棒球投擲汽車擋風玻璃,來測試汽車玻璃的安全強度。還有現場的風洞試驗,以直觀的形式顯示著不同外形汽車的風阻。一些躍躍欲試的年輕人,將這些新奇的東西圍得水泄不通。更有些激進的年輕人,乘坐著最時髦的跑車,在展覽館外500米的跑道上急速狂飆,體驗速度和激情帶來的巨大刺激。
汽車,第一次做了精彩的全麵亮相,這種標誌著現代化文明的產物,迅速成為一種消費時尚。汽車在世博會曆史上第一次成為最熱門的中心話題。
當人們的眼球都關注同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說明大家都對其有需要,那樣東西就會飛速發展,汽車業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