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禪讓忽悠了誰?

  說到中國古代的美政、善政,“禪讓”無疑是人們最樂於稱道的典故。

  關於“禪讓”,並沒有多麽準確的曆史文字記載,確切而言,充其量隻是一段遠古時代的政治傳說。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議論、記載它的時候,時間早已流逝了幾千年。對於其真實性、準確性,幾千年來人們爭論不休,聚訟千年,但迄今仍未塵埃落定。但由於這件事關涉中國實在太大,它不僅僅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的事件和觀念,還是了解中國曆史進程的一條重要線索。說得更高點,它是我們的一個“元支點”,它是我們的精神支柱。

  《史記五帝本紀》載:“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授權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於天下。”先秦的儒家、墨家、縱橫家及後世的文人學士對先賢禪讓的千古佳話一直津津樂道。

  然而,無論傳世的還是新發掘的曆史文獻,有關禪讓製的文字均係後世回溯性的描述,缺乏信而可證的直接證據,雖不說是以訛傳訛,但至少是道聽途說。

  那麽,禪讓是真有其事,還是祖宗忽悠我們?得益於一次盜墓盜出的竹書《竹書紀年》的橫空出世,禪讓這個美麗謊言的廬山真麵目正逐漸被揭開。

  西晉時,有人在汲郡盜墓,墓中有大量竹簡文獻,其中的一種就是《竹書紀年》。《竹書紀年》中的記述有不少地方與經典迥異,但有的卻與甲骨文、金文相合,足見其真實性。因此,《竹書紀年》成了第一本揭開傳統曆史體係謊言的考古文獻。但由於其中有太多揭穿傳統曆史謊言的記載,與傳統古代曆史體係相悖,所以後世大都堅決否認其真實性,並堅決壓製,這也是其很難見其真麵目的原由。

  《竹書紀年》記載:“以為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舜既囚堯,偃塞丹朱於此,使不得見。放帝丹朱於丹水……仲壬崩,伊尹放大甲於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大甲七年,大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複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其中描述正與韓非子所言相吻合:“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由此觀之,被前人傳得美侖美奐的所謂授賢禪讓,當美麗的光環逐漸褪盡,顯示的隻剩下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流血衝突、權力鬥爭。

  據載,舜,名字叫姚重華。他被啟用,主要是他的孝道出名,有一定的社會威望。我們知道,科舉時代通過考試獲得進身之階;在科舉之前,選拔官員是征辟,即朝廷聽說某人有賢名,就下詔調他從政。所以,世上有誌“兼善天下”、等待朝廷征辟的人,就在德行上猛下功夫,不是以隱逸山野來彰顯自己淡泊名利的高行,就是以事親至孝來獲得孝子的美名,或者以仗義疏財獲得一方善人的榮譽稱號。

  舜可能深諳如此,他在德行和才能上都獲得了非比一般的社會聲譽,在隱逸、孝行和才能上都下了一番功夫。

  首先是在孝道上著力。舜的親爹叫瞽叟,是個瞎子;而舜的眼睛裏有兩個瞳仁,這可真是奇怪得很。舜的母親早死,瞽叟就給舜娶了一房後媽。瞽叟和舜的後媽又生了一個兒子,叫象。在這個重新組成的家庭裏,舜的地位最低。象仗著父母都健在,桀驁不馴;後媽理所當然不喜歡舜,十分囂張;而舜的親爹瞽叟呢,更絕,可謂六親不認,竟然日日夜夜想把舜殺掉!

  有一次,瞽叟借口穀倉的房頂需要修補,讓舜登上房頂,自己和象在下麵遞濕泥。瞽叟事先偷偷地圍著穀倉堆滿了幹草,這時就縱火燒房。眼看火苗快舔到了腳底板,舜急中生智,挾著兩個又大又寬的寬邊鬥笠,像鳥兒張開了兩隻翅膀,從高高的穀倉頂上飛了下來,一落地馬不停蹄地就逃開了,躲過了一劫。

  一計不成,瞽叟又生一計。這次是讓舜去挖井,等他挖得夠深的時候,瞽叟和象一起往井裏填土,想對舜實行活埋戰術。沒想到舜早有準備,事先在井的側壁挖通了一條通向外邊的暗道,這時感覺到泥土劈頭蓋臉地傾瀉下來,趕緊鑽進暗道逃跑了,又躲過了一劫。

  即使九死一生,舜還是饒恕了父親和弟弟,待他們像平常一樣,這真是令人不可思議。不過,有一點好理解,那就是其父母兄弟越狠,就越能反襯其孝。

  有了孝子美名後,舜就在曆山地麵上轟轟烈烈地演繹起他的德與能。他與老百姓打成一片,以至他到哪裏,老百姓跟到哪裏;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舜一到就迎刃而解。總之,他的名字很快就穿越曆山,譽澤遠近。

  舜的名聲自然很快傳到了堯的耳朵裏。堯的年齡這時已經很大了,該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了。堯的兒子丹朱頑劣,堯不想把大權交到他手裏,於是長老們就推薦了舜。出於慎重起見,堯對舜的道德品質進行了考核。考核的方式很奇特,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又派自己的九個兒子去給舜當助手,就像安排臥底一般。

  很快,“幹部”考察合格,就把舜召到了身邊重用,並很快得到堯的歡心。帝堯末年,災害頻仍,“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共工、鯀、歡兜等一幹名臣此時都在為堯共事,這些人都是舜的前輩,舜想有所為,不能越過他們,但他們都沒有舜的一個有利條件--舜是堯的女婿,是帝堯在丹朱之外最信得過的人。也許就是因為這份相信,堯晚年不問部落之事,沉迷修道,對舜的奏請一概是“圈閱同意”。在舜用事二十年之後,整個部落早已物是人非,昔日英華未經秋而凋落,舜之羽翼已成。政出於舜而不在堯,堯大權旁落後終被邊緣化,太子丹朱也被另處囚禁。

  堯此時後悔莫及,曾試圖挽回局麵,但為時已晚,最後含恨而死。堯死之後,老奸巨猾的舜並沒有馬上取代堯,他隻是“攝政”,讓堯的兒子丹朱掌管部落大事,但是這個絲毫沒有黨羽和人馬的傀儡部落首領注定做不了多久,舜於是也上演了一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戲:

  “舜讓辟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意思是舜想要從攝政的位置上退下來,但是那些長老們隻拜舜而不拜丹朱,舜便假惺惺的謙讓曰:“這是天意呀!”,於是才正式坐上首領位置。

  舜帝掌權之後自然需要重新洗牌,其中就殺掉了鯀,但大水依然泛濫,必須治理,舜沒辦法,隻好請出聽說治水有一手的鯀的兒子大禹來治水。好在大禹不負眾望,估計也是懾於舜的淫威,所以不敢有半點懈怠,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似乎就說明了這點。

  由於治水有功,大禹在治水過程中便逐漸樹立了個人的威信,也逐漸掌握了不少權力,籠絡了部下,培植了黨羽,並最終掌握了部落大權。

  值得一提的是,曆史在此又簡單地重複了一下。禹受舜禪,也照搬舜當年版本:“禹辭辟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

  不過,大禹不像舜當年那麽做作,沒有說什麽天命不天命的,雖然也是“辭辟”了一番,但那也是程序的需要;雖然也是逼退了帝舜,強行當上首領,但與舜全靠沽賣孝名來獲取政治資本相比,他畢竟建立了惠澤蒼生的不世奇功。掌管天下,也算實至名歸,人心所向。

  大禹自然要報殺父之仇,就把舜帝流放到南方蒼梧那個無人之境,與野獸共存,舜帝的妻子娥皇、女英悲戚傷感,泣血而亡,成為湘妃,舜帝自然也終老於此。

  從這些來看,中國曆史上為人所稱道的所謂“禪讓”原來根本就是充滿了暴力和殘酷的,禪讓製根本就不是什麽原始部落的民主製度,美好的上古時代並不是某些史書上所描述的那麽淳樸,其中不乏爾虞我詐、齷齪不堪。

  從舜、禹受禪的被曆史神化,我們似乎可以明白什麽是政治神話,明白為什麽謊言被一再重複後,就成了絕對真理和不可顛覆的神話。

  但是,“禪讓製”一直卻被孔夫子稱頌不已,成為其“托古改製”原始依據。直到今天,還是正統曆史觀的寵兒,並堂而皇之地寫進了曆史教科書。

  那麽,為什麽孔子要如此煞費苦心地篡改曆史、蒙蔽天下呢?

  原來,禪讓在儒家的字典裏代表著上古聖賢政治,在仲尼門徒一廂情願的夢想中,禪讓在儒家倫理道德治國體係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儒家道統戰勝政統的標誌,是以禮以仁治國的典範。天下惟有德者居之,執掌政權的領袖同時也應該是道德的完人。這就是所謂的聖人治國、以德治國的基礎。按照這個邏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是聖人治國的標誌性人物,必須要把其打造成賢德之人,否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身還是如此,何以教化別人?

  於是,根據儒家理論需要,也為了宣傳古世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與今世的“禮崩樂壞”相比較,孔子不惜篡改古史,搞什麽“一字褒貶”、“為尊者諱”等,這樣,後世史學家不斷沿襲此類說法,曆史的真相也就在這些史學家橡皮泥式的筆法中捏得麵目全非。

  自孔子始,曆代儒家領袖都在為恢複上古聖賢政治而努力。不過,他們不再奢望聖人能執掌政權,他們隻是希望執掌政權的領袖能成為聖人。但眾多儒家士子永遠也不知道,恐怕也永遠不想知道,這個上古政治春夢,真的存在過嗎?它也許隻是孔子夜夢周公醒了後的模糊記憶,也許正是人們對那個崇尚暴力、充斥權謀、爭權奪利的血腥現實激起的浪漫遐想與溫情呼喚。如果隻是因為這一點美麗的殘夢,而用數千年的光陰來反複試驗,那代價就太大了。

  其實,據史書記載,從黃帝時期開始,那時的各部落早就是世襲製了。如黃帝的正妃嫘祖為黃帝生了兩個兒子,長子玄囂和次子昌意。黃帝死後,傳位於昌意的兒子高陽,是為帝顓頊。帝顓頊死後,皇位又傳回給了嫡長子玄囂的孫子高辛,是為帝嚳。帝嚳死後,長子帝摯繼位,在位九年,因為政績微弱,諸侯擁立帝摯同父異母的弟弟堯繼位,將前任首領帝摯放逐,名義上卻是帝摯“禪讓”帝堯。這是有史可稽的第一次“禪讓”,同時也是有史可稽的第一次“政變”,但是因為史料匱乏,無法勾勒出其詳盡麵目。不過,由此可知,這一時期各部落普遍已實行世襲製了。那麽,舜的部落自然也不可能例外。

  所以說,所謂的禪讓,不過是一曲有目的的鬧劇,被我們的老祖宗忽悠了,忽悠了炎黃子孫,忽悠了整個曆史。不過,卻不能責怪那些先賢聖哲,你們說是“禪讓”也罷,說成“篡奪”也罷,不是他們的初衷,都是後人惹的禍。在他們眼裏,充其量就是爭奪部落首領而已。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