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發展到今天,可以說人的社會屬性較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明顯和重要。而團隊精神正是人的社會屬性在當今企業和其他各社會團體內的重要體現,它事實上所反映的就是一個人與別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永遠和團隊抱成團兒的人,一定會闖出自己的新天地。
一位農夫上山開荒,不斷砍倒茂密的雜草和荊棘。當他砍到一叢荊棘時,他發現荊條上有一個籮筐大的螞蟻窩。荊條倒,蟻窩破,無數螞蟻蜂擁竄出……
見此情景,農夫立刻將砍下的雜草和荊棘圍成一圈,點燃了火。風吹火旺,螞蟻四散逃命,但無論逃到哪方,它們都被火牆擋住,它們所占據的空間在火焰的吞噬下也越縮越小,滅頂之災即將到來!
可是,就在此時,奇跡發生了——火牆中突然冒出一個黑球,先是拳頭大,接著不斷有螞蟻粘上去,漸漸地變得籃球般大,最後,地上的螞蟻已全部抱成一團,向烈火滾去。外層的螞蟻被火燒得劈裏啪啦,燒焦燒爆,但縮小後的蟻球畢竟安全地越過火牆滾下山去了,逃脫了全體灰飛煙滅的災難。
農夫捧起螞蟻焦黑的屍體,久久不願放下,他被深深地感動了。而你,是否也被深深地感動了呢?
一種小小的昆蟲,為著整體的生存,竟有那麽視死如歸、勇於犧牲的英雄氣概,竟有那麽強烈堅定的團隊精神,怎能不令人動容?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是物競天擇,強者生存,但作為弱小群體的螞蟻,卻靠著這種牢不可破的團隊精神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怎能不令人敬佩?
闖在當下,一定要具有這樣強烈的團隊精神,作為團隊成員,他們會緊密地團結在團隊的旗幟下,為著團隊的生存、發展和榮譽,奮力拚搏,努力進取!
IBM說:“團隊精神反映一個人的素質,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團隊精神不行,IBM公司也不會要這樣的人。”
一個企業的成功,80%歸因於內部和諧。古語日:“從商之道,和為上;為人之道,和為貴,義利相生,取合乎上。為商如烹鮮,百料調和,百味聚生,功夫亦在商外。凡事得天時、地利、人和者方可謀勢作局,否極泰來,此為古訓。”
在“天、地、人”中,“人”具有最高的地位;同樣,在“時、利、和”中,“和”具有最高的價值。隻要組織內部和諧,上下齊心合力,就能無往而不勝。所以企業領導要管理好企業,必須從搞好內部團結做起。縱觀人類生產力水平的發展史,我們就能看出,“團結”是最符合曆史發展趨勢的。
20世紀60年代,工業生產普遍采用“福特生產方式——生產線不需要一個‘全人’,而隻需要一個肢體或是器官”,這種生產方式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到20世紀70年代,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團隊逐步形成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其典型代表是日本的“豐田生產方式——即工人、技術人員及管理者的團隊合作”模式。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及信息革命的深入,社會生產總過程越來越複雜,生產總過程中的各項環節聯係越來越密切。
而到了知識和信息火暴的今天,個人所掌握的知識資源相比於企業整體需求而言總是有限的,這樣就更要求組織成員必須加強合作交流,團隊合作隨之成為一種新的組織方式,團隊精神亦成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因此,李開複說:“一個集體、一個公司,甚至是一個國家,團隊精神都是非常關鍵的。微軟公司在美國以特殊的團隊精神著稱,像Windows 2000產品的研發,微軟公司有超過3000名開發工程師和測試人員參與其中,寫出了5000萬行代碼。沒有高度統一的團隊精神,沒有所有參與者的默契與分工合作,這項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聯邦快遞亞太地區副總裁陳嘉良先生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慨:“團隊精神至關重要,隻有握緊的拳頭出手才有力。”惠普前總裁卡莉甚至說過:“沒有團隊精神,我們將無法創新和前進。”可見,團隊精神已被現代企業所廣泛接納,並成為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素質要求。
為了培養團隊精神,李開複建議員工在與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過程中,體會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在工作過程中,你千萬不要不願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結果與別人分享,擔心別人走到你前麵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無助於你的成功。”李開複說。
有一句諺語說,“你付出得越多,你得到得越多”。試想,如果你的行為讓人覺得“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當你需要幫忙時,你認為別人會來幫助你嗎?反之,如果你時常慷慨地幫助別人,那你是不是會得到更多人的回報呢?
總之,創業者在管理過程中,一定要讓員工懂得: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團隊精神的最高境界,這是從鬆散的個人集合走向高效團隊的最重要的標誌。良好的團隊精神就成為一麵旗幟,它召喚著所有認同團隊精神的人,自願聚集在這麵旗幟之下,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共同奮鬥。
為此,創業者在開始管理工作之後,要注意給員工營造一種“大家庭”式的和諧環境,從各方麵滿足員工情感上的需求,讓“和”成為企業的一種團隊精神。另外,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員工在團隊之中勇於承認他人的貢獻。如果借助了別人的智慧和成果,讓員工能夠主動聲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幫助,能夠積極表示感謝。這既是團隊精神的基本體現,也有助於日後企業團隊精神的廣泛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