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複說:“在經曆了創業的艱辛之後,創業者還要經曆一個角色的轉變,那就是成為企業的管理者。管理是一門藝術,講究策略,講究科學,但它更追求管理的成效,有沒有成效,是檢驗管理方式好壞的標準。”
我學會了該如何做一個受員工愛戴的領導者,以及該如何做一個受領導器重的員工。我也深深意識到,在世界一流的企業裏,管理者最需要的是情商而不是智商。——李開複。
仔細想想,創業、守業跟打江山的道理是相通的。雖然目前中國創業的門檻不算低,但是,幾個年輕人說幹就幹開個工作室、小公司也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很多創業者是憑頭腦一熱“揭竿而起”了,可是,公司開起來了,拉不到業務,或者管理混亂,或者資金周轉不靈,或者分紅不均,或者……管理一個公司遠遠沒有“創辦”一個公司容易。“創辦”是瞬間行為,“管理”則是長期的。
所以,創業者要想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你不僅僅得是一個有號召力、令人信服的創業者,更要成為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掌權者。
李開複,這位卡內基梅隆大學最優秀的學生,這位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係統”而獲得“最重要科學創新獎”的科學家,這位因開發了“奧賽羅”人機對奔係統在1988年擊敗了人類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而名噪一時的李開複博士,在蘋果公司的6年,正是憑借自己高情商平穩度過了職業生涯的低潮期。
1996年,因為產品定位的錯誤,蘋果公司持續虧損,員工們抱怨與牢騷盛行,大有日薄西山之勢,連它的最高執行官都承認“蘋果是一艘有一個大洞的破船”。與此同時,李開複的研究不再是公司關注的重點,而且他提出的一些建議也不被采納。在這種局麵下,這年的早春,帶著深深的失望,李開複離開了蘋果,去往矽穀的另一家電腦公司SGI。
1996年到1998年,作為SGI公司的副總裁,李開複直接領導著多媒體公司,專心進行著他的研究與發明,當時甚至整個公司都把振興的希望放在李開複正在研究的新產品上了。但是,這段日子並不是一段快樂的時光,因為李開複過分沉溺於新技術和完美的技術,而低估了“完美技術”被市場接受所需要的時間,SGI公司的財務已經不能支持到這一天了。
不得已,李開複隻好親自去談出賣公司的事項,親手把他一手組建起來的,團隊賣掉。這是他最狼狽的時候,“我自己有很大的責任,我去選擇了”個好的技術,但是不符合用戶的需求,最後這個團隊的失敗是拿到教訓。“當然,這次的糟糕經曆並不是一無所獲的,最起碼它讓李開複再也不會犯”技術至上“的錯誤了,他已經能夠意識到”創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創新更重要。
“我覺得人生不免會有很多的挫折,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盡快恢複自己的心情,你有沒有學習什麽,有沒有總結教訓。”之後因為在微軟研究院工作的華人研究員同時也是李開複的校友兼好朋友的黃學東的極力動員與推薦,李開複加盟微軟,負責在中國組建研究院,這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個華人,更主要是因為“他既懂研究又懂管理”。如日中天的微軟那時已經決定要在中國建設研究機構,但真正操作起來就發現一個棘手的問題:找不到合適的人來管理。比爾一直信奉“隻有最優秀的人才能聚集最優秀的人”,然而當時比爾麵對的難題是:最優秀的人不肯去中國出掌大局,肯去的人又並非足夠優秀。這時,他們找到了李開複。就這樣李開複在經曆了蘋果挫折之後,在微軟重新上路了。
“既懂研究又懂管理”,這個評價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李開複的科研才能自不必說,語音識別係統的一係列成果是最好的證明,而他1992年在蘋果公司做經理以來,就一直是多數員工心中的“好老板”。他自己也這樣認為:“要論研究的水平,在雷德蒙(微軟總部所在地)和劍橋,像我這樣和比我好的,至少還有一打,要論管理水平,像我這樣的就不多了。”從蘋果到微軟,李開複調整好心態,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職位開始接受不同的機遇與挑戰。
——學習領導的藝術,了解管理公司的秘訣。“我學會了該如何做一個受員工愛戴的領導者,以及該如何做一個受領導器重的員工。我也深深意識到,在世界一流的企業裏,管理者最需要的是情商而不是智商。”
李開複的這個結論並非胡謅,而是由數年管理實踐得出的。從蘋果到微軟,他獲得了很多關於管理者素質的體驗,這些為他從一個技術專家向管理專家的轉變提供了實踐基礎。做科研和做管理確實有很多的不同。李開複認為,做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管理智慧和較高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