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能不斷和自己競爭,不要總想著勝過別人,而要努力學習,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進步。——李開複。
比爾·蓋茨說:“一年有兩次,我會外出過思考周。在這段時間裏,我閱讀書籍以及其他資料。我的同仁相信,我應該瞧瞧這些資料,掌握最新趨勢。這些資料通常包括一些研究電腦科學未來開拓領域的博士論文。”
在李開複那裏,也有這麽一種觀點:一家企業不怕員工無能,隻怕老板無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企業是老板一手締造的,是他在管理著企業,資金是老板在掌控,工作是老板在安排,人員是老板在調配。所以老板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加之現在的世界知識日新月異,稍不留神你就會落後。所以,為了企業能夠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老板做得再大也要不斷學習,以圖進取。可現實情況卻是,老板越大越懶於學習。
調查顯示,成人沒有孩子學得快,層級越高,越有成就的人,學習的積極性越差。這或許是因為孩子大腦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很好奇、他們有豐富的精力嚐試新東西,對於學習,他們是主動、渴望和積極的。
同樣的,在創業初期,創業者就如同好奇心強、精力旺盛的孩子一樣,會積極地學習各個方麵的知識以彌補自己的不足;而漸漸地,·企業步人正軌了,他們就會對自己的現狀產生滿足感,從而沒有了突破現狀的危機感,這時候,對於學習,他們是被動消極的。創業者必須有意識地預防自己的這種“厭學”情緒。
1998年新年伊始,一個新的名詞通過各種各樣的媒體流行開來,這就是“知識經濟”。不可否認,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商界也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知本家。知本家能夠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有學者說,美國微軟公司總裁蓋茨,依靠智力和技術資源迅速發展成為“知本家”,就是知識經濟興起的標誌。現在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知本”結構在現代經濟活動中比資本結構更為重要。
看看最近幾年的財富排行榜,你會發現那些令人羨慕的富翁“資本家”,盡管每個人所從事的行業不一,致富的起跑線不一,卻有一個共同點——以豐厚的知識做資本,他們都稱得上是憑著精明過人的頭腦幹出大成績的“知本家”。無論搞資本運作,無論搞房地產,還是搞軟件、搞高科技,沒有雄厚的知識資本,在當今如此發達的經濟社會及知識經濟特征的年代裏,要想擠身億貫財產的富翁行列,恐怕是不行的。
宋代理學大家朱熹說:“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謂學;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謂習。”成人學習的惰性,就起源於過去的已知已能。大老板因為自己已有的成就很輝煌,更容易把自己的已知已能看得過重而對學習消極怠慢。
“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創業者取得的成就越大,越要注意不讓自己的已知已能變成束縛自身和企業成長的枷鎖。要懂得放下已知,抓牢學習這個進步的階梯,才能帶領企業步步高升。
為此,李開複坦言,創業者尤其是已有一定成績的創業者,一定要主動放下已有的成就,繼續以虛心的態度麵對新知識。要知道知識的學習就和吃喝拉撒一樣,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完成的。隻有親自經曆它,才能讓它為己所有、為己所用,創業者才能實現成為“知本家”的夢想。
那麽創業者如何才能讓自己在不斷學習中實現“知本”的飛躍呢?李開複認為。創業者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知本”的結構必須是綜合性的、多元化的,同是還必須具有前瞻性的。它的橫向麵要比縱深點更為重要。創業者應在具備豐富、紮實的知識基礎上,懂得將知識與經營管理實際相結合,積極嚐試實踐,爭取早日將知識轉化為雄厚“知本”,將自己逐漸曆練為“知本”雄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