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0歲的李開複,在哥倫比亞大學已經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計算機編程高手了。他開始在學校計算機中心打工。大學打工生活裏,有一次的經曆帶給了他很大的教訓。
法學院院長聽說李開複是編程高手,便找到他,希望他能幫助設計一個程序。原來,當時的法學院有一套非常老的學生選課係統,是用cobol語言編寫的。院長想把這個軟件從昂貴的IBM主機移植到價格低廉的DEC VAX計算機上。
“你能不能幫學院做這個工作?我可以給你每個小時7美元的工錢。”院長這樣對李開複說。l個小時7美元對於還是學生的李開複來說,已經是相當高的價格了。李開複特別開心,毫不猶豫便接下了這個任務,而且還滿懷信心跟院長打了包票“我肯定能把這個工作做好,不會影響秋季開學的使用。”院長聽了很高興,問他具體計劃,李開複承諾到8月初便能完成。
接下了工作之後,剛開始,李開複卻一點也沒認真對待。他以為這個工作很簡單,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對於自己給院長的承諾,也慢慢置之腦後了。當他真正開始為程序忙活起來時,發現這個工作遠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因為不夠重視,動手的時間本來就延誤了,現在就更加棘手了。那些日子,他便沒日沒夜地做。眼看到了8月,工作還無法完成。
李開複隻好跑到院長麵前慚愧地說:“這項工作的複雜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能否多給我點時間,到8月底完成行嗎?那時應該也不會影響9月秋季開學的使用。”
李開複以為這樣的解釋合理而且有誠意,院長不至於太生氣。但是結果恰恰相反,院長對他已經失去了信任。“既然你不能按期交工,我看你就不用接著做下去了。”院長還是決定把這個工程交給承包商去做了。
或許晚幾天完成對事情影響不大,但之前李開複可是拍了胸脯承諾的,現在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就是言而無信。一個人一旦給人以言而無信的印象,別人是不可能再給他機會的了。
院長斷然的態度,讓李開複非常震驚。李開複開始反省自己,他意識到失去別人的信任,是一件多麽可怕的事。
一個人的可貴,在於他是一個誠信和負責的人。如果不具備這樣的品質,不但會喪失很多寶貴的機會,也會讓周圍的人一再失望。這樣的人,是很難成功的。
第二天,李開複找到院長,為自己的行為道歉。“我知道我的不負責任讓您失望了,我沒有兌現我的承諾,因此,我要把您已經付給我的工資還給您。”院長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希望你從這件事獲得教訓,知道誠信和負責對一個人有多麽重要。”
若幹年後,李開複走向了管理崗位,他越加嚴格要求自己,把“言行如一,言出必踐”作為自己的做事原則,並身體力行,從不敢有半刻懈怠。
誠實是一個人走向人生頂峰時所自然呈現的坦誠,是一種堅韌的力量。在誠實的人那裏,一切謊言虛飾都變得毫不重要,甚至可憎。
齊白石70多歲的時候,對人說:“我才知道,自己不會畫畫。”人們齊聲稱讚老人的謙遜。老畫家說:“我真的不會畫畫。”人們會越發稱讚,當然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齊白石從古人與造化中看出自己能力的細微,是接近真理時的謙遜。
巴金也曾經說過:“在我不會寫作……”聞者驚詫不已,巴金不會寫誰還會寫呢?
牛頓也說過:宇宙的秘密麵前,我隻是個在海邊拾揀貝殼的兒童。
愛因斯坦被推舉擔任以色列首屆總統,被謝辭。他說:我隻適合從事與物理學相關的一些工作。
這些高明人士的嘉言懿行,以往都被當作謙遜的美德加以讚揚。其實,真正的謎底是在於他們的坦誠、真實。
誠實是一種力量,一種美的力量。
和誠實的人打交道,令人心儀。他們的平靜以及坦白,初聽起來有一點意外。突如其來的真話甚至像假話。
誠實的人常常談笑從容,他們的眼睛和口氣使你無法懷疑話語的真實。他們可以坦誠地談論自己的出身、處境和對事情的看法,使你感到所謂榮辱進退、尊卑顯隱之間,有一個大的道理的存在。掌握這一道理的人敢以真麵目示人,這樣的人讓人感到踏實牢靠。
誠實的人同時是得大自在、占大便宜的人。他們比詭詐的人更放鬆,因而更有智力。他們沒羈絆,不設防,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辭令、表情身世來解釋自己。誠實的人把真話像石頭一樣卸到了別人的懷裏,自己反得輕鬆。
不說真話的,除去道德缺陷之外,大約屬於這幾種情形:不宜、不敢和不能。第一種屬於私密範疇,如一個女人不必要向每一個剛見到的男人自我介紹。不敢,是在文化上懷疑誠實的作用。這種人知悉誠實帶來的小麻煩,不知誠實帶來的大境界。不能,是一個長期在不講真話的環境下生存已久,誠實的機製已經遲鈍,誠實會與他整個世界觀相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