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創業需要優秀人才

  “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帶領一批聰明、拚命的年輕人,形成一個研究兵團,他們創造了奇跡,結出了碩果。”這是李開複理想中的團隊。李開複堅信,要想創業成功,擁有大批優秀的人才很重要。

  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常會有磕磕碰碰,有悲有喜,有哭有笑,有成功更有失敗,並不是一帆風順。所以,無論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離不開別人的支持。當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出現不順當時,能得到別人的鼓勵和支持,則是無價之寶。

  英國作家蕭伯納有一句名言:“兩個人各自拿著一個蘋果,互相交換,每人仍然隻有一個蘋果;兩個人各自擁有一個思想,互相交換,每個人就擁有兩個思想。”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憑借自己的力量來完成某項事業,也不可能憑借一個人的智慧獨自成功。因為,一個人無論多麽能幹、多麽聰明,多麽努力,如果沒有團隊的協作,也難以在某項事業上闖出成功。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可以說得上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物,可他所取得的成就同樣也完全不是由他一個人所創造的。其中,對比爾·蓋茨的事業起到了決定性幫助的人物當屬現任微軟總裁史蒂夫·鮑爾默。

  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一個計算機技術的天才,但這個開創了windows視窗的軟件精英,在公司管理方麵卻顯得手足無措。以至於微軟剛成立的時候,就陷入了重重危機。聰明的比爾·蓋茨知道,這主要是因為自己不懂得管理和經營所造成的。於是,他便想到了同是哈佛高材生的史蒂夫·鮑爾默。

  史蒂夫·鮑爾默的父母是移居到美國的猶太人,父親來自瑞士,而母親則是一名原俄國皇家衛隊員的女兒。猶太人天生具有生意人的頭腦,這點在鮑爾默身上也不例外。鮑爾默知識麵廣,反應敏捷,判斷準確,善於把握商機,是一個天生的管家。更可貴的是,鮑爾默很早就開始了商業實踐。在高中時,鮑爾默就擔任了校籃球隊的經理人。當時的教練回憶說,鮑爾默是他當時見過的最好的經理人,球隊需要用的球和毛巾總是放在它們應該放的地方,他從那時起就是團隊精神的典範,因此,整個隊伍的狀態一直都非常好。由於受到猶太家庭的正統教育,鮑爾默從小就養成了忠誠的品質。

  1980年,當蓋茨在他的遊艇上以5萬美元的年薪,說服了當時就讀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鮑爾默加入微軟時,鮑爾默便成為了微軟第一位非技術學院畢業的受聘者。鮑爾默加入微軟後,他立刻將微軟當作自己的家,一幹就是25年。

  身材魁偉、習慣咬指甲、大嗓門、工作狂的鮑爾默的天賦之一就是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更加強調與對手的合作。和比爾·蓋茨相比,鮑爾默本人顯得更加隨意和開朗。外界評價說,盡管微軟在業界擁有霸主的聲望,但鮑爾默希望公司的形象能在企業界顯得更加親善化。有媒體分析,正是鮑爾默的性格決定了微軟形象的轉變。

  與蓋茨不同的是,鮑爾默在生意上更強調和解,崇尚儒家的“和氣生財”。在鮑爾默就任CEO之際,微軟麵臨著眾多的法律訴訟,使它的形象嚴重受損。在反壟斷訴訟中,微軟成了眾矢之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用了3年時間,調查微軟是否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人為地抹平財務報表。對於這些,鮑爾默強調合作,很快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和解協議。在鮑爾默管理微軟期間,微軟還與司法部就反壟斷案達成了和解,並且平息了其他由雇員、客戶和競爭對手提起的訴訟。

  正是因為鮑爾默有著驚人的管理天才,才使微軟漸漸地戰勝了一個個對手,擺脫了一個個困境,從而走向強大和輝煌。據有關資料顯示,自微軟公布鮑爾默接任CEO後,微軟的財富就一直在直線上升。銷售額由2000財年的230億美元漲到了2004財年的368億美元,其現金儲備也增長了2倍。

  在信息時代,一個很優秀的人產生的能量會超過幾個普通的人。所以,當李開複決定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的時候,最先著手去做的就是積極地去網羅大批的優秀人才。“全才”固然好,但是,這樣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因此,隻要某人能夠獨當一麵,在某個領域有專長,這就是創業者眼中的“獵物”。

  李開複就像搜尋獵物的老獵手一樣,撒開自己的人才網,廣發英雄帖,廣納天下賢士。從北大和清華開始,李開複遍訪中國的高校,作了無數場演講,展示來自微軟最酷的技術。李開複演示了聰明的語音識別技術,還向在場的人演示了最新的三維技術,讓觀眾看到他們可以為一個人建立一個三維模型,然後讓這個模型或哭或笑;他還演示了最新的計算機視覺,它能夠在一個視頻中找到人的臉和四肢;最神奇的一個演示,是李開複可以在電腦麵前像樂隊指揮那樣指揮電鵬,電腦經過攝像頭捕捉視頻,用計算機視覺算法識別手勢,然後跟著節拍,奏出美麗的樂章。這些“科幻片”似的演示,讓學生們驚歎不已。

  最後,李開複告訴他們: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就可以參與這些新奇的研究項目。李開複當然希望通過這些演示讓年輕人對未來的研究工作充滿憧憬,更希望通過這些演示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對創新的熱愛以及對這種融合了科技與創新工作的熱愛。

  除了挖掘國內的新秀人才,當時李開複還認為需要從海外帶一些海歸回來,雖然由於當時中國的科研還比較落後,很多海歸都不願意跟李開複回來。李開複及其團隊初期在美國招聘效果很不好,但是李開複沒有放棄。他相信,會有更多的聰明人願意回到中國。

  經過多次溝通,李開複在卡內基·梅隆的師弟沈向洋終於答應回國,他本來是微軟總部的研究員。另外,李開複又找到了惠普實驗室的主任研究員張宏江,他在多媒體檢索方麵可以說是“鼻祖”。

  除此之外,李開複覺得在中國需要招一些博士。盡管當時的博士水平不成熟,李開複還是破例收他們,給了他們兩年的試用期,最後他們中的多數也都達到了公司的期望。

  李開複對求職者說:“我相信,微軟的招牌絕對不會讓優秀的人止步,因為我相信,憑借我在美國矽穀工作多年的習慣,微軟中國研究院將帶給大家的是一個寬鬆的環境、開放的平台以及豐厚的待遇。”

  “聰明人願意和聰明人一起工作,我一向信奉這一點。因為,聰明的人就像一個重力場,智商本身就相當於重力,聰明人與聰明人在一起,會變得更聰明,隨之吸引的聰明人就越多,重力場也會變得越來越大。”李開複說。

  但擁有這些中青年人才的李開複還不滿足,他還要繼續深挖人才,四處尋找知名教授加盟的可能。王堅是浙江大學的教授,當時正為如何拒絕浙大提升;他為。理學院院長而發愁,他欣然接受了李開複的邀請,趁機離開了學校。黃昌寧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也是中國自然語言領域最著名的學者,1999年4月,他也成為了李開複團隊中的一員。

  這樣就夠了嗎?李開複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到處去翻名校的校友錄,去查留學生的電子郵件“群”。在清華、北大、科大,李開複四處打聽:“你們最傑出的校友是誰?當年編程最厲害的是哪一位?留學後論文做得最好的是誰?”

  清華的朋友告訴李開複,有一個叫李勁的“鄧摸頭”,就是當年鄧小平說“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時身旁的那個男孩,他後來到了美國,在夏普實驗室工作。而中科大的朋友告訴李開複,他們成績最好的是李世鵬,得過三次郭沫若獎學金,現在人在桑納福實驗室。李開複決心把他們都拉過來。很巧的是,這兩個人最尊敬的人都是張亞勤,當他們聽說亞勤已經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也就義無反顧地加入了。

  1998年底到1999年,沈向洋、張宏江、黃昌寧、王堅、李世鵬,李勁、朱文武陸續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給研究院不斷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形成了研究院第一批管理團隊。至此,李開複也算是打造出了自己的夢想中的優秀團隊,他的創業之路也就此打開。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