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對個人還是一個民族而言,懶惰都是一種墮落的、具有毀滅性的東西。懶惰是一種精神腐蝕劑,因為懶惰,人們不願意爬過一個小山崗;因為懶惰,人們不願意戰勝那些完全可以戰勝的困難。
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隻有兩種。一種是鷹,一種是蝸牛。不管是天資奇佳的鷹,還是資質平庸的蝸牛,能登上塔尖,極目四望,俯視萬裏,都離不開兩個字——勤奮。”據此我們可以說,最有價值的商業格言就是:為一切事情增加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積極主動性,並以勤奮努力實現你的目標。
在世界華人圈裏,香港富豪李兆基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外國財經雜誌財富排行榜的榜單之列。他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憑借自身的勤奮努力幹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短短幾十年時間,他創下了令世人矚目的永恒基業。李兆基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他最不喜歡把時間及金錢花用在吃吃喝喝的應酬之上。因為對李兆基而言,勤奮努力才是創業、做生意能夠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從此種意義上說,勤奮是挖掘工作潛在價值的重要途徑,離開了勤奮,工作將變得索然無味,生意自然變得平淡,當然不要指望有什麽突破和超越了。
李開複很喜歡中國的學生,就是因為他們很勤奮。因為勤奮肯幹,專注於發展自己的事業是美德,是一種敬業精神。他說:“我們的吸引力就是很特殊的自由、透明、團結、創新的文化,加上一批勤奮的青年人就能帶動這邊的工作。實際上一項工作能做到什麽程度,主要是看這些人勤奮的程度如何。中國的員工編程幹勁非常強,但是創造力比較弱,而Google公司的人沒有很強的占有欲,所以他們把課題帶了回來,帶動中國員工,啟發他們的創造力。幾個月之後,希望有他們20%的創新,慢慢變成和美國總部一樣的研發機構。”
中國人和美國人來比還是有些差距,所以李開複在招聘時會淘汰那些不積極努力的學生,因為他認為,中國工程師在創新上不如美國人,隻有靠自己的勤奮努力來彌補這一缺憾。李開複說,正是靠著勤奮加創新,讓穀歌中國團隊在我加盟穀歌後三年多的時間裏提升得非常迅速,其中資深工程師提升的速度和概率超過了美國。
但是現在,李開複離開了Google,回到國內創辦自己的創新工廠,他果斷地放棄了讓他功成名就的事業,而選擇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去開創一番屬於自己的新天地。他總是會為了實現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不惜付出更多的汗水。“我想這其實也是我想要的人生,我不貪婪金錢,不追求權力,隻是希望能夠能在年輕的時候做出一番事業,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去打拚,去贏得人生的尊嚴,去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李開複如是說。
李開複當然也希望把這種勤勞的品質傳遞給中國的每一個有誌於在創業道路上有所建樹的青年人,他說:“少年得誌,狂妄自大;遊手好閑,不思勤奮,是失敗之源;放縱自己,輕挑浮躁,早晚會闖禍;凡事不可忘本,飲水而不思源,後果堪虞。”
人類之所以有如此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是與人的勤勞分不開的,要想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每個人必須竭力幹好自己的角色,勤奮是人類獲得良好生存的保證。作為首富的比爾·蓋茨對那些默默無聞的實幹家,非常欽佩,哪怕他是從事低級繁重的體力勞動,因為他們活出了做人的尊嚴。
一個以勤奮為良訓的人,他每天都能集中精力到工作上,他不會受到負麵生活的影響,是一個堅強而自尊的人。他勤奮的熱情和快樂會像雨水一樣滋潤著周圍的人們,人們也會像他那樣勤勞而又有生氣。
德國鐵腕首相俾斯麥把勤奮工作看得貴如生命。晚年時,有很多人向他討教生活的準則,他認為:生活的全部要義就是工作,一個不工作的人會生活得很無聊,沒有目標的人生毫無意義可言。沒有一個遊手好閑的人會真正地感到生活的快樂。對那些剛參加工作的人來說,最大的希望就是:一直工作著。
即使是一份看似簡單而卑微的工作,人們也會從中感受到快樂與幸福,一個陽光下累得汗流浹背、一身泥土的農夫可以在休息的間隙享受綠蔭的快意,他還可以輕快地哼著小曲、甩著牛鞭犁地。口渴了,涼水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甘甜的滋潤……這些對農夫來說,都是幸福。賣菜的小販下班前,數著一天辛勤勞動掙來的鈔票,那種神情又是那麽得舒心。
總之,勤奮是一切成功的源泉,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商場更是如此。創業者應該深諸這個道理,克服自己的惰性,讓自己每天多幹一點點,這樣才能讓企業多進步些,讓自己和企業的明天比競爭者更好一些。當然,勤勞也要有“度”的把握,廢寢忘食或者由於無謂的忙碌而心力交瘁失去自我是不足取的。
§§第七章 創業是用腦力創造財富,人才決定成敗——李開複談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