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者的搖籃——美國矽穀,已經形成了從天使投資到中、後期風險投資的完整的、流水線式的體係。在這一體係之下,一個好的想法哪怕是在概念驗證期都可以獲得10萬到50萬美元天使資金的支持,許多偉大的公司正是由此誕生的。
而在中國,這一切卻非常難,創業者往往要麵臨很多挑戰,比如,缺少創業和管理經驗、欠缺初期啟動資金、難以吸引卓越技術人才等,於是很多創意還在萌芽狀態就已經被扼殺了。李開複的創新工場能不能擺脫這種厄運呢?在李開複看來,創新工場並不僅僅是個夢想,它有著現實的需求和可操作性,而這正是創新工場的機會。他為創新工場設計的運作模式是:用一套完整、成熟的體係,甄選出最優秀的創意、創業者、工程師,將好的項目加以研發和市場運營,當項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後,自然剝離母公司成為獨立子公司,直至最後上市或被收購。
2009年9月7日,李開複在宣布建立創新工場時,曾經感性且不失真誠地說,由於自己親曆過像蘋果、微軟、穀歌這樣的創新型公司,親眼看到過一個個隻是在萌芽狀態的創意如何成長為一家家偉大的公司。所以自己清楚地知道創業僅僅擁有好點子是不夠的。
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學教授Toby Stuart也說,剛起步的企業家都有一個典型的通病就在於“高估他們的創意”。比如說,有一部分創業者往往寄希望於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實際上這個市場之所以還不存在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並不是你想創新就能創新得了的。除此之外,許多創業者還常對爭奪龐大市場中“一小塊充滿新意的蛋糕”飽含興趣,這也是不可取的。因為有些點子看似很有潛力,實際上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李開複說:“我48歲開始創業,我一直在追問自己,你想好了嗎?準備好了嗎?按照我在眾多跨國公司工作的經驗而言,我認為很多創業者創業失敗的,原因不在於沒有好的點子,恰恰相反,很多創業者往往是複製別人的點子而取得成功的。”於是李開複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創業一定要準備好以下條件:資金、經驗、團隊執行力、點子。如果光有好的點子,沒前麵的3點,創業成功的幾率很小很小。
就資金而言,李開複認為,在你選擇創業之前,你必須擁有足夠的發展資金。“大多數企業未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它們缺少資本,即使你有好點子,但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如果你無法獲得充分的產品開發和推廣資金,要想將創業進行下去絕非易事,市場很可能會就此給你上上慘痛的一課。”
李開複說,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金但仍然對你掌握著真正的創業“好點子”深信不疑,那麽這時候你就要問自己最後一個問題:你願意為此付出多少努力?美國勞動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僅2/3新企業的維持時間達到了兩年,而隻有44%持續了4年——這僅僅是維持生存而已,而並非獲得成功。
所以,對於很多想要創業的人來說,資金往往是最大的問題。因此,李開複提醒廣大的創業者們在有好的創業點子的同時,首先要懂得一定的投資技巧,以便為創業減少資金流失或贏得更充足的資金:
(1)學會應對各種提問。
一些小企業通常會認為自己對所從事的投資項目和內容非常清楚,但是你還要給予高度重視和充分準備,不僅要自己想,更重要的是讓別人問。創業者可以請一些外界的專業顧問和敢於講話的行家來模擬這種提問過程,從而使自己思得更全,想得更細,答得更好。
(2)應對投資人查驗。
管理投資人會很容易質疑“如何將投資項目做到設想的目標”。所以創業者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管理方式去應對。
(3)準備放棄部分業務。
在某些情況下投資人可能會要求創業者放棄一部分原有的業務,以使其投資目標得以實現。放棄部分業務對那些業務分散的企業來說,既很現實又確有必要,在投入資本有限的情況下,企業隻有集中資源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創業者應當懂得這一點。
(4)準備作出妥協。
從一開始,創業者就應該明白,像自己的目標和創業投資人的目標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要在爭取投資的過程中學會對一些問題的妥協。
等你做好了以上幾點,收獲了創業所需要的資金後,你就要開始為實現你的金點子而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