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伯樂才會有千裏馬,但是伯樂不常有,或者伯樂往往難以發現千裏馬,這時我們就要學會做自己的伯樂,時常發現自己的能力。“超人”喬丹因身高不夠曾被NBA拒之門外,但他卻在NBA甘於撿球。教練不能慧眼識英才來發掘他,他就自己培養自己。有人說他是一個天才,他在NBA上創造了一個時代。其實,這種天才的特質與常人僅是發掘力的不同而已。
李開複說過一個故事,他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有一天老板突然問他什麽時候可以接替老板的工作。他非常吃驚,表示自己缺乏管理經驗和能力。但老板卻說,經驗和能力是可以培養和積累的,而且希望他在兩年之後可以做到。有了這樣的提示和鼓勵,李開複開始有意識地加強這些方麵的學習和實踐。果然,兩年之後他真的接替了老板的工作。
發現自己,既是一種能力和智慧,又是一種德行、一種高貴的人格境界。很多人的特長有時是不會被及時發現的,這使他們在創業中走了很多彎路。
有誰不願意發展自己的優勢呢?事實上許多人都不是很積極,許多人不是很悉心探究自己的優勢,相反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自己的弱點。為什麽那麽多人不願意關注自己的優勢呢?弱點就令那麽多人著迷呢?除非我們正視這些問題,並以解決,否則你為發展自身優勢而做出的種種努力就會半途而廢,人所有的理由都起源於三個基本的擔心問題上麵。
1.害怕自身的弱點;
2.害怕挫敗;
3.害怕真實的自我;
不言而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當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弱點時,就要想出一些策略來控製它,關注並設法解決它。規避弱點隻能幫助我們避免失敗而不能使我們更加出類拔萃,發現我們自身的優勢才能使自己在事業上更進一步。
事實上,一個人多多少少總是分裂的,在分裂的各個自我之間有平等、理性的對話。發現自我這就是一個人的內省過程,正是一個人的悟性從晦暗到明亮的過程,一個人的自我發現過程就是一個人自我鍛造的過程,更是一個人成長成熟的過程。正如真理愈辯愈明,在各個自我之間的訴說、解釋、勸慰乃至激烈的辯論中,我們心靈深處的仁愛、智慧和正義感才有可能浮出海麵。
有一本《鑽石寶地》的書,書中講述了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
有個農夫十分幸運,他有一塊肥沃的土地。每年他都能從種植作物的收成中存下一筆錢。農夫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家,一家人其樂融融,日子倒也過得十分自在。然而,有一天來了一個僧侶,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這個僧侶對他說:“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地方,那裏有水從白色的沙子上麵流過,你就會找到鑽石。你的女兒會比任何一位公主都富有,你的兒子會比任何一位王子都富有,而你將得到你所能想像到的所有財富。”
那一夜,農夫沒睡著覺,他左思右想該如何得到這筆財富,這是許多個日子以來的第一次。他在床上輾轉反側。最後,當天開始蒙蒙亮的時候,他決定賣掉農場,離開家去尋找鑽石。最後,當他的口袋裏隻剩下幾分錢的時候,他對自己所做過的一切隻有厭惡,他自殺了。
後來這個農場住進了一家新主人。過了不久,那個僧侶又來到了農場。他走進房子,抬頭看了看壁爐台,問道:“農場原來的主人回來了嗎?”農場的新主人回答說:“沒有,他沒回來。”僧侶說:“他肯定回來了,要不那邊壁爐台上的石頭怎麽都是寶石呢?”“啊,不,”農場的新主人說:“那不可能……我是在後院發現這些石頭的。”僧侶又向這位農場的新主人保證說:“是的,那些是鑽石。”
我們一直苦苦尋找的鑽石常常就在我們的身邊,隻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對自己的東西好好挖掘,以致浪費了人生中太多的機遇。這個農夫滿世界去找鑽石,而鑽石恰恰就在我們的後院裏。我們一生都在尋找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徹底改變的那種能力,但是大多數人一生都沒有找到。然而,這種能力就在我們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