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麵: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實踐這些原則,關鍵在於你的態度,你要敢於麵對痛苦而非逃避。
創業者隻有嚴於律己,時刻約束自己,才會最終走向成功。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欲望都不能克製住,那麽他自然也就沒有資格去約束和管理別人,也就更談不上駕馭未來了。
有位哲人曾這樣說過:“唯有自律,能把自己引導向最光明的王國!隻有嚴於律己、堅忍不拔,才會成就偉業。”
明朝的徐博在求學期間,老是感覺到自身的自律能力差。為了不斷反省自己的言行,增強自律能力,他就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每當自己做了一件壞事,說了一句壞話,就在一個瓶子裏放一粒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個瓶子裏放一粒黃豆。開始時,黑豆頗多,黃豆寥寥。他又對此進行了深刻地反省,過了一段時間,黑豆黃豆就各占一半了,於是他再接再厲,更加嚴於律己,久而久之,瓶中黃豆半滿,黑豆卻變得屈指可數。正是憑著這種持久自律的約束,徐博不斷修煉自我,終於成為一代名臣。
李開複也認為,凡是成就大事業的人必然都是具有極強的自我克製能力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製力超強。一個人的天賦、時間、經曆、能力都不可能是無限的,成就大事業的人知道怎樣對自我資源進行嚴格的管理和合理的分配。一個人隻有將其所有的智慧、精力、時間集中於自己確定的某個目標或者是某項事業上,才能發揮自身最大的潛力。而集中這些資源就意味著要克製自己某些方麵的欲望和天性,需要有計劃地履行甚至是重塑自己,根據事業的需要,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是與開創事業的一類人,而不是順其自然,放任自流,缺乏自我管理意識的人。
但完全做到自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創業者如何才能達到自律呢?李開複說,每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欲,所以擁有一顆克製心就成為我們正確做事的關鍵。要學會克製自己,你首先要認清自己,學會自覺。自覺不隻是認識自己的潛能、素質,還包括認識自己的感情、態度。自覺的人知道自己何時會有喜、怒、哀、樂的表現,也明白喜、怒、哀、樂的宣泄會造成怎樣的後果。當自覺的人感到憤怒時,他不會在瞬間爆發,因為他知道這種突然爆發可能造成負麵的影響,但他也不會壓抑自己的感情,因為那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他通常會盡量控製住自己的情緒,選擇最有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問題。在雙方針鋒相對的時候,正麵的、感性的溝通可以起到緩和氣氛的作用。人的感情是最富有感染力的,你完全可以用有建設性的、寬容的態度與他人溝通並影響他人。所以說,自覺的人才能自律。
同時,自律又是一種內心的自我對話,它可以提醒自己不要落人暴怒或失態的陷阱除了理智分析的方法外,深呼吸是最快、最簡單的情緒調節法,中國成語中有“心浮氣躁”“心神不寧”“心亂如麻”“心急如焚”等等說法,其意思都是說,自我混亂、失控的狀態是由紊亂的情緒及精神狀態引發的,而達到“氣定神閑”“心安理得”的最快做法就是調整“心”和“氣”,也就是多做深呼吸,把氣調順了,就很容易擺脫情緒的影響,回到理性思考如狀態。當自己感到震怒時,應該先平息自己的情緒,不要被情緒左右,做出過激或錯誤的行為。否則,結果將不可挽回。